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帝心微动(2 / 2)

心腹大太监立刻躬身入内。

“传朕口谕,”皇帝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着暗卫,秘密核查两件事,黑石峪之战幸存老兵石勇之事,核实其身份与证言。

给朕盯紧李甫、王琛,尤其是他们与那匿名谤书、以及所谓‘通敌密信’来源之间,有无关联。”

“奴才遵旨。”

大太监心头一凛,知道陛下这是对李甫一党起了疑心,连忙领命而去。

派出暗卫,意味着皇帝不再完全相信朝堂上的公开调查,他要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看清这迷雾背后的真相。

接下来的几日,皇帝对朝政的处理,也显露出微妙的变化。

对于要求严惩霍凛的奏章,他不再像之前那样留中不发或流露出倾向性,而是大多批阅“已知,待查”。

对于漕粮案,则催办得更紧,明显是要深挖下去,甚至在一次听取北疆军情汇报时,他“无意间”问起了抚远军目前的士气和防务情况,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这些细微的变化,如何能瞒得过那些浸淫朝堂多年的老狐狸。

李甫府邸,书房内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压抑。

“陛下似乎动摇了。”周勉脸色难看地说道,“不仅派了暗卫,对霍凛那边的态度也暧昧起来。我们接下来……”

李甫闭目靠在太师椅上,手中佛珠捻动得飞快,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平静。

良久,他才缓缓睁开眼,眼中一片阴沉:“陛下这是起了疑心了。霍凛那一手以退为进,再加上抛出那个老兵证言,确实打在了我们的七寸上。”

“难道就这么算了?”王琛不甘心地低吼,漕粮案已让他元气大伤。

“算了?”

李甫冷笑一声,“开弓没有回头箭,如今已是不死不休之局。霍凛必须死,否则,等他缓过这口气,你我还有活路吗?”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狠厉:“不过,陛下既然起了疑心,我们便不能再像之前那般明目张胆。

那‘通敌密信’暂时不能再提。眼下,我们要做的,一是尽快平息漕粮案的风波,断尾求生。

二是寻找新的机会。霍凛禁足府中,但他那王妃,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还有北疆韩青被软禁,抚远军就是个火药桶,只要一点火星。”

他的话语未尽,但其中的恶毒之意,已然明了。

帝心微动,疑云稍减。

霍凛以自身的“退让”和局部的“自证”,成功地在皇帝心中种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暂时遏制了那致命的杀机。

然而,正如李甫所言,这已是不死不休之局。

暂时的退却,并不意味着风暴的平息,而是预示着下一轮更加凶险、可能更加隐蔽的较量,即将来临。

皇宫深处,皇帝看着暗卫初步送回关于石勇身份属实的密报,眼神复杂难明。

而镇北王府内,霍凛与永宁并未因暂时的胜利而有丝毫松懈,他们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