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此乃妇人孺子所用之物,岂非…岂非大材小用?”
让他一个能打造精良火器的顶尖匠师,去管理生产引火小棍的作坊?这简直是羞辱!
陈阳神色未变,目光平静地看着他:“王师傅认为,何为小用?何为大用?”
“自然是杀敌报国,利器靖难为大用!”王欣梗着脖子。
“哦?”陈阳语气依旧平淡,“那我问你,军中夜不收(侦察兵)夜间传递信号,靠何物?”
“…烽火,或火把。”
“若遇阴雨潮湿,火把难燃,烽烟不起,如何?”
“这…”王欣一滞。
“兵士野外宿营,埋锅造饭,取火可易?”
“…需备火折、火石,颇为不便。”
“若有一物,小巧便携,不畏微风,随手一划即能燃起稳定火苗,于行军作战,可算有用?”陈阳追问。
王欣张了张嘴,下意识道:“若真有此物,自然…自然极好。”
“火柴厂所产,便是此物。”陈阳看着他,“而且,非是传统火镰火石。其引火之物,涉及赤磷、氯酸钾等化工原料,配比、研磨、蘸取、干燥,皆有法度,精度要求极高,工序繁琐。王师傅既精于火器,于火药配伍、工序管控自有心得。此等关乎军国利器基础之物,交予旁人,我如何放心?”
一番话,条分缕析,将小小火柴提升到了“军国利器基础”的高度。
王欣脸上的不甘与屈辱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凝重和思索。
他想起在军器局时,确实常因引火之物受潮、不便而影响测试。若真能造出陈阳所说那般便捷可靠的火柴……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的倨傲尽去,郑重抱拳:“大人深谋远虑,是王某浅薄了!这火柴厂,王某接了!必将其视为铸铳一般,精益求精!”
陈阳微微颔首:“去吧。”
王欣再无犹豫,转身大步走向那座他原本看不起的火柴厂,眼神已变得专注而炽热。
三位主事各就各位,整个工业区顿时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全力运转起来。
蒯贤带领木匠们进入玻璃厂。厂房内,那些来自现代的切割机、清洗槽、镀膜设备、烘干线等,在他们眼中依旧是奇形怪状。但有了机械厂的经验,无人再敢小觑。
“都愣着做什么!”蒯贤沉声喝道,“按图索骥,对照编号,将各部件安置到位!检查所有连接管路、传动皮带!”
他自己则走到那台最大的平板玻璃切割机前,看着那镶嵌着金刚石的切割刀头和精密的导轨尺规,心中暗惊:“如此利器,竟只为切割琉璃?未免…太过奢费。”但他手上动作不停,仔细检查着每一个螺丝的紧固情况。
五十名木匠在他的指挥下,虽对许多原理不明,但胜在手巧且令行禁止。搬抬、定位、固定、连接……一切井然有序。
玻璃原片被小心翼翼地搬入,按照操作指引放置在切割台上。
蒯贤亲自摇动手柄(陈阳暂未启动发电机,部分设备需人力辅助),看着那锋利的刀头在玻璃表面划出均匀的痕迹,再轻轻一掰,“咔嚓”一声,一块边缘整齐、尺寸标准的方形玻璃便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