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并未在暖阁多做停留,处理完几件紧急公务后,便摆驾返回了阔别数月的坤宁宫。
他并未让人提前通传,心中怀着几分想要给皇后张嫣一个惊喜的期待,同时也渴望感受那份属于家庭的、毫无拘束的温情。
刚踏入坤宁宫门,绕过精美的琉璃影壁,便看到庭院中海棠树下,一个身着明黄色小龙袍的熟悉小身影,正背对着宫门,蹲在精心铺设的白沙地旁,极其专注地用一根小树枝在沙土上划拉着什么。
那专注的姿态,俨然一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学者。那身影,正是太子朱慈熠。
朱啸示意身后随行的宫人全部噤声,放轻脚步,缓缓走近。
只见朱慈熠在沙地上勾勒的,并非孩童随意的涂鸦,而是一幅颇为工整的漕河关键节点转运示意图,旁边还用娟秀的小字标注着一些数字符号,似乎正在演算着不同运输方式下的效率与损耗对比。
“熠儿。”朱啸停在儿子身后几步远的地方,轻声唤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和笑意。
那小小的身影闻声猛地一僵,手中的树枝停顿在半空,随即飞快地转过身来。当看清站在身后,面带温暖笑容注视着自己的父亲时,朱慈熠那双酷似朱啸的明亮眼眸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光芒,那光芒如此璀璨,仿佛瞬间点亮了整个庭院!
“父皇!”他几乎是脱口而出,声音因极致的喜悦而带着一丝颤抖,立刻丢下手中的树枝,像一只终于盼到归巢亲鸟的雏儿,毫不犹豫地扑了过来,一把紧紧抱住了朱啸的双腿,将小脸深深埋进父亲那绣着金龙的袍服里,声音闷闷地传来,带着明显的哽咽,“父皇!您终于回来了!熠儿……熠儿好想您,好想您啊!”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在乾清宫御座旁沉稳听政、在文华殿引经据典驳斥老臣、令朝野上下交口称赞的“神童”监国太子,仅仅只是一个离别父亲数月、心中充满思念与依赖的九岁孩童。
朱啸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儿子这毫无保留的情感流露深深触动了。他弯下腰,动作轻柔地将儿子整个抱了起来。
朱慈熠虽然早慧,心智成熟远超同龄人,但身体终究还是个孩子,并不重。他紧紧搂住父亲的脖子,小脑袋靠在朱啸坚实的肩膀上,仿佛生怕一松手,这温暖的怀抱就会再次消失。
“朕也想熠儿了,日日都想。”朱啸一手稳稳托住儿子,另一只手轻轻抚摸着儿子柔软的发丝,声音是朝臣们从未听过的温和与宠溺,“朕不在的这些日子,熠儿做得非常好,比父皇想象中还要出色得多。袁先生、李师傅,还有好多大臣,都在朕面前夸赞你处事明断,有仁君之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