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陈阳平静的侧脸,心中感慨万千。自己这女婿,随手拿出的东西,便能搅动风云。这份举重若轻的气度,这份深不见底的底蕴,让他这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吏,也感到深不可测。
工业区的另一端,纺织厂内。
蒯徳看着木匠们组装起的第一台珍妮纺纱机,神情专注。这机器结构相对机械厂的铁疙瘩简单许多,但八个纺锤同时工作的设计,依旧让他感到新奇。
“二弟,如何?能转起来吗?”蒯贤抽空过来,关切地问道。
蒯徳深吸一口气,亲自将一小撮棉花放入机器,然后摇动手柄。
齿轮转动,纱锭飞旋。八根棉纱几乎同时被纺出,虽然初期还有些不均匀,但效率已远超传统单锭纺车!
“成了!大哥!你看!”蒯徳兴奋地喊道,“这速度,快太多了!”
周围观摩的木匠和少数被招募来的纺织妇人都发出了惊呼。
“天爷!一次纺八根线!”
“这…这得顶八个熟手妇人啊!”
“陈大人真是…真是鲁班再世!”
蒯贤看着飞速旋转的纱锭,眼中精光闪烁。他比弟弟想得更远:“若将此机推广开来,天下纺纱之业,将为之颠覆…布料价格,或将大跌…”他仿佛看到了无数家庭纺车的没落,和一种全新生产模式的崛起。
“快!继续组装!调试水力传动部分!”蒯徳大声催促着,干劲十足。
而在火柴厂,王欣已完全进入了状态。
他不再视此为屈就,而是将其当作一项精密的技术挑战。
他严格把控赤磷与氯酸钾的研磨细度与混合比例,亲自监督蘸药头的工序,确保每一根火柴梗上的药浆分量均匀。
“都仔细些!此物虽小,关乎军国大事!若受潮失效,或燃速不稳,便是吾等失职!”王欣板着脸,在厂房内巡视,声音严厉。
工匠们在他这位前军器局大匠的督工下,个个屏息凝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当第一批火柴顺利通过测试,能稳定地在特制的磷面上划燃时,王欣拿起一根,看着那跳跃的小小火苗,眼中竟闪过一丝与铸造出精良火铳时相似的成就感。
“大人所言不虚…此物,确有其大用。”他低声自语,对陈阳的安排,再无半分怨言。
三日之期将至。
玻璃厂内,小圆镜已堆积数百面。
纺织厂内,五台珍妮机调试完毕,水力传动装置也已就位,只待通水测试。
火柴厂内,首批一千盒火柴已然装箱。
整个唐家庄堡的核心人物,目光都聚焦于此。
三日期满,成果斐然。
玻璃厂、纺织厂、火柴厂皆如期产出合格之物。
消息传开,整个唐家庄堡为之震动。
然而,喜悦之余,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浮出水面。
无论是操作那些超越时代的机械,还是理解其背后迥异于传统匠作的“格物”之理,对蒯贤、王欣等人而言,皆是在黑暗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