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使命的代价 > 第248章 国际协作

第248章 国际协作(1 / 2)

第二百四十八章 国际协作

c3区域边境线上那场剑拔弩张的对峙,在杨建国果断启动的国际协调机制下,被暂时引向了一场旨在展示力量、避免冲突的联合巡逻。病房内那令人窒息的紧张感,如同稍稍拧松了阀门的高压锅,得到了一丝喘息,但指挥部里每个人的神经,依然如同拉满的弓弦,不敢有丝毫松懈。巨大的战术屏幕上,代表着中缅联合巡逻队的蓝色光点,正沿着蜿蜒的边境线,缓慢而坚定地向c3区域移动,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而那些代表掸邦西部联盟武装分子的红色光点,却依旧在原地徘徊、蠕动,像一群嗅到腐肉气味却因猎人逼近而暂时逡巡不前的秃鹫,危险并未真正解除。

联合巡逻只能形成暂时的威慑,治标不治本。 杨建国沉稳而略带沙哑的声音打破了指挥室内短暂的沉寂,他的目光如同焊在了那片复杂的边境地图上,手指重重地点在c3区域后方那片代表着缅北的、被深浅不一绿色覆盖的山地区域,这群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既然敢在刚刚覆灭、风声最紧的时候靠近我们的边境线,必然是受到了难以抗拒的利益驱动,绝不会被简单的武力展示轻易吓退。我们必须主动出击,找到他们真正的目标,打掉他们此行的企图,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个边境隐患。

他的话音刚落,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判断,坐在电脑阵列前的陈曦突然抬起头,镜片后的双眸闪烁着发现重要线索的锐光。杨局,林峰,她的声音因激动而略微提高,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地敲下几个指令,我们技术组通过对佛爷集团几个尚未完全瘫痪的境外备用通讯节点进行深度数据挖掘,并结合近期异常的资金碎片化流动路径进行交叉追踪,成功锁定了一个在最近四十八小时内异常活跃、高频出现的境外坐标!位置在缅北勐古镇东北方向约二十公里处的一片原始山林中,地理坐标是......她报出了一串数字,同时将相应的卫星地图和地形渲染图投射到主屏幕上那崎岖的山地轮廓中。

同时,她继续补充,语气愈发凝重,我们截获并成功破译了该坐标点发出的一条极其短暂的加密信息片段,内容很模糊,但核心意思可以解读为:货在鹰巢,风向不对,暂缓起飞。

鹰巢...... 我下意识地重复着这个带着一丝不祥气息的代号,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检索着卧底时期那些混杂在酒气、烟雾和隐语中的碎片化信息。几段模糊的记忆碎片逐渐拼接起来——那是佛爷在一次酒后对阿鬼的炫耀,提到他在境外有几个连心腹都未必全知的秘密仓库和应急转运点,名字都取自猛禽,是其中等级最高、也最神秘的一个,据说位置极其隐蔽险要,通常只用来囤积价值最高、最急于出手的,或者是......临时安置最重要、最需要隐藏的。

一个大胆而惊人的推断如同闪电般划过我的脑海!我猛地抬起头,看向杨建国,因为急切,声音都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杨叔!周秉义选择了看似稳妥的城西仓库作为陆路逃亡点,但这很可能只是他的A计划!像他这样狡猾多疑、习惯留有后手的人,不可能不准备一个境外的b计划!如果陆路被我们彻底堵死,这个佛爷最高级别的境外安全屋,很可能就是他为自己,或者为其最核心的亲信成员准备的最终跳板,通往真正匿踪潜逃的通道!那些聚集在边境的武装分子,恐怕不单单是为了抢夺佛爷遗留下来的毒品或资金,他们更大的任务,很可能是接到了接应即将从出来的大人物的指令!

这个推断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水面,在指挥室内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如果让周秉义这样的核心保护伞头目,借助境外势力的掩护成功逃出生天,不仅意味着我们付出巨大牺牲换来的胜利果实将大打折扣,正义无法得到完全的伸张,更意味着他可能利用早已转移出去的巨额黑金和在境外残存的影响力网络,继续遥控指挥,甚至在未来某个时刻死灰复燃,重建其罪恶帝国的碎片,遗祸无穷!

必须端掉!彻底掐断这条通往境外的罪恶逃生通道! 杨建国斩钉截铁地说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但他紧锁的眉头显示出其中的巨大困难,但是,那里是缅北!情况错综复杂,各方地方武装势力盘根错节,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们不可能,也绝不允许大规模派武装力量越境执法,那将引发严重的外交事件和国际纠纷。

那就再次启动国际协作,但这次要更深层次! 我立刻接口,强忍着伤口因情绪激动传来的阵阵隐痛,努力让自己的思维保持在最清晰的状态,不是上次那种危机管控式的通报与协调,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的、主动的情报共享与引导打击。我们可以向缅方提供的精确坐标、基于佛爷集团惯用模式推断的内部结构图、武装人员可能配置的评估,甚至包括其对我们双方边境安全构成的共同威胁分析。由我们充当和,推动并引导缅方,或者与他们有合作关系的当地合法力量,出面对实施精准的外科手术式打击!

