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使命的代价 > 第247章 多方协调

第247章 多方协调(2 / 2)

杨建国眼神骤然一凛,如同两道冰冷的闪电。他瞬间完全理解了这个情况的极端严重性和紧迫性。这已经不再是一次简单的抓捕行动,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敌人预设的精密逃生机制博弈的无声战斗,并且战场还位于一个极其敏感、投鼠忌器的行政核心区域。

他当机立断,不再有任何犹豫,手指在控制台上快如幻影地操作,迅速切换到了一个拥有更高权限、线路更加隐秘的红色加密通讯线路。

黎明之锤行动总指挥部,最高优先级通讯!我是前线总指挥杨建国。情况紧急,代号的b5组目标王xx,现确认位于省政府大院三号楼会议室内,高度怀疑其利用行政会议作为掩护,意图拖延时间并极可能预设了预警触发机制。请求总指挥部立刻启动最高级别行政协调程序!重复,请求最高级别行政协调!

频道那边陷入了短暂却令人窒息的沉默,只能听到细微的电流嘶声。几秒钟后,一个更加沉稳、苍老,仿佛能定海神针般安定人心的声音传了过来:收到,杨建国同志。总指挥部已收到。情况已研判。正在同步直接联系省委第一副书记、办公厅主任及省府保卫处处长。授权你部,在得到省府保卫处明确许可和配合后,可由两名经验丰富的便衣侦查员,以最小影响、最隐蔽方式,进入指定区域,对目标实施秘密控制。总指挥部的协调指令将在一分钟内核发至省府保卫处专用频道,他们会全力配合你们行动。完毕。

最高层级的纵向协调,在电光石火间以最高效率完成。杨建国立刻切回主指挥频道,语速快而清晰:b5组,所有人员原地待命,准备接收省府保卫处内部通讯识别码及对接人信息。行动方案紧急变更如下:在省府保卫处指定人员引导下,由你组两名最精干的便衣队员,进入三号楼第二会议室,以省委办公厅有紧急文件需要其立刻前往签收处理为由,将其带离会议室,随后由保卫处人员引至事先准备好的、绝对安全的房间内,立即实施正式抓捕与控制!整个过程,动作必须干脆利落,态度必须自然,绝对避免在会议现场引起任何骚动或猜测!技术支援组,给我死死盯住目标所有已知的通讯设备信号,确保其在被控制前,无法向外界传递出任何一个字、任何一个信号!

b5组明白!立刻执行!

一场可能引发政治地震的危机,在高效、果决的纵向(前线-总指挥部-省府行政\/保卫系统)协调运作下,被迅速地、不着痕迹地纳入了可控的轨道。我直到这时,才敢微微松一口气,随即感觉到整个后背早已被冰冷的汗水完全浸透,紧紧黏在病号服上,带来一阵阵寒意。

然而,命运的考验似乎永无止境。几乎就在b5组那边的问题刚刚找到解决方案,通讯频道里尚未恢复平静的间隙,又一个更加棘手、带着火药味的情况,从遥远的西南边境传来,声音因为距离和干扰,带着一丝失真和急促:

c3边防哨所紧急报告!我辖区七号界碑东南方向约八百米处,发现异常车辆集结!初步观察约五至七辆改装越野车,人员约二十余名,均携带长短武器及不明箱体装备,形迹高度可疑,目前与我哨所巡逻队形成对峙状态!对方身份不明,意图不明,气氛紧张!请求前线指挥部立即指示!

屏幕上,代表着c3区域的标记立刻开始急促闪烁起代表重大紧急情况的刺眼黄色警报。边境线,那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情况瞬息万变,任何微小的摩擦都可能瞬间升级为武装冲突,甚至引发国际纠纷和外交事件。

对方有没有主动沟通?能不能识别其所属武装派别?有无明显标识?杨建国的声音依旧冷静,但任谁都能听出那冷静之下陡然提升的语速和凝重。

对方拒绝通话,保持沉默。无法精确识别,对方车辆无任何标志,人员着装混杂,有便装也有类似军服的绿色服装。但根据其活动区域、车辆改装风格和部分武器的制式,结合以往情报,初步判断极有可能与活跃在该地区的掸邦西部联盟地方武装有关。他们控制的区域,正是已被摧毁的佛爷集团一条重要的境外毒品和资金通道。

掸邦西部联盟……我脑海中迅速调取相关信息,那是一个以作风彪悍、唯利是图和反复无常着称的地方武装势力,与佛爷集团有着长达数年、深度绑定的利益输送关系。杨叔,佛爷这座金山突然垮塌,他们这条重要的财路瞬间被斩断,他们此刻出现在边境线,动机无非两种:一是想趁乱,接应可能逃往境外的保护伞核心成员,作为未来谈判的筹码;二是更直接——就是想来抢夺佛爷可能遗留在边境附近的、尚未被我们发现的,比如隐藏的毒品仓库、武器或者巨额现金。我快速分析着,感觉太阳穴在突突直跳,这个时候,他们就像嗅到血腥味的鬣狗。硬碰硬,虽然我们不怕,但风险极高,一旦交火,局面可能失控。

