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同心筑梦(1 / 2)

杨氏集团顶层会议室内,深秋的阳光透过落地窗,在光洁的会议桌上流淌成一条金色的河。杨潇与林倩并肩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的是集团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和基金会下一年度的预算方案。今天是他们每个月固定的共同决策日,这个习惯从结婚伊始延续至今,已成为夫妻二人经营事业与婚姻的重要仪式。

这个季度的净利润比预期高出百分之十五。杨潇用钢笔在报表上轻轻圈出几个数字,转头看向身侧的妻子,基金会明年的预算,我想再增加百分之二十。

林倩正在翻阅基金会新芽工程的助学计划,闻言抬起头,孕晚期的她虽然略显疲惫,眼神却依然清亮:可是新能源项目的二期工程下个月就要启动,这个时候增加公益投入,董事会那边...

董事会的工作我来做。杨潇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记得我们结婚时的誓言吗?财富的意义在于分享。现在正是践行的时候。

这时,秘书轻轻敲门进来:杨总,林总,各位董事已经到齐了。

今天的董事会格外重要,将决定集团未来三年公益投入的总体规划。当杨潇和林倩携手走进会议室时,在座的董事们纷纷起身致意。这对夫妻档在商界的声望与日俱增,不仅因为商业上的成就,更因为他们独树一帜的经营理念。

各位请坐。杨潇在主位落座,林倩则坐在他身侧特意准备的软垫椅上,今天请大家来,是要商议集团公益事业的长远规划。

他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将年利润的百分之八持续投入基金会的方案。这个比例让在座不少董事面露讶色。

财务总监首先发言:杨总,这个比例是否过高?按照这个方案,未来三年集团将投入近五亿元用于公益事业。如果将这些资金用于技术研发或市场拓展,回报会更加显着。

另一位资深董事附和道:公益投入确实能提升企业形象,但也要量力而行。目前新能源项目正在关键期,资金压力不小。

会议室里响起窃窃私语声,质疑的目光在空气中交织。林倩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清脆的声响让讨论声渐渐平息。

请允许我分享几个故事。她的声音温柔却有力,上个月,我们基金会帮助的第1000个受助者小敏,从职业学校毕业了。三年前,她还是个因家境贫困被迫辍学的女孩。现在,她已经成为一家五星级酒店的糕点师。

她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一个笑容灿烂的年轻女孩,正自豪地展示着自己制作的精美蛋糕。

小敏的第一个月工资,除了留给家里的部分,剩下的全部捐给了基金会。林倩的声音有些哽咽,她说,她要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女孩。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杨潇接过话题:企业存在的意义,不仅是创造利润,更是创造价值。这百分之八的投入,不是在消耗集团的财富,而是在投资我们的未来。

他调出另一组数据:根据市场部的调研,在我们将公益投入提升至百分之五后,品牌美誉度提升了三十个百分点,员工忠诚度达到历史新高,合作伙伴的信任度显着提升。这些无形的资产,难道不是最宝贵的回报吗?

几位原本持反对意见的董事开始认真查看手中的资料。

林倩继续补充:而且,我们建议的投入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年百分之六,第二年百分之七,第三年达到百分之八。这样的渐进式投入,既不会影响集团的正常运营,又能确保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她打开基金会的发展规划书,详细解释了资金的具体用途:百分之四十用于教育扶贫,百分之三十用于就业培训,百分之二十用于急难救助,百分之十用于项目管理。

我们还会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每笔资金的流向都会公开透明。林倩的声音充满自信,我和杨潇个人也会投入等额资金,与集团共同支持这些项目。

这个承诺让在座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最终,经过三个小时的深入讨论,方案以超过三分之二的赞成票获得通过。

散会后,杨潇扶着林倩回到办公室。秋日的斜阳为房间镀上温暖的光晕,林倩靠在沙发上,轻轻抚摸着高高隆起的腹部。

宝宝今天特别安静,她微笑着说,好像知道爸爸妈妈在做重要的事情。

杨潇单膝跪地,将耳朵贴在她的肚子上,眼中满是柔情:他在说,为爸爸妈妈骄傲。

就在这时,阿强敲门进来,看到这温馨的一幕,不好意思地想要退出去。

没事,进来吧。杨潇站起身,有什么事?

阿强递上一份文件:志愿服务队的报名情况出来了,远远超出预期。现在已经有超过五百名员工报名,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真是个意外的惊喜。原来,在准备公益投入方案的同时,杨潇和林倩还在集团内部发起了益同行志愿服务计划,鼓励员工利用工作时间参与公益活动。

林倩仔细翻阅着报名表,眼中闪着感动的光芒:研发部的张工也报名了?我记得他妻子刚生完孩子,家里应该很需要他照顾。

张工说,正是因为他刚当了父亲,更想为孩子们做点事。阿强解释道,他报名的是助学项目的技术培训课程,准备教孩子们编程。

杨潇若有所思:或许我们可以把志愿服务与员工的专长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让研发部的同事负责技术培训,财务部的同事帮助理财规划,市场部的同事指导创业项目...

这个想法太好了!林倩兴奋地说,这样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受助者,也能让员工在志愿服务中找到成就感和价值感。

接下来的日子,杨氏集团掀起了一场公益热潮。每周三下午,都会有员工志愿服务队前往基金会的各个项目点。研发部的工程师们为山区学校搭建电脑教室,财务部的会计师为创业青年提供财务指导,行政部的同事则组织起了爱心图书室。

一个周五的傍晚,杨潇和林倩来到位于东莞郊区的曙光计划培训基地。远远地,他们就听到了欢声笑语。原来,今天正好是烘焙课程结业的日子,集团行政部的几位女员工正在帮助学员们准备结业典礼。

杨总!林总!培训老师看到他们,高兴地迎上来,你们来得正好,今天可是有大惊喜。

教室里,十几位学员正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精致的蛋糕、香气扑鼻的面包、造型可爱的饼干...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的西点出自曾经连温饱都成问题的人们之手。

一位中年妇女端着自制的蛋糕走到林倩面前,激动地说:林总,尝尝我做的蛋糕。要不是基金会的培训,我到现在还在做保洁员呢。下个月,我的小店就要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