这是一个远比边境威慑巡逻更复杂、更大胆的国际合作模式。从通报-协调-威慑的被动应对,升级为情报共享-引导打击的主动进攻。这需要双方建立更高程度的战略互信,进行更紧密的战术协同,无疑是对我们外交智慧和行动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杨建国陷入了短暂的沉吟,眼神中闪烁着权衡利弊的锐利光芒。这确实是一场涉及外交、军事和战略层面的豪赌。但的存在,就像一根深深扎入肌体的毒刺,若不果断拔除,后患无穷。

联系d组,立刻启动最高级别国际协作预案b,启用级安全通讯链路。 他终于下定决心,声音沉稳如山,却蕴含着破釜沉舟的力量,向缅方中央警察部门及对应军区最高指挥官,同步我们掌握的关于的所有关键情报,包括坐标、情报来源可靠性评估(注意模糊化处理林峰的具体信息)、内部结构推测图、威胁评估报告。明确向缅方提出,我们希望与缅方共同组成一个联合战术行动指挥小组,共享实时情报,由缅方主导并执行地面突击行动,我方提供全程、全方位的情报支援与战术建议。向他们强调,端掉是彻底斩断佛爷集团境外根基、维护双方边境地区长治久安的关键一环,符合我们双方的共同核心利益!

指令被迅速而高效地执行下去。病房内,我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整个黎明之锤行动的焦点,正在从境内的全面收网,部分转向对境外关键节点的精准斩首。陈曦带领着她的技术团队,开始将所有关于的情报分析报告、所能获取到的最新卫星遥感图像、电磁信号监听数据、以及基于大数据的行为模式预测,分门别类地打包、加密,准备通过绝对安全的卫星信道传输给缅方指定的接收终端。

等待缅方回复的时间,每一秒都仿佛被无限拉长,充满了焦灼的不确定性。我靠在冰冷的床头,闭上眼睛,试图在脑海中勾勒出缅北山区的具体景象——闷热潮湿的热带雨林、荆棘密布的山间小路、险峻的峡谷、以及在那片土地上活跃着的、各自为政又关系微妙的地方武装力量……那是一个与国内执法环境截然不同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战场。

终于,在仿佛度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之后,加密频道里传来了d组负责人清晰而略带振奋的声音:前线指挥中心,这里是d组。缅方已收到我方关于的情报共享及联合行动提议。经过其国家执法部门与军方高层的紧急闭门磋商,缅方原则同意与我们组建联合战术指挥小组,并决定出动其最精锐的直属特种警察部队(SpF)的一个突击中队,负责执行此次对的清剿任务。他们要求我方立即派遣一个精干、高效的联络与战术顾问小组,携带必要的加密通讯与情报实时处理设备,前往其设在勐古镇的临时前线指挥所,进行嵌入式联合指挥。同时,他们迫切请求我方在行动全程,提供持续的、尽可能实时的内部及周边动态情报信息支持。

同意所有合作条件! 杨建国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下达命令,立刻从境外行动队和总部情报部分别选派最优秀的战术指挥员、情报分析师和技术保障人员,组成联合顾问组,携带最新的猎隼-III型便携式野战指挥与情报支援系统,搭乘最快的交通工具,以最高优先级前往勐古前指!林峰,他的目光转向我,充满了信任与重托,鹰巢的可能建筑结构、防御弱点,尤其是佛爷集团核心成员在境外环境下的行事风格、心理状态和应急反应最为了解。我需要你作为此次跨境行动的远程核心战术顾问,通过我们刚刚测试通过的加密视频与数据共享链路,直接与勐古前指的联合指挥小组进行实时沟通,为他们提供最直接、最专业的战术建议和分析支持。

