第38章 商道与仁心(2 / 2)

第二天,杨潇在董事会上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他个人出资百分之三十,与集团共同投资新能源项目。这个举动让反对者无话可说,也让支持者更加坚定了信心。

在项目启动仪式的当天,杨潇没有选择豪华的酒店,而是将会场设在了项目建设地——一个曾经污染严重的工业园区。面对着台下数百名员工和当地居民,他的演讲简短而有力:

有人说,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赚钱。但我要说,企业的责任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今天,我们不仅要在这里建造一个现代化的新能源基地,更要还给大家一个蓝天白云的家园。

他的话音刚落,现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当地一位老人激动地说:我在这住了六十年,终于等到企业愿意为环境负责了。

项目实施过程中,杨潇事必躬亲。他经常戴着安全帽出现在工地,与工程师讨论技术细节,与工人一起吃盒饭。有一次,他发现施工方案可能会影响附近一个候鸟栖息地,立即要求修改设计,即使这意味着要增加数百万的成本。

杨总,这个改动会让我们的预算超支。项目经理解释道。

那就从我的分红里扣。杨潇毫不犹豫地说,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效益而破坏生态平衡。

这个消息传开后,在员工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位资深工程师感慨地说:我在这行干了三十年,第一次见到这么重视环保的老板。

与此同时,杨潇在集团内部推行了一系列人性化管理措施。他设立了员工困难救助基金,改善了食堂和宿舍条件,还推行了弹性工作制。这些举措看似增加了企业成本,却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效率。

人力资源部的一份报告显示,实施新政策后,员工离职率下降了百分之四十,工作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十五。这就是仁心带来的商业价值。杨潇在管理会议上说。

然而,最大的挑战来自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这年夏天,广东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台风,多个地区受灾严重。杨潇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宣布向灾区捐款五千万元,并组织员工志愿服务队前往救灾。

杨总,这笔捐款会影响我们下季度的财报。财务总监提醒道。

财报可以再做,救灾刻不容缓。杨潇坚定地说,立即执行。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亲自带领志愿服务队前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齐膝深的水中,他和员工们一起搬运救灾物资,安抚受灾群众。当地一位老奶奶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谢谢你们,你们真是菩萨心肠。

这一幕被随行记者拍下,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网友们纷纷点赞:这才是中国企业该有的样子!

救灾结束后,意想不到的回报接踵而至。多家原本在与其他公司洽谈合作的企业,主动联系杨氏集团,表示愿意建立合作关系。一位客户在签约时说:一个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企业,一定是值得信赖的。

台风事件成为了杨氏集团发展的转折点。从此,商道与仁心成为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了杨潇的个人标签。

在年度股东大会上,杨潇用一组数据回应了所有质疑:在加大社会责任投入的同时,集团业绩持续增长,品牌价值提升百分之五十,员工满意度达到历史新高。

事实证明,商道与仁心不仅可以并行不悖,更能相得益彰。杨潇的总结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这天晚上,杨潇和林倩相携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城市的夜景璀璨如星,每一盏灯火都代表着一个家庭,一个梦想。

还记得我们刚认识的时候吗?林倩轻声问,那时你告诉我,你要建立一个不一样的企业。

杨潇握住她的手:是你让我明白,真正的成功不是站在多高的位置,而是能够温暖多少人心。

窗外,杨氏集团的新能源基地正在夜色中熠熠生辉。那里不仅是技术的创新之地,更是一个企业对社会承诺的见证。

而在更远的地方,由杨氏集团资助的学校亮着温暖的灯光,孩子们正在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曾经污染的土地上,新栽的树苗正在茁壮成长;得到帮助的人们,正在用各自的方式传递着善意...

这就是杨潇想要建立的商业帝国——不仅创造财富,更创造价值;不仅追求利润,更承担责任;不仅成就自己,更温暖他人。

商海沉浮,仁心永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杨氏集团用行动证明,商业的本质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有温度的价值创造。而这条路,杨潇将会坚定地走下去,用商道与仁心,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商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