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时刻,目光向北。
这一日,聚义厅内,一份来自北方的特殊情报,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情报来自燕云地区的一个汉人秘密结社“复土盟”,他们历经艰险,派人送来一封密信。信中除了表达对忠义军的敬仰和联合抗金的意愿外,还带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由于金国内乱,原本驻守燕京一带、属于兀术嫡系的一部分军队被调回中枢参与权力博弈,导致燕云地区防御出现空虚。尤其是扼守居庸关、古北口等长城要隘的兵力有所减弱。
“燕云十六州!”张荣看着地图,眼睛发亮,“那可是咱汉家旧地!太祖太宗皇帝念念不忘之地!若是能趁此机会,哪怕只是拿下几处关隘,也是震动天下的大事!”
王世雄、刘宝等将领也群情激昂,若能兵锋指向燕云,其意义远超在河北与金军争夺一城一地。
但吴用和朱武却显得更为谨慎。
“燕云之地,关系重大,金人即便内乱,也绝不会轻易放弃。”吴用沉声道,“且我军主力若北上,远离根基,后勤补给线漫长,极易被金军切断。若完颜彀英趁机袭我后方,或太原银术可出兵拦截,我军将陷入进退维谷之境。”
“军师所虑极是。”朱武补充道,“况且,我军虽有所壮大,但欲图燕云,实力仍显不足。当务之急,仍是稳固河北,连络河东,积蓄力量。”
是继续稳妥地经营河北,还是冒险北上,将抗金的烽火烧向更具象征意义的燕云之地?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集中在了我与卢俊义身上。这是一个关乎忠义军未来命运的重大战略抉择。
我凝视着地图上那标志着长城和燕云十六州的区域,心潮澎湃。那里是汉家数百年的痛,是多少英雄志士梦寐以求光复的故土。机会就在眼前,虽然风险巨大……
卢俊义也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敲击,显然内心也在激烈斗争。
最终,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我,又扫过众人,缓缓开口:“燕云……乃我汉家脊梁,若能触碰,自是千秋功业。然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根基未稳,贸然北上,非智者所为。”
他顿了顿,声音沉稳而有力:“我意,暂不北上燕云。但可派遣一支精锐小队,携‘复土盟’义士,潜入燕云,联络当地抗金力量,勘察地形敌情,散布我忠义军声威,为日后之举,埋下种子!主力仍以巩固河北,向西连接河东为首要!”
埋下种子,以待将来!
这个决定,稳妥而富有远见。厅内众人,虽有些许遗憾,但更多是理解和赞同。
“便依卢员外之言!”我重重颔首。
宏大的目标令人向往,但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燕云之地,我们终有一日会去,但,不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