明白!保证完成任务! 我深吸一口气,感觉肩上的责任瞬间沉重了数倍,但一种被需要、能继续在最前线贡献力量的使命感,也油然而生。这意味着,我将要跨越千山万水,在虚拟的战场上,参与并影响一场真实的、充满变数的跨境突击行动。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在高效严密的组织下,我们这边的联合顾问组迅速集结并出发。病房内,一个新的、分辨率极高的视频窗口被激活,稳定地连接上了远在缅北勐古镇那个充满异域风情的临时前指。画面虽然因为距离和山地环境的影响偶尔有些许延迟和晃动,但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由当地竹木结构房屋改造的简陋指挥所内部景象:墙壁上挂着大幅的缅北地区军事地图和周边的等高线图,几个穿着缅方特有的丛林迷彩作战服、肤色黝黑、眼神如同鹰隼般锐利的军官,正围在一张铺着地图的简陋木桌旁,神情严肃地讨论着。我方顾问组的负责人——一位代号、身形精干、目光沉静如水的资深行动专家——出现在画面中央,向杨建国和我简要汇报了对接情况和初步获得的环境信息。

通过流畅的同声传译,我们与缅方此次行动的现场最高指挥官——一位名叫梭温的准将——建立了直接的通话。梭温准将大约五十岁上下年纪,身材不算高大却异常精悍,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一道从眉骨划到脸颊的淡淡疤痕,为他平添了几分悍勇之气。他的眼神如同缅北丛林里经验最丰富的猎手,透着一种洞悉危险的敏锐和不容置疑的果决。

杨将军,林顾问,梭温的汉语带着明显的地方口音,有些生硬,但用词准确,表达清晰,非常感谢你们提供的这份关键情报。的位置非常刁钻,处于一条三面环山的死谷尽头,只有一条险峻的土路可以通行,易守难攻。我们的高空侦察无人机已经进行了初步侦察,确认该地点有持续的人员活动迹象,并且在山谷入口和制高点都设有隐蔽的岗哨。根据你们提供的结构推测图,其主要功能区域很可能是在山体内部开凿或者利用天然的溶洞改建而成,非常坚固。

梭温准将,我对着高灵敏度的麦克风说道,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而自信,尽管身体深处不断传来虚弱感,根据佛爷集团在选择这类隐秘据点时的一贯手法,他们通常不会只依赖明面上的岗哨。在主入口附近的岩石缝隙、灌木丛中,极有可能设置了难以察觉的暗哨,甚至在通往核心区域的路径上,布设有简易的绊发式爆炸装置或陷阱。我强烈建议,在SpF主力突击队发起正面强攻之前,先派出一个最精锐的侦察与破障小组,利用夜色或植被掩护,秘密渗透进去,优先清除这些外围的,并仔细侦察山体其他位置,寻找是否有其他被伪装过的隐蔽出口、通风口或者可供利用的攀登路线。

梭温准将认真地听着,通过的翻译快速理解并消化着我的建议,然后用力点了点头,用缅语语速极快地向身边的副官和作战参谋下达了一系列清晰的指令。布置完毕,他重新转向镜头,目光锐利:林顾问,根据你的经验和判断,如果他们真的在里面藏了像周这样级别的大人物,他们在遭遇突击时,会采取什么样的防御策略?会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吗?

这是一个直指核心的关键问题,关系到突击部队将要面临的抵抗强度和战术选择。我迅速在脑海中综合着周秉义其人的性格特点、其身边护卫的人员构成以及绝境下的可能反应,谨慎地组织语言回答道:梭温准将,如果周秉义本人真的在里面,他身边必然聚集了佛爷集团最核心、最死忠、也是战斗力最强的私人武装护卫。这些人手上沾满鲜血,深知一旦被我们抓获押解回国,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因此,在遭遇突袭的初期,他们很可能会依托有利地形和预设工事,进行激烈的、有组织的负隅顽抗,试图拖延时间。但是,周秉义本人作为一个长期居于幕后的官僚,性格多疑且极其珍惜性命,他很可能不会选择玉石俱焚。在意识到抵抗无望、逃生通道被彻底封死的情况下,他可能会尝试寻求谈判,或者,更有可能的是,他会利用手下抵抗制造出的混乱,寻找机会,通过我们尚未发现的密道,尝试单独逃脱。因此,在突击过程中,必须分出一部分注意力,密切监控建筑内部是否有异常的人员移动,尤其是向山体深处或者意想不到方向的运动,并留意是否有预先准备好的、用于快速逃离的越野车辆或直升机坪(如果地形允许)。

联合指挥在紧张而专业的气氛中持续进行着。透过前线SpF队员头盔摄像头不时传回的实时画面,我们可以瞥见缅北地区那独特的地貌环境——茂密到令人窒息的热带雨林、陡峭湿滑的山坡、以及空气中仿佛能拧出水来的湿热。SpF的突击队员们脸上涂抹着浓厚的丛林油彩,身上挂满了装备,正利用茂密的植被和复杂的地形作为掩护,如同经验丰富的猎豹,悄无声息地向山谷尽头的核心区域渗透、接近。不时有简短的、压低了声音的缅语汇报,经由精准而快速的翻译,传递到我们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