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干事,刘干事,你们都看到了。林家的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烈属孤儿互助自救,符合政策鼓励的精神。他们的劳动是家庭内部的合理分工,并且有记录、有安排,完全不同于社会上那种剥削性质的童工。至于经营,也都是小本经营,自食其力,街道是知情且支持的。这份分工表和账本,就是最好的证明。”
两位区干部传阅着那本细致入微的记录,低声交换着意见,脸上的神色早已从最初的质疑转为理解和同情。
那个年代,这种在困境中保持如此条理和积极向上的家庭,本身就值得尊重。
拿笔记本的王干事最终点了点头,对李爱华说:“李主任,情况我们了解了。林家兄妹确实不容易,这种家庭内部的合理分工,不能算作童工。他们的经营行为,在街道监管下,也是合法的。这个记录……做得很好,很有说服力。”
另一名干部也补充道:“是啊,小小年纪,能把日子过得这么明白,难得。看来是有人不了解情况,或者……别有用心。”
危机解除!
一场可能给林家带来巨大麻烦的突击检查,反而成了展示这个家庭坚韧、有序和合规性的舞台!
李爱华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她看向林向阳和晓梅的目光充满了赞许:
“向阳,晓梅,你们做得很好!尤其是这本分工表,连大人都未必想得到、做得到。这才是新社会少年儿童该有的精神面貌!自强不息,条理分明!”
她转头对区干部说:
“我看,林家不仅是模范家庭,还是勤俭持家、计划生活的典型!值得在咱们街道宣传一下!”
“应该的,应该的。”两位区干部连连点头。
检查组来的突然,走的也快。留下的话,却让林家小屋的气氛瞬间从冰点升到了沸点。
“太好了!吓死我了!”卫国拍着胸口,长长舒了口气。
晓梅小心地收好她那本“法宝”般的分工表,小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红晕。
林向阳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背后竟惊出了一层细汗。他感激地看向李爱华:“李主任,谢谢您为我们主持公道。”
李爱华摆摆手,语气温和了许多:“是你们自己争气。不过,树大招风,以后更要事事谨慎,留好凭证。这本账,继续记好,它就是你们的护身符。”
她又嘱咐了几句,便带着区干部离开了。
屋里恢复了平静,但兄妹四人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这次危机,虽然化险为夷,却像一记重锤,敲打在林向阳心上。
它清晰地表明,外界的环境并非总是善意,潜在的威胁随时可能以各种形式爆发。
仅仅依靠小聪明和技术创新是不够的,必须将一切行为都置于政策和法规的框架之内,做到无懈可击。
“晓梅,你这本分工表,立了大功了!”林向阳由衷地称赞妹妹。
晓梅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就是按大哥说的,把事情记清楚……”
“以后咱们更要按这表上的来,该休息休息,该学习学习。”
林向阳定下基调,“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然而,他心中那份隐忧并未完全散去。
举报者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罢手。
这次是“非法用工”,下次又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