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水浒新梦 > 第273章 江南暗涌

第273章 江南暗涌(1 / 2)

那位来自江南的“商人”被引到了聚义厅旁的一间静室。此人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富态,衣着看似普通绸缎,细节处却透着考究,眼神精明而不失沉稳,确是一副大商贾的模样。他自称姓沈,名文康,言谈举止滴水不漏,只说是受江南几位“心怀故国、仰慕忠义”的士绅所托,前来略尽绵薄之力。

“卢首领,武都头,诸位好汉。”沈文康拱手为礼,态度不卑不亢,“北地抗金之事,江南士林亦多有耳闻,皆感佩诸位豪杰忠勇。些许粮秣布帛,不成敬意,唯愿能助贵军多杀金虏,早日光复河山。”他绝口不提朝廷,只以“士林”、“士绅”为托词。

卢俊义代表忠义军表示了感谢,并设宴款待。席间,沈文康对忠义军的战绩赞不绝口,尤其对我奇袭真定府、焚毁粮草之举更是连连称叹,言语间似乎对金国内乱了如指掌,对北方局势见解颇深,显然非普通商人。

宴后,吴用私下对我与卢俊义道:“此人所言,半真半假。资助抗金或是真心,但其背后之人,绝不仅仅是几个士绅那么简单。能组织起如此规模的物资,并安全运抵此地,非有通天手段不可。”

“学究认为,会是何人?”我问道。

吴用沉吟道:“临安朝中,主战者并非无人。如被排挤出朝的张浚相公,又如虽被秦桧压制却仍在士林享有清誉的胡铨、李光等人。甚至……宫中或许也有人不愿见秦桧一手遮天,坐视山河破碎。这沈文康,极可能是某位大佬的白手套。”

“他们此举何意?”卢俊义皱眉,“既不愿公然与秦桧作对,又暗中资助我等,岂非首鼠两端?”

“或是无奈之举。”我思索道,“秦桧势大,把持朝纲,他们若公然支持我等,必遭打压。只能以此种方式,既表达态度,又留有余地。或许,也是在为将来留一条路。”

“武松兄弟所见,与我不谋而合。”吴用点头,“既然如此,这批物资,我们便坦然收下。这也是向南方那些尚有良知之士,表明我等的态度——只要真心抗金,便是朋友。至于这沈文康,可与之保持联络,或许能成为我们了解临安动向的另一扇窗口。”

计议已定,我们厚待了沈文康,并委托戴宗麾下得力之人,负责与这条秘密渠道的后续联系。沈文康也心照不宣,并未过多停留,交割完物资后便悄然离去。

此事虽小,却像一个信号,表明忠义军的存在和壮大,已经开始搅动南方的政治格局。抗金,不仅仅是北地的烽火,也牵动着江南的人心。

内修外拓,稳步前行。

送走江南来客,忠义军继续按照既定方略稳步发展。控制区日益扩大,与河东、山东义军的联络也更加紧密。通过不断的磨合与整顿,新附力量的凝聚力逐渐增强,忠义军的整体实力稳步提升。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我们以为可以安心发展一段时间时,北方的金国,在经过数月的混乱后,局势开始出现新的变化。

戴宗带来的最新情报显示,重伤的兀术(完颜宗弼)在昏迷数月后,竟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虽未能完全康复,但已逐渐恢复意识,并能处理一些简单政务。这一消息,如同给动荡的金国朝堂投入了一块定石,也让原本占据上风的宗干一派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兀术未死,金国内乱恐难短时间内平息,但激烈程度可能会有所下降。”吴用分析道,“宗干等人必然不甘心,双方争斗将转入更复杂的暗斗和势力争夺。这对于我们,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在于,他们无暇南顾。”朱武接口道,“挑战在于,一旦任何一方为了争取军方支持,或者为了转移内部矛盾,都可能重新将矛头指向外部,尤其是我们这些‘心腹之患’。”

“所以,我们必须抓紧这段时间,更快地壮大自己!”卢俊义决然道,“要在金虏缓过气来之前,变得足够强大,让他们不敢轻易来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