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心服口服。”
天武大帝将目光转向了萧济安。
“老五,你可知罪?”
此言一出,连萧济安都不由得微微一愣。
知罪?
我何罪之有?
但他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儿臣,知罪。”
萧济安没有辩解,“儿臣言辞过激,使得朝野震动,人心惶惶,此乃儿臣之罪一。”
“儿臣锋芒过露,引得兄弟侧目,朝臣非议,未能体察父皇平衡朝局之苦心,此乃儿臣之罪二。”
“儿臣……德不配位,声望虚高,引得父皇忧心,此乃儿臣之罪三。”
“请父皇,降罪。”
天武大帝看着跪在地上,却依旧脊梁挺得笔直的儿子,眼中的寒意褪去,流露出复杂难明的欣赏。
“起来吧。”
他摆了摆手,
“朕戎马一生,打下了这片江山。朕以为,只要国库充盈,兵强马壮,便可高枕无忧。可朕现在才发现,这天下的根已经烂了。”
“满朝的文武,张口仁义,闭口道德。可国难当头,他们想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如何打压异己。”
“孔文正,你当了二十年的太子太师,教出来的,就是这么一群废物吗?”
孔文正闻言,脸色煞白,再次跪倒在地。
“老臣……有负圣恩,罪该万死!”
“罢了。”天武大帝摆了摆手,似乎也懒得再追究。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萧济安的身上。
“你的那份奏折,朕看了。想法很好,很大胆。但也很天真。”
“不过,朕喜欢。”
“朕,就给你一个机会。也给这天下一个机会。”
“传朕旨意!”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威严而决断!
“今岁秋闱,加开‘恩科’一场!凡天下士子,无论出身,皆可报考!”
“恩科,便以你济世亲王的方案为蓝本,进行试点!”
“考成、农桑、水利、算学、律法,皆可入题!以策论高下,定去留!不拘一格,为国取士!”
此言一出,萧济安的心都忍不住加速跳动了一下。
他没想到,父皇的魄力竟会如此之大!
“此次恩科,便由……”
皇帝的目光在萧济安和孔文正的脸上来回扫视。
“……便由济世亲王萧济安,与太子太师孔文正,共同担任主考官!”
“另,着吏部、户部、礼部,全力配合!若有差池,朕,唯你们是问!”
“儿臣(老臣),领旨谢恩!”
两人齐齐叩首。
“起来吧。”
他摆了摆手,声音中带着些许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斩钉截铁的决断。
“孔文正,朕要你为此次恩科掌舵。老五的想法是快刀,而你是刀鞘。朕不希望这把刀,伤了国本。”
孔文正心中一凛,“老臣……遵旨。”
天武大帝的目光转向萧济安:
“老五,朕给了你机会。但你要记住,孔太师是两朝元老,他的意见,你要听。朕要的是能‘济世’的实干之臣,不是一群只会高谈阔论的狂生。”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萧济安沉声应道。
“下去吧。朕……等着看结果。”
皇帝摆了摆手,转身走入了内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