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三城同心(2 / 2)

“乔三爷,送出去的银子,泼出去的水,我胡某人可没有往回收的习惯。”

“哎哟,您可折煞我了!”

乔三爷急得直摆手,硬把钱袋又塞进胡雪岩掌心,

“您先瞧瞧里头再说!

这点小东西,权当我给您压惊赔罪。”

胡雪岩见他神情恳切,便解开袋口一线,灯影下金光闪动——

竟满满当当装着簇新的齐拉金币,一面雕雄狮,一面镌麦穗。

成色足、分量沉,比他那两袋银币足足翻了几倍。

乔三爷觍着脸笑,眼角挤出细密的褶子:

“胡爷,您要是看得起我,往后在这渭垣城里就叫我一声‘三哥’,我便算有了天大的面子。

脚行、仓栈、马号,您要哪处,言语一声,我乔三立马给您办得妥妥帖帖!”

胡雪岩指腹摩挲着金币边缘,沉吟片刻。

忽而朗声一笑,把钱袋利落收入袖中。

抬手拍了拍乔三爷的肩膀:

“既如此,三哥——小弟初来乍到,日后少不得叨扰。”

乔三爷闻言,浑身骨头都轻了三分,忙不迭哈腰:

“哪里哪里,能给您跑前跑后,是我的福气!”

廊外夜风吹得灯笼晃荡,灯影在两人身上忽明忽暗。

胡雪岩将袖中金袋妥帖收好,心里已拨起了另一盘珠——

今日这一声“三哥”,换得的不仅是金币,更是渭垣城暗地里的钥匙。

酒楼名唤“望河台”,三层木构,背倚渭水,前门正对官道。

灰瓦檐口新刷了桐油,在夕阳下泛起温润的乌光;

门额上悬着一块紫檀匾额,笔力遒劲的“望河台”三字已被风雨磨得略显圆润。

楼体用青砖夹木柱砌成,墙角嵌着一排排暗红色的砂岩。

既为加固,也显出一点粗朴的装饰心思。

一层大厅宽敞,地面铺着刷了桐油的杉木板,踏上去吱呀作响。

梁上悬了几盏六面玻璃灯,灯壁镶着褪色的剪纸花鸟。

烛光透过纸缝,在桌面投下斑驳的影。

桌椅都是本城老木作打制,用的是槐木,木纹粗犷,却打磨得油亮。

窗边垂着青竹帘,半卷半放,河风一吹,帘影与灯影交错,像一幅流动的水墨。

二楼、三楼是隔开的雅间,以屏风与竹帘区分。

屏心绘着渭水秋涨、驿马行旅的旧图,颜色有些剥落,却添了几分古意。

——这便是渭垣城里最排场的酒楼。

虽比不得王城朱甍碧瓦,却自有一股临江凭栏、观潮赏月的潇洒。

高公公负手跨过门槛,金丝皂靴在地板上蹭了蹭。

抬眼扫过梁间旧灯、墙面斑驳,唇角一挑,似笑非笑地打趣:

“城主呀,往后可得跟着燕赵商队多挣点银子。

有了李爵爷扶持,您这望河台……也该换琉璃瓦、点琉璃灯了。

到时候,咱家再来,也能开开眼。”

渭垣城主面上堆笑,心里却像被针扎了一下,只能拱手应和:

“公公说得是。

日后还得多仰仗燕赵领地的提携,方有进步。”

李方清听出话锋,却只做和煦一笑,接道:

“城主言重了。

如今天下太平,渭垣又扼南北咽喉,占尽天时、地利。

如今再添‘人和’——三城同心,商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