杨建国眼神锐利地闪烁了几下,显然在飞速权衡利弊。他再次迅捷地切换通讯线路,这一次,连接的是负责境外联络的黎明之锤行动国际协作组。

d组,这里是前线指挥中心。c3区域,七号界碑东南八百米,出现紧急状况,疑似掸邦西部联盟武装人员越境集结,与我方形成对峙。请求立刻启动与缅方对应军区及警方的紧急热线沟通机制,向其通报我方掌握的实时情况,明确表明我方立场:此次行动是中方依法开展的内部执法行动,维护边境安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要求缅方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约束其境内该武装人员行为,令其后退至边境线安全距离以外,避免因误判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同时,询问缅方,是否愿意与我方在此敏感时段,于该区域联合开展一次针对性的、显示存在的边境威慑性巡逻?

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跨越国界的横向战略协调。不仅是通报情况,更是试图借助邻国的官方力量,从源头上施加压力,形成战略威慑,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

频道里传来d组负责人清晰而专业的声音:明白!前线指挥中心,已接通缅方北部军区及警察部门联合联络官,正在使用预定密语进行紧急沟通……对方表示已收到我方通报,高度重视,正在核实该武装人员动向并紧急调动附近机动部队前往约束。缅方原则同意我方提议,将派出一个加强连的兵力,携带相应装备,与我c3哨所派出部队在预定地点汇合,进行一次联合边境巡逻示警,以此表明双方共同维护边境稳定的决心。预计缅方部队四十分钟后抵达汇合点。

回复缅方,表示赞赏与感谢。c3哨所,保持最高军事警戒,构筑临时防御工事,展示我方坚决态度,但严格遵循交战规则,在对方未开火或未越过红线前,绝对避免主动开火。耐心等待联合巡逻到位,形成有效威慑态势!杨建国下达了最终指令,每一个字都像是钉入木板的钉子,沉稳有力。

通过这纵横交错、覆盖境内境外、涉及军政警多个系统的立体协调网络,一个可能演变为边境武装冲突的重大危机,被巧妙地、化险为夷地转化为了一场彰显合作、共同威慑的联合执法行动。

我重重地靠回到枕头上,虚弱地闭上眼睛,感受着心脏在胸腔里如同疲惫的奔马,沉重而快速地搏动。耳边的声音,眼前的屏幕,依旧在喧嚣闪烁。A组报告已完成对周秉义所在废弃仓库的绝对合围,突击即将开始;b组频道里不断传来多个目标被成功控制的简洁汇报;E组冻结的涉案账户数量像滚雪球一样在不断攀升……

这场代号黎明之锤的终极行动,其内涵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刑事抓捕。它是一场在国家最高意志主导下,动员了公安、武警、边防、国安、纪委、金融监管、行政系统乃至外交渠道等方方面面力量,以林峰用生命传递出的最终证据为战略骨架,以无数个像杨建国、陈曦这样的忠诚卫士为血肉,以这精密无比、高效运转的跨部门、跨地域、跨国境协调能力为神经网络,所共同编织成的一张疏而不漏、无可遁逃的天罗地网。每一个突发的状况,都是对这张网络反应速度、坚韧程度和智慧含量的极限考验;而每一次成功的协调与处置,都是这台庞大的、代表着正义与秩序的国家机器,其强大力量与高效运作的最生动体现。

而我,林峰,曾是这张巨网中最孤独、最危险、也是最深入黑暗的一根丝线,承载着随时可能断裂的巨大风险。如今,我躺在这里,虽然身体被困于方寸病榻,却仿佛能清晰地到,这张由无数陌生而又熟悉的战友们共同支撑、奋力收拢的巨网,正以排山倒海、无可阻挡之势,覆盖苍穹,收紧网口,将那些曾经盘踞在阴影深处、不可一世的黑暗与罪恶,一点点、一寸寸地,从他们自以为安全的巢穴中拖拽出来,暴露在即将普照大地的、无可抗拒的黎明之光下。

剧烈的疲惫和无处不在的痛楚,如同涨潮的海水,再次漫过意识的堤岸。但这一次,在那极度的生理痛苦之下,我的心中却充满了另一种前所未有的情绪——那是一种风暴过后的平静,是一种使命终将达成的释然,更是一种融入伟大洪流后,所获得的、深沉而磅礴的力量。

协调,仍在密不透风地进行。

战斗,在无数个看不见的角落远未停歇。

但胜利的天平,正随着每一道精准的指令、每一次无缝的配合、每一份沉默的坚守,不可逆转地、坚定地,向着光明与正义的一方,彻底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