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太医院风云(2 / 2)

议论声传到凌云耳中时,他正在整理从西洋带回来的解剖图谱。这些图谱用羊皮纸绘制,标注着拉丁文,在太医院看来无异于。他放下笔,对身边的弟子道:去,把刘太医请来。

刘太医来时,满脸怒气。凌云却笑着为他斟了杯茶:刘大人,您行医四十年,想必见过不少庸医误人吧?

那自然是有的。 刘太医冷哼一声,但总比那些寒门子弟强!他们连《黄帝内经》都读不懂,学了也是害人。

那您可知,上月有个寒门郎中,用针灸治好了知府夫人的偏头痛? 凌云翻开一本卷宗,他用的穴位,正是您当年在太医院授课时,说女子不宜针刺风池穴

刘太医语塞。凌云继续道:医道之本,是,不是论出身。您若不信,不妨来看看我们医正堂的考题——为濒死乞丐急救。

次日清晨,医正堂外的空地上围满了人。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倒在草席上,面色青紫,呼吸微弱。刘太医抱着胳膊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第一个应试的是个书生,背了半晌《伤寒论》,却不敢靠近乞丐,只说当用麻黄汤发汗。第二个是药铺伙计,摸出银针就要扎人中穴,被凌云拦住:先辨症,再动手。

轮到陆明远时,他攥紧了袖中的银针。他是陆文昭之子,父亲因用新法治死人被诬,郁郁而终。此刻看着乞丐青紫的嘴唇,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医者,心要正,手要稳。

他蹲下身,用手指搭在乞丐腕间——脉象浮紧,舌苔黄腻。是中毒。 他果断道,先用清水洗胃,再施金针渡劫针法。

话音未落,杨院判突然带着一群老御医挤进来:胡闹!这乞丐分明是饿晕的,你用针会扎死他!

凌云挡在陆明远身前:杨大人,您行医多年,可曾见过饿晕的人舌苔黄腻?

杨院判语塞。陆明远已取出银针,在乞丐的足三里等穴施针。半个时辰后,乞丐悠悠转醒,哇地吐出一大口黑水。

你……你竟真的救了他? 刘太医目瞪口呆。

陆明远擦了擦额角的汗,看向凌云:先生,我父亲……他真的是庸医吗?

凌云拍了拍他的肩:你父亲不是庸医,只是太想救人,忘了二字。从今往后,医正堂教你审症,教你救人,让你父亲的名字,堂堂正正刻在医道上。

杨院判脸色铁青,拂袖而去。他知道,凌云不仅收了弟子,更收买了人心。这场较量,他已先输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