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位置就位
当“概念确认”流程的最后一声“明白”在加密频道中如最后一粒尘埃般落定,某种质变发生了。一种全新的、截然不同的寂静,如同拥有了质量和黏度的深海之水,从四面八方涌来,瞬间吞噬了之前所有因确认和准备而产生的细微声响。这不是空虚的静,不是等待戈多般茫然的静,而是一种被意志、职责和力量填充到极致的、近乎饱和状态的静。仿佛宇宙诞生之初,所有的星尘与物质已在奇点内压缩到了临界,只待那决定性的力量打破平衡,释放出创世的洪流。所有的指令都已精确传达,所有的装备都已打磨至巅峰,所有的战术可能都已推演至逻辑的尽头。此刻,唯一剩下的,便是占据那决定生死、胜负与历史走向的最终坐标,然后,进入一种纯粹到极致的——等待。
杨建国没有再发出任何声音。他如同一位置身于千年棋局终盘、已然落尽所有外围棋子的国手,所有的喧嚣与计算都已内化,只剩下沉默地凝视着棋盘上那最后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乎全局的“天元”之位。他的呼吸近乎停滞,全部的感知与意志都凝聚在即将落下的那一子上。他的沉默,在此刻,比任何雷霆般的指令都更具分量,本身就是最清晰、最无可置疑的命令。
加密频道里,开始响起一连串极其简短、压抑到只剩下最必要信息骨架的汇报声。这些声音,不再是为了寻求确认或完成检查,而是一种庄严的宣告——宣告自己已成为这张无形巨网上一个绝对稳固、不可撼动的节点,宣告自己的血肉、意志已与脚下承载的土地、手中冰冷的钢铁、肩上背负的使命彻底熔铸为一体。
首先刺破这片饱和寂静的,是“利刃”突击分队那标志性的、带着粗粝质感的声音,他们的报点如同猛虎潜行至猎物咫尺之遥时,从喉管深处压抑住的、混合着嗜血渴望与极致冷静的低沉呼噜。
“‘利刃’一分队,突击组,A点就位。” 声音来自那位嗓音如同砂轮摩擦的队长,语速极快,音节短促有力,带着淬火钢铁般的硬度与寒意。在我的脑海中,这声音瞬间具象化为污水处理厂某栋庞大锈蚀厂房外墙根下,那几个仿佛从黑夜本源中剥离出来的黑色剪影。他们如同训练有素的壁虎,全身紧贴着冰冷、粗糙、布满斑驳苔藓与锈迹的混凝土墙面,防弹背心的凯夫拉纤维与墙体发生着几乎无法被人类听觉捕捉的细微摩擦。他们的枪口,以极其微小、精确到毫米的角度,随着头盔下锐利如鹰隼的目光同步移动,扫描着前方阴影中每一个可能藏匿着致命威胁的孔洞、拐角和破碎窗口。他们的呼吸被刻意调整得绵长而轻浅,横膈膜的起伏降到生理极限,仿佛连心脏的搏动都生怕会惊扰这片死亡区域中可能存在的、最后一根敏感的神经末梢。
“掩护组,B点就位。” 另一个更为低沉、如同巨石滚落的声音紧随其后。他们或许占据着侧翼某个半塌的围墙缺口,或是二楼某个没有玻璃的窗洞后方,通用机枪的两脚架已悄然架稳,长长的弹链在黑暗中泛着幽冷的金属光泽,致命的火力通道已被悄然清理出来,只待一声令下,便将用灼热的金属风暴为突击组撕开前进的道路。
“破门组,C点就位。” 第三个声音响起,带着一种专注于攻坚破障任务的、心无旁骛的沉稳。他们携带的液压钳、撞锤等重装备,此刻如同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安静地等待着发挥决定性作用的瞬间。
紧接着,是狙击组那独一无二的、带着孤高气质与绝对理性的报点,他们的声音里没有任何属于人类情感的涟漪,仿佛来自另一个纯粹由数据和物理定律构成的世界。
“‘鹰眼一号’,位置A,锁定目标区域核心。风向稳定,偏移量已修正,视野清晰无遮挡。” 他的声音平稳得如同在朗读一份关于弹道学的高精度实验报告。我能在意念中清晰地勾勒出,在某处被精心伪装过的制高点——可能是一座水塔的检修平台,也可能是一栋较高厂房屋顶的通风口后方——一双比鹰隼更为锐利的眼睛,正透过高倍率狙击镜那复杂的分划板,将那个冰冷十字线的中心点,如同用最精密的仪器般,牢牢地、稳定地压在疑似周秉义藏身点的门轴缝隙或是窗框的阴影边缘。他的食指,第一指节正轻轻地、虚虚地搭在冰凉扳机护圈的外缘,既保持了最佳的应急准备状态,又确保了绝不会因肌肉的微小颤动而引发走火。他全身的骨骼、肌肉纤维乃至流动的血液,似乎都与身下那支修长的狙击步枪、与镜筒另一端那个被放大、被孤立的世界,达成了完美的、谐振般的融合。
“‘鹰眼二号’,位置B,锁定侧翼及所有潜在逃逸路径。交叉视野确认,无死角。” 回应声同样简洁冰冷,如同另一块严丝合缝嵌入战术版图的寒冰。
随后,是来自地下世界的、带着潮湿水汽、泥土腥气与压抑呼吸的汇报,仿佛来自地狱边缘的低语。
“A1组,主管道,预定攻击发起位置就位。环境参数……稳定。” 声音伴随着隐约的、令人心悸的涉水哗啦声和因缺氧而略显沉重的喘息。显然,他们正置身于那条肮脏、逼仄、弥漫着有毒沼气和腐败恶臭的管道深处,每一步都深陷在及膝的、粘稠冰冷的污浊泥水之中,四周是足以吞噬光线的、伸手不见五指的浓稠黑暗。但他们必须像最坚韧的铆钉,将自己牢牢地“钉”在这预定位置,成为从九幽之下猛然刺向敌人最柔软腹地的、出其不意的致命尖刀。
“A2组,分支管道出口外围,监控点就位。未发现异常活动迹象。”
技术组的汇报则依旧保持着其特有的、电子脉冲般的精确与非人化的稳定。
“无人机‘鹰眼’系列,持续高空盘旋监控,目标区域热源分布无显着变化,未发现新增热源。”
“‘游隼’系列,低空待命空域悬停,光学及热成像模块运转正常,随时可俯冲提供战术视角。”
“全频段电磁压制,强度维持峰值,频谱监测屏显示无异常信号溢出。”
“所有作战单位单兵数据链连接稳定,信号强度持续显示为绿色优良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