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李教授推荐的那本《财务管理基础》。”
管理员很快找到了书,还额外推荐了几本入门读物:“这些可能更适合初学阶段。”
抱着厚厚一摞书,林倩既感激又尴尬。显然,所有人都知道她的“水平”,都在用各种方式提醒着她的“不足”。
回到杨潇为她准备的办公室,她瘫坐在椅子上,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这间办公室宽敞明亮,窗外是繁华的都市景观,但她却觉得自己像个被困在金笼子里的小鸟,美丽却失去了自由。
手机响起,是杨潇发来的消息:“课程怎么样?还适应吗?”
林倩犹豫了一下,回复道:“很好,学到了很多。”她不想让杨潇担心,更不想承认自己的无力。
几分钟后,杨潇直接打来电话:“我在监控里看到你去图书馆借了一大堆基础读物。倩倩,在我面前不必强撑。”
林倩的眼眶突然发热:“我只是...觉得有点吃力。大家都那么优秀,那么自信,而我连基本术语都听不懂。”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杨潇温柔地说:“等着,我马上下来。”
十分钟后,杨潇出现在她的办公室门口。他没有穿西装外套,领带也松开了,显得随和许多。
“走,带你去个地方。”他拉起她的手。
杨潇带她来到了集团顶层的观光平台,从这里可以俯瞰整个东莞市的景色。华灯初上,城市如同铺开的星河。
“看那边。”杨潇指向远处一片略显暗淡的区域,“那是老城区,有很多小作坊和小商贩。杨氏集团起步时,第一个办公室就在那里,只有二十平米。”
林倩有些惊讶:“我以为杨氏一开始就是大企业。”
杨潇笑了:“哪有那么容易。我父亲创业时,连财务报表都看不懂,第一个会计是他用高薪从大公司挖来的,那人最初根本看不起这个小作坊。”
“后来呢?”
“后来我父亲每晚自学财务知识,半年后已经能指出那个会计的错误了。”杨潇转头看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重要的是不放弃学习。”
他轻轻握住她的肩膀:“倩倩,你不必变成其他人。你的价值不在于能否成为商业精英,而在于你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那些底层经历赋予你的洞察力和韧性,是这些学院派精英永远学不来的。”
林倩靠在他肩上,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但我想要真正帮助你,而不是永远做被保护的那一个。”
“你已经在帮助我了。”杨潇轻声说,“记得上次你提出的那个国潮联名建议吗?那个项目预计能带来两个亿的营收。这是任何bA课程都教不来的市场直觉。”
当晚,林倩重新振作起来,开始阅读那些基础财务书籍。虽然依然艰难,但心态已经不同——她不再试图变成别人,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
第二天课堂上,当小组再次讨论一个市场进入策略时,林倩鼓起勇气发言:“我认为在讨论高端市场之前,应该先了解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我建议可以先做一些街头走访和小规模试水。”
几个组员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但林倩继续道:“我在夜市工作过,知道再好的产品如果不符合当地消费习惯都会失败。大数据可以告诉我们what,但无法完全解释why。”
这次,没有人立即反驳。那个戴眼镜的男同事推了推眼镜:“有点意思。你能具体说说怎么做街头调研吗?”
林倩详细解释了如何设计简单的问卷,如何选择采样点,如何观察消费者行为...这些都是她实实在在的经验,而非书本理论。
讨论结束时,组长意外地说:“林小姐的建议很接地气,我们可以考虑把这种质性研究作为量化数据的补充。”
虽然只是小小的认可,但对林倩来说却意义重大。她开始明白,不同的背景不是负担,而可能成为独特的优势。
课程结束后,陈雨薇主动走过来:“今天你的建议很棒!说实话,我们这些学院派有时候太沉迷于理论和模型,反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市场感知。”
林倩真诚地感谢:“谢谢你的鼓励。其实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互相学习吧。”陈雨薇笑着说,“你教我们接地气,我们教你理论知识。怎么样?”
这一刻,林倩感到自己第一次真正被这个圈子接纳。不是作为“杨潇的女人”,而是作为有着独特价值的林倩自己。
回家的车上,她靠在杨潇肩上,轻声说:“我想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不丢掉自己的本色。可以吗?”
杨潇吻了吻她的额头:“这才是最珍贵的。记住,最好的领导者不是最像别人的,而是最像自己的。”
车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次亮起,每一盏灯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光芒。林倩忽然明白,她不必成为最亮的灯,只需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照亮自己能照亮的地方。
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