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辅李邦华紧随其后,接口道:“袁首辅所言,实乃老成持重之见。陛下,漕运、盐政,皆是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地。
其中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宛若百年老树之根须。试点推行,确为稳妥之举,然试点之选,尤需匠心,必要择那阻力相对最小、基础相对较好、最易短期内见到成效之处着手,方能为后续全面推广积攒经验、树立榜样、减少阻碍。臣亦附议袁首辅,淮安、长芦或可考量。”
徐光启则是双眼放光,情绪明显激动,他尤其对“天工兴国”与《开拓条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陛下!陛下!此五策实乃强国之基,富民之本!格物致知,实学兴邦,正当其时!
《开拓条例》若能妥善施行,不仅可获取海外无尽之资源,缓解本土人地之压力,更能将我华夏先进之农工技艺、礼仪文明、圣贤之学,远播于蛮荒,泽被于万代,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伟业!
臣虽年迈,愿亲自参与相关细则之拟定,尤其是负责选拔、培训那些精通农学、水利、测量、医药之专门人才,随开拓队伍远行,确保能在新土扎根繁衍!”
兵部尚书王在晋的关注点始终在军事与安全层面,他沉声道:“陛下,海防强化,水师扩建,乃开拓海外之根本保障,亦是帝国海疆安泰之基石。然,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蛟龙、福建、台湾三部水师,各有传统与侧重,需明确其主次职责,科学划分防区,建立统一高效之协调指挥机制,方能如臂使指,形成合力。
天命军参与海防守备及内部应急,亦需进行针对性之两栖作战与治安维稳训练,并与专业水师建立紧密之联络与配合程序。”
户部尚书李长庚的指尖轻轻划过文书上关于开支的部分,脸上却不见往日的愁容,反而带着一丝从容:“陛下,诸策皆需巨额投入,此乃必然。然,仰赖陛下圣明,上天庇佑,如今天下风调雨顺,工商繁荣,去岁国库岁入折合银元已逾两亿之数,而岁出不到两亿,年年皆有结余。目前国库存银,折合银元高达十三亿之巨!”
他声音不禁提高了几分,带着自豪,“钱粮之事,陛下无需过度忧虑!然,臣之职责所在,仍需强调,款项需用在刀刃上,预算需精准编制,确保每一枚银元都能发挥最大效用,并需建立审计监督,严防贪墨浪费,确保财政健康,可持续地支持陛下之宏图大业!”
工部尚书宋应星早已按捺不住,他兴奋地搓着手:“陛下!工部必当全力以赴,做陛下新政之马前卒!无论是漕运所需之新式器械、轨道材料,还是开拓所需之远洋海船、勘探工具、筑城机械,乃至天工院各项关乎国计民生的研究,臣定当督促属下及各大官营工坊,精益求精,务求实用、耐用、高效、廉价!必以最新、最好之器物,支撑陛下之开拓大业!”
这时,一直静听的卫国公张国纪清了清嗓子:“陛下!此《开拓条例》,实乃点睛之笔!我皇家商会旗下诸多商号、工坊,早已蓄势待发!
海外市场广阔,资源丰富,若能打通航路,建立稳固据点,不仅可销我大明之丝绸、瓷器、茶叶、工业制品,更可获取本土稀缺之木材、矿产、香料、橡胶等原料,大利可图!
商会愿积极响应,组织最精干的商队与工匠,并动员民间资本,共同投身此千古未有之盛事!只是……”
他略一停顿,看向林墨白,“这资金流转、风险担保,还需林行长鼎力支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