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医正堂诞生(1 / 2)

医正堂的招生持续了十日,报名者络绎不绝。有寒门学子,有药铺学徒,甚至还有几个被太医院拒之门外的女子。凌云一一面试,最终选定十二人,其中三个最特别:

陆明远,陆文昭之子,因父亲被诬而自卑,却偷偷抄录了父亲所有的医案;

李文轩,铁匠之子,天生巧手,能盲拆复杂机关,曾用废铁打造出能精准切割药材的;

阿芷,药童出身,识百草,懂药性,因女子身份被太医院拒之门外,却能在暴雨天冒死采回稀缺的七叶一枝花。

拜师礼那天,太医院空无一人。杨院判称病不出,老御医们也集体告假。凌云却不以为意,只让弟子们在医正堂的院子里种下十二棵银杏树,寓意杏林春暖。

从今日起,你们不再是寒门子弟、铁匠之子、药童阿芷。 凌云指着院中的《医训碑》,你们是医正堂的弟子,是未来的。记住八个字——医者仁心,实事求是

弟子们齐声应诺。陆明远却注意到,凌云腰间断剑的剑穗上,挂着一枚小小的银质十字架——那是西洋之物。他心中一动:先生游历西洋,究竟看到了怎样的医道?

当晚,陆明远在藏书阁翻阅医书时,发现一本用羊皮纸装订的《西洋解剖图》。翻开第一页,便是一幅人体骨骼图,标注着等名称,与中医的五脏六腑完全不同。

你看这个做什么? 阿芷端着药膳进来,见他盯着图谱发呆,好奇道。

陆明远指着图谱:中医说心主神明,西洋人说脑主思虑。到底哪个对?

阿芷想了想:先生说过,医道要实事求是。或许……两者都对?

陆明远若有所思。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医道如行路,前人指的方向未必对,要自己走一遍才知道。

窗外,月光洒在十二棵银杏树上,枝叶婆娑。医正堂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医正堂的教学,从洗手消毒开始。

医者术前不洗手,与屠夫何异? 凌云站在讲台上,将一碗浑浊的水泼在地上,这水是你们刚才摸过药材后没洗手的,里面有看不见的,会让伤口溃烂。

弟子们面面相觑。李文轩举手:先生,何为?

凌云取出一个西洋显微镜——那是他用三箱药材从西洋传教士手中换来的。 他将一片发霉的馒头放在载玻片上,对着光源。

弟子们凑过去,只见一片模糊的视野中,有无数细小的在蠕动。

这就是。 凌云解释道,它们藏在脏水、腐肉、病人的脓血中,进入人体就会生病。所以,每次看病前后,必须用皂角水洗三遍手,再用酒擦拭。

阿芷皱眉:先生,这……这会不会太麻烦?

嫌麻烦,就别当大夫。 凌云语气严厉,你们手中的银针、药刀,是救命的工具,不是害人的凶器。若因懒怠让病人染病,与庸医何异?

弟子们不敢再言。陆明远却在笔记本上写下:洗手三遍,皂角+酒,防腐虫。

第一课结束,凌云带着弟子们去了义庄。

义庄内阴气森森,停着几具无人认领的尸体。凌云指着一具溺亡的农妇尸体:今日教你们脏腑如轮,气血为轴。先看这心肺,如同风箱,推动气血运行;再看这脾胃,如同磨盘,消化水谷精微。

他取出手术刀,在农妇腹部划开一道口子。弟子们吓得后退,只有李文轩凑上前:先生,我能摸摸这心脏吗?

凌云点头。李文轩伸手探入尸体胸腔,触到那颗冰冷的心脏。好硬…… 他喃喃道,像块石头。

溺水时,冷水刺激心脏骤停,气血凝滞,故僵硬。 凌云一边讲解,一边用猪羊内脏演示,你们看,这猪心与人心结构相似,都有四个腔室,负责泵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