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梅雨季来得猝不及防,连绵的阴雨给城市蒙上了一层灰蒙蒙的纱幕。杨氏集团总裁办公室内,杨潇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被雨水模糊的城市天际线,眉宇间凝结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色。
周秘书轻叩门扉,捧着一摞报纸和杂志走进来,面色凝重:“杨总,今天的媒体情况...不太乐观。”
杨潇转身,接过那份最显眼的《商界先锋》周刊。封面上赫然是他一年前在东莞街头的一张偷拍照——衣衫褴褛,神情迷茫,正从垃圾桶旁站起身。旁边配着醒目的标题:《从乞丐到霸主:杨潇不为人知的堕落岁月》。
他的手指微微收紧,纸页被捏出褶皱,但声音依然平静:“还有哪些媒体跟进了?”
“至少有六家网络媒体转载了这篇报道的角度,还有一些小报做了延伸报道。”周秘书小心翼翼地说,“主要集中在您...失忆期间的那些经历。”
杨潇缓缓走到办公桌前,翻开那本杂志。文章用看似客观的笔调,详细描述了他流落东莞街头的那段日子,却刻意扭曲了许多细节:将他与刀疤刘的必要往来描绘成“与黑道勾结”;将林倩工作的夜场形容为“不正当场所”;甚至暗示他那段时间可能参与了“违法活动”。
最令人作呕的是,文章配了一张模糊处理过的照片,显示他与林倩在夜市摊前共食一碗面的场景,配文却是:“杨氏总裁落魄时与风尘女子厮混”。
“需要法务部发出律师函吗?”周秘书问道。
杨潇沉默片刻,摇头:“那样只会让事件升温。先冷处理,监测舆论动向。”
他拿起手机,第一个念头是打给林倩,但又放下了。她今天要去基金会参加培训项目开幕,不能让她为这事分心。
然而杨潇不知道的是,就在同一时间,林倩已经遭遇了媒体的围堵。
萤火虫基金会门口,十几名记者突然出现,拦住了正准备进门的林倩。
“林小姐,请问您对《商界先锋》的报道有何评论?”
“您真的曾经在夜场工作吗?与杨总相识是否如报道所说?”
“有传言说您利用与杨总的关系为基金会谋利,是否属实?”
一连串尖锐的问题像冰雹般砸来,林倩愣在原地,脸色瞬间苍白。她还没看到报道,但从记者的问题中已经猜到了七八分。
“对不起,我不明白你们在说什么。”她试图推开人群进入大楼,但记者们紧追不舍。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轿车疾驰而至,阿强带着两名安保人员迅速下车,护住林倩:“请让一让,不接受采访。”
在安保人员的护送下,林倩终于脱身进入基金会大楼。一进办公室,助理就急忙递上平板电脑:“林姐,你看这个...”
屏幕上,《商界先锋》那篇报道的电子版赫然在目。林倩越看心越沉,特别是看到那张夜市照片和被扭曲的描述时,她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怎么会这样...”她喃喃自语,感到一阵眩晕。
助理担忧地问:“要联系杨总吗?”
林倩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不,他一定已经知道了,现在肯定很忙。我们先处理基金会的正常工作。”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随后的几天里,网络上开始涌现大量“爆料帖”,自称是“知情人”披露更多细节:
有人说亲眼看见杨潇在落魄时期“偷窃食物”;
有人声称林倩在夜场工作时“手段高明”;
甚至有人捏造说杨潇那段时间“涉嫌吸毒”。
这些帖子在各大论坛和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尽管杨氏集团公关部全力删帖,但就像打地鼠游戏,刚压下一个,另一个又冒出来。
“很明显是有组织的水军行动。”网络安全主管向杨潇汇报,“Ip地址遍布全国,很难追踪源头。内容设计得很巧妙,在事实基础上掺杂虚假信息,让人难以完全驳斥。”
杨潇面色冷峻:“继续监测,尽可能收集证据。我要知道谁在幕后指挥。”
傍晚,杨潇提前结束工作回到海滨别墅。一进门就看见林倩蜷缩在沙发上看手机,眼睛红肿,显然刚哭过。
他快步走过去,将她搂入怀中:“别看那些了,都是胡说八道。”
林倩抬起泪眼:“但他们说的有些是真的...我确实在夜场工作过,你确实流落过街头...别人会怎么想我们?”
杨潇轻轻擦去她的眼泪:“真相不需要羞愧。我们经历了那些困难,却依然保持尊严和善良,这应该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而不是耻辱。”
他拿出手机,拨通一个号码:“周秘书,安排一下,明天上午我要接受东莞电视台的专访。”
林倩惊讶地看着他:“你要做什么?”
“既然别人替我们讲故事,不如我们自己来讲。”杨潇眼神坚定,“坦诚面对过去,比拼命掩饰要强大得多。”
第二天,杨潇如约出现在东莞电视台的专访直播间。主持人显然做好了准备,问题既直接又不失礼貌。
“杨总,最近有些关于您过去经历的报道,您想对此回应吗?”
杨潇面对镜头,神情坦然:“首先感谢大家对我和杨氏集团的关注。关于那些报道,有一部分是事实——我确实曾经因为意外失忆,流落东莞街头;我的女友林倩也确实曾经在夜场工作,为了养活家人和生病的母亲。”
他顿了顿,继续道:“但报道中更多的内容是被扭曲和夸大的。我没有与黑道勾结,林倩也从未做过任何不正当的事情。相反,正是在那段最困难的日子里,我遇到了人性中最光明的一面——一个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善良和尊严的女性,她给了我温暖和希望。”
主持人的眼神变得柔和:“能具体说说那段经历吗?”
杨潇讲述了他与林倩相识的过程,语气平静而真诚。他没有回避任何事实,也没有美化任何细节,只是坦诚地分享那段不寻常的经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大方地承认过去。”杨潇最后说,“我的回答是:我从不以那段经历为耻。正是那些日子让我明白了生活的本质,让我学会了尊重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成立萤火虫基金会,帮助那些处境困难的人重拾尊严和希望。”
专访播出后,舆论开始转向。许多人为杨潇和林倩的故事感动,赞赏他们的勇气和坦诚。
然而,赵锐并没有就此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