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深渊回响无限流 > 第352章 异策部的联合演习

第352章 异策部的联合演习(1 / 2)

晨曦尚未完全驱散山谷间的薄雾,“守望者之家”的脉冲防御场已调整为演习模式,发出与平日不同的、更具穿透力的低频律动。基地内部,一种混合着期待与紧张的电流在空气中无声窜动。今天,是他们与官方“异常现象对策部”的首次大型联合演习日。

中央指挥大厅内,环形光幕墙的全球地图已被缩小至一角,取而代之的是演习区域的详细三维地形图——一片模拟了城市与荒野交界带的复杂区域。林默站在主控台前,身姿依旧挺拔,但眼神比平日更加锐利。他身旁,分别站着邵博士和肖雅,三人构成了此次演习的“守望者”指挥核心。

“所有单位,最后一次通讯检查。”林默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遍所有参与演习的“守望者”小队,“记住,这不仅是演练,更是相互学习。展现出我们的特点,也看清对方的优势。”

“明白!”

“通讯清晰!”

各小队队长简洁有力的回应依次传来。

几乎在同一时间,三艘涂装着“异策部”灰蓝色标志的大型运输机,在战斗机护航下,以一种极具力量感和纪律性的姿态,精准地降落在基地外指定的临时起降坪。舱门打开,身着统一制式、功能性强且带有明显军方风格的黑色作战服的“异策部”队员鱼贯而出。他们动作整齐划一,装备精良,从高效能突击步枪到单兵外骨骼,从多功能侦测仪到重型能量屏障发生器,一应俱全,无声地彰显着国家机器的标准化与强大后勤支撑。他们的指挥官,一位肩章显示为上校军衔、面容刚毅、眼神如鹰隼般的中年男子,名为高震,正大步走向前来迎接的林默。

“林指挥官,”高震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利落,“‘异策部’第七特遣队,奉命参与联合演习,请指示。”他的目光快速扫过“守望者之家”的外部环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林默回以联盟通用的礼节:“高上校,欢迎。演习区域和基础规则已传输至贵部终端。这次模拟的是‘中型不稳定空间裂缝爆发’,目标是控制影响范围,清除逸散能量体,并在规定时间内稳定或暂时封闭裂缝源头。我方将负责b、d区域,贵部负责A、c区域,E区为交叉协作区。指挥频道共享,但战术决策由各区指挥官自主判断。”

“明白。”高震点头,言简意赅,“我部将严格执行演习规程。”他顿了顿,补充道,“希望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合作。”语气官方,透着公事公办的意味。

双方指挥层短暂交流后,各自返回岗位。无形的隔阂与比较,从这一刻已然开始。

---

演习正式开始信号发出的瞬间,差异立现。

A、c区域,“异策部”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标准。无人机群首先升空,如同蜂群般散开,构建起立体的侦察网络,数据流实时汇入他们的指挥节点。地面部队以班为单位,呈标准战术队形展开推进,遇到模拟的能量体(由高速移动的激光靶标和能量干扰场模拟),立刻依托地形或快速架设的便携式屏障组织防御,随后由配备特异性能量武器的“净化者”小组上前,以精准、高效的火力进行清除。他们的行动充满了军队特有的节奏感、纪律性和强大的正面压制力。每一步都经过计算,每一次交火都追求在最小代价下达成战术目标。对于模拟裂缝源头,他们采取的是标准的“三重压制-能量中和-物理封闭”流程,按部就班,稳定推进。

而在b、d区域,“守望者”们的行动则显得……更为“灵动”,甚至有些“非传统”。

拥有能量汇聚能力的阿杰,并没有像“异策部”的“净化者”那样使用制式武器。他潜伏在断壁残垣后,感知着环境中游离的能量流动,看准时机,猛然挥手,一道凝练的能量冲击并非直接射向靶标,而是精准地击中其侧后方一块半悬空的混凝土块。爆炸的冲击波和飞散的碎石,巧妙地改变了多个靶标的移动轨迹,甚至将两个靶标“推”进了队友马克预设的感应陷阱范围内。

“干得漂亮,阿杰!”马克的声音在小队频道响起,带着赞许。他的危险感知能力此刻如同一个无形的雷达,不仅预警着来自“敌人”的威胁,更将环境中不稳定的结构、可能坍塌的管道等潜在危险也标注出来,引导队友规避。他的预警不再是简单的“几点钟方向,有敌人”,而是更具体的:“左侧危墙,十五秒内可能因能量共振崩塌,建议绕行右翼,注意三楼窗口可能有伏击。”

莉娜的作用更是无法被任何仪器替代。她闭着眼,精神力如同水银泻地般蔓延开来,不仅感知着那些模拟能量体的“存在”,更在尝试捕捉其“行为模式”和微弱的“能量核心”波动。“这个能量体……移动轨迹有规律,它在围绕那个破损的变电站徘徊,核心弱点可能在顶部偏左的位置。”她将信息瞬间共享。小队成员立刻调整策略,不再盲目射击,而是由雷毅亲自出手,一道精准的、附带微弱电磁干扰的能量射线,瞬间瘫痪了那个模拟能量体。

雷毅作为现场指挥,他的指令同样简洁,但更侧重于引导和发挥队员的特长。“莉娜,优先扫描E区交叉地带,评估异常聚集点。”“阿杰,利用你的能力制造障碍,分割它们。”“二组,向d区靠拢,利用马克的感知,打时间差。”他没有给出每一步的具体走位,而是设定目标,信任队员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的自主判断和能力协作。

---

指挥大厅内,林默、邵博士和肖雅,以及通过加密线路连接的高震上校,都在密切关注着战局。

高震看着“守望者”在b、d区域的行动录像,眉头微蹙。在他看来,这些行动虽然有效,但缺乏统一的步调,过于依赖个别成员的特殊能力,显得有些“散兵游勇”,不符合大规模、标准化作战的效率原则。他通过指挥频道向自己的副官低声评论:“个人能力突出,但协同性有待加强,战术不够规范。”

而林默和邵博士,则在观察“异策部”那高效却略显僵化的推进模式。

“他们的正面压制能力很强,”邵博士指着A区“异策部”干净利落清除掉一波高强度能量体的画面,“标准流程执行得非常到位。但是……”她调出另一段数据,“他们对环境中非直接威胁的反应稍显迟缓。看这里,这个微弱的空间扭曲前兆,他们的标准侦测仪在十秒后才报警,而我们的队员凭借直觉或特殊感知,至少提前了二十秒就产生了警惕。”

肖雅补充道,她的目光聚焦在数据流上:“他们的模式对付已知的、可量化的威胁非常有效,但面对规则混乱、现象诡异的‘异常’,缺乏足够的弹性和适应性。过于依赖设备数据,可能会错过一些逻辑之外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