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我在东莞捡个老婆 > 第8章 暗夜萤火:照亮被遗忘的角落

第8章 暗夜萤火:照亮被遗忘的角落(2 / 2)

另一个叫莉莉的姑娘小声说:“我想做电商,看人家直播带货很赚钱。但我连电脑都不会用。”

需求逐渐清晰:她们不需要空洞的承诺,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技能培训、过渡期的生活保障、以及就业的确定性。

林倩重新设计项目方案,提出了“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解决方案:基金会提供免费培训和基本生活补助,合作企业提供带薪实习岗位,考核合格直接录用。

为了争取企业支持,她一家家上门拜访。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夜场出来的?不好意思,我们公司形象很重要。”

“这种背景的人,可靠吗?”

“培训完能保证留住吗?”

面对这些质疑,林倩没有气馁。她带着精心准备的方案和数据分析,耐心解释项目的监督机制和支持体系,更重要的是,她讲述每个参与者背后的故事。

转机出现在拜访一家连锁美容院时。女老板在听完林倩的介绍后,沉默良久,然后说:“其实我年轻时也在夜场工作过。后来遇到贵人相助,才学了手艺,开了这家店。”

她当场决定提供5个实习岗位:“给别人一个机会,就是给过去的自己一个交代。”

有了第一家企业的支持,后面的工作顺利了许多。林倩趁机邀请媒体采访这位女老板,报道刊出后,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响。更多企业开始关注这个项目,有的提供岗位,有的捐款支持。

然而,最大的挑战来自报名者本身。尽管有二十多人初步报名,但培训第一天,只来了八个人。

“其她人临时变卦了。”小雅无奈地解释,“有的客人给的小费多,舍不得请假;有的被室友嘲笑‘异想天开’;还有的纯粹是害怕改变。”

林倩没有放弃那八个到来的人。她记得杨潇说过的话:“帮助一个具体的人,胜过规划一千个抽象的方案。”

培训过程充满挑战。这些学员长期昼夜颠倒的生活习惯很难调整,有些人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也因为长期烟酒而受到影响。更棘手的是,她们内心深处的不自信和恐惧,常常让一点小挫折就引发放弃的念头。

林倩请来了心理咨询师,采用鼓励式教学,为每个人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她甚至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所有人,承诺24小时开机接受咨询。

一个雨夜,林倩已经睡下,突然接到阿梅的电话。电话那头泣不成声:“林姐,我可能真的不行...今天练习烫发,又把模型烧坏了。我太笨了...”

林倩立刻穿衣起床:“等着,我马上过来。”

在培训中心的实操教室里,她陪着阿梅一遍遍练习,直到凌晨三点。当阿梅终于完美地完成一个发型时,两人相视而笑,眼中都闪着泪光。

“原来我也可以做到。”阿梅看着镜中的作品,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林倩拍拍她的肩:“你一直都可以,只是需要有人相信你,给你机会。”

三个月培训期结束,八名学员全部通过考核,进入企业实习。林倩没有松懈,定期回访,帮助她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技术难题到人际关系,无所不包。

实习期满,七人顺利转正,一人因个人原因离职但找到了其他工作。这个100%的就业率创造了基金会项目的记录。

毕业典礼上,红姐也来了。看着台上脱胎换骨的姑娘们,她感慨地对林倩说:“也许你真的点亮了一些东西。”

最让人感动的是阿梅的发言。如今已成为正式美容师的她,自信而美丽:“曾经我觉得自己就像夜店里的霓虹灯,只在黑暗中有价值。但现在我知道,我也可以成为阳光下的彩虹。”

媒体报道了这个成功案例,标题是《从夜场到职场:萤火虫基金会点亮另类人生》。报道不仅关注项目的成果,更深入探讨了边缘群体社会融入的普遍性问题。

令林倩意外的是,报道刊出后,基金会收到了大量咨询和捐款,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也表示希望合作推广这个模式。

“你创造了奇迹。”杨潇在庆祝晚宴上由衷地说,“不仅仅是帮助了几个人,更是开辟了一种新的公益模式。”

林倩摇摇头:“奇迹不是我一个人创造的,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成果。而且...”她望向窗外繁华的夜景,“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太多人需要帮助,太多角落需要照亮。”

晚宴结束后,林倩独自站在露台上。手机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接通后,那头沉默片刻,然后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林姐,我是小莉...去年你在‘夜色’找人的时候,我嘲笑过你。现在...现在我还能参加培训吗?”

林倩的眼眶瞬间湿润。她望着远处霓虹闪烁的街道,轻声回答:

“当然可以。任何时候,只要你准备好了,我们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