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管园子的人走了,园子里有些地方还不服管教,有些地方荒着,需要能干得力的人去打理。派巡抚去,就像是派去一位能干的大总管,负责把园子整理好,该种花种花,该修路修路,让园子里的人都按规矩办事,过上好日子。”
他这个比喻颇为新颖,皇帝和张嫣都听得入神。
朱慈熠继续道:“可是,大总管权力很大,万一他偷懒,或者欺负园子里的人,或者把园子里的好东西据为己有,那怎么办呢?所以父皇又要派一位巡按御史去。
巡按御史就像……就像是父皇派去的另一位监督官,他不负责具体种花修路,但他眼睛一直看着大总管和他手下的人,看他们有没有好好干活,有没有贪墨,有没有欺压良善。他可以直接向父皇报告。”
他顿了顿,努力寻找更贴切的比喻:“就像……就像一辆马车,既要有驾车的御手(巡抚)掌控方向、驱使马匹,也要有在旁边看着路程、防止御手打瞌睡或者把车赶到沟里去的陪乘(巡按)。这样,马车才能走得又稳又远,平安到达目的地。”
这个比喻虽稚嫩,却颇为形象生动,直指巡抚与巡按分权制衡、相互监督的核心用意。皇帝龙心大悦,抚掌赞道:“好!说得好!比喻得恰到好处!我儿能有此见地,能想到这一层,朕心甚慰!”他看向张嫣,眼中满是欣喜,“皇后,你看熠儿,年纪虽小,却已能知事明理了。”
张嫣心中亦是骄傲,但依旧保持着谦逊,柔声道:“是陛下圣德感召,时常教导,加之太子天性聪慧,肯于用心,臣妾不敢居功。”
朱慈煜见父皇夸奖哥哥,也迫不及待地嚷道,试图吸引注意力:“父皇,父皇!炅儿也知道!东瀛有大海,有大鱼!还有……还有会冒烟的山!”他说的显然是听闻的富士山。
童言稚语,再次逗笑了皇帝和张嫣。皇帝将朱慈煜揽入怀中,用胡子轻轻蹭了蹭他的小脸,笑道:“对,对,东瀛有大海,有大鱼,还有会冒烟的山。等我们煜儿长大了,身体壮壮的,也去看看,好不好?”
“好!”朱慈煜响亮地回答,搂住了皇帝的脖子。
一顿家常午膳,便在这样温馨祥和、充满欢声笑语的气氛中结束了。太子朱慈熠所表现出的聪慧与早熟,尤其是那份对政事的敏锐理解和恰当的比喻,让皇帝对帝国的未来更添了几分信心与期待。这帝国的重担,终有一天要交到他的手上。
然而,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天启皇帝的心中亦有一丝隐忧如浮云般悄然飘过:东瀛治理之路漫漫,千头万绪,那些被寄予厚望的臣子,如张国维之刚猛,汪乔年之严苛,是否能真正体会并执行他“宽严相济”、“恩威并施”的深意?
开拓海外,设立行省,看似繁花似锦,功业彪炳,其下的暗流涌动——残敌的伺机反扑、本土势力的抵触、官员之间的理念冲突、新旧文化的碰撞、以及那遥远距离带来的管理难题——又需要何等智慧、耐心与力量去平息、去化解?
这一切,现在都还是未知之数,唯有交给时间,交给那些即将扬帆远航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