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267章 铁流南指锋芒露,边关血令惊雒越

第267章 铁流南指锋芒露,边关血令惊雒越(1 / 2)

震天的《无衣》战歌余音尚在象郡上空回荡,三条黑色的钢铁洪流已然如同挣脱束缚的怒龙,携着雷霆万钧之势,向着南疆的莽莽山林奔腾而去。

左路军行动最为迅猛。项羽一马当先,他那匹乌骓马似乎也感染了主人的冲天豪情,四蹄翻腾,如同黑色闪电。直接率领着随他前来参加祭礼的队伍,以急行军的速度,率先抵达了左路军预定的集结地点——位于象郡西南三十里外的一处开阔河谷。

这里,早已接到命令的两万火器军和十万朱雀军区部队已然列阵完毕。

阳光下,手持“秦魂”步枪的士兵们排成整齐的方阵,刺刀如林,反射着刺目的寒光。他们眼神锐利,神情肃穆,经过严格的训练和战前动员,每个人都像是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刃。

在步兵方阵的后方,是一个营的“秦魄”重炮,那粗壮的炮管斜指天空,黝黑的炮口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毁灭气息。炮兵们守在炮位旁,如同雕塑般一动不动,只待一声令下,便随大军开拔。

项羽勒住战马,乌骓人立而起,发出一声长嘶。他环视着自己这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核心力量,胸中豪情激荡。他没有发表长篇大论,只是将手中的马鞭向前用力一挥,声如洪钟,简短的命令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左路军,目标——野人山隘口!全军,开拔!”

“咚!咚!咚!”战鼓擂响,节奏急促而有力。

“前进!”各级军官的号令此起彼伏。

整个左路军团,如同一台瞬间启动的精密杀戮机器,迈着坚定而整齐的步伐,开始向西南方向移动。脚步声隆隆,如同闷雷滚过大地,扬起的尘土弥漫在河谷上空,遮天蔽日。

他们的速度极快,队形却保持得异常完整,显示出极高的训练水准。那面刚刚被扶苏亲手授予的“左路军前锋”玄色龙旗,在队伍最前方猎猎作响,引领着这支帝国最锋利的矛,直刺叛军腹地。

紧随其后的,是项羽麾下的十万朱雀军区主力部队。他们虽然装备上稍逊于新军,但同样是百战之师,雪耻之心尤为炽烈。他们分成数个庞大的纵队,紧随着前锋军团开辟的道路,如同汹涌的黑色潮水,滚滚向前。左路军这条巨龙,率先完全展开了它庞大的身躯,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扑向它的第一个猎物——野人山隘口。

几乎在同一时间,蒙恬率领的右路军也完成了集结,自象郡以东浩荡开出。十五万朱雀军区将士,构成了这条巨龙的主体。队伍中同样飘扬着一面“秦魄”重炮营的旗帜,彰显着其强大的攻坚能力。

与项羽的狂飙突进不同,蒙恬用兵更显老练沉稳。大军以严谨的战斗队形行进,前锋、两翼、中军、后卫层次分明,斥候远远撒出,如同巨龙的触角,警惕地探索着周围的一切。他们的目标明确——东线的沧澜水峡谷。

这条巨龙移动的速度看似不快,但那如山岳般稳步推进的气势,却带给敌人更为沉重的压力,仿佛任何阻挡在前的障碍,都将被其无情地碾碎。

扶苏亲自坐镇的中路军,则在稍晚些时候,于象郡正南方向完成集结。十五万原麒麟军区的精锐,构成了中路军的主力骨架。他们装备精良,此刻更是肩负着护卫皇帝、牵制中路敌军的重任。

队伍中央,那面最为巨大的、绣着秦字的玄色龙旗之下,扶苏在项少龙及五百余名龙卫的严密护卫下,策马缓行。

中路军并未像左路军那样追求极致速度,而是保持着稳健的推进节奏。扶苏利用行军间隙,不时在项少龙的陪同下,离开中军位置,视察各部行军情况。

他来到一支步兵师旁,看着士兵们虽然背负着沉重的装备,但在军官的带领下,步伐依然坚定。他高声问道:“将士们,累不累?”

“为陛下效力!不累!”士兵们看到皇帝亲临,精神大振,齐声回答,脚步似乎更加有力。

“好!保持体力,注意脚下,南疆山路崎岖,安全第一!”扶苏叮嘱道,随手从马鞍旁的袋子里抓出一把糖果,递给身边一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士兵,“拿着,分给弟兄们甜甜嘴。”

那士兵激动得手足无措,在同伴羡慕的目光中接过糖果,连连道谢:“谢陛下!谢陛下恩赏!”

在炮兵队伍旁,扶苏看着那些需要大量骡马和工兵协助才能前行的“秦魄”重炮,对负责的炮兵将领嘱咐:“道路艰难,务必保证火炮安全,宁可慢,不可损。这些国之重器,抵达战场之时,便是叛匪丧钟敲响之刻!”

“陛下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保障火炮安然抵达!”炮兵将领郑重保证。

扶苏的视察与慰问,如同春风化雨,极大地鼓舞了中路军的士气。皇帝与他们同行,同甘共苦,这让每一位将士都感到无比的荣耀与责任。

在大军开拔之前,乃至行军途中,帝国的耳目——黑冰台,早已如同无形的蛛网,悄无声息地蔓延至大军前方。

无数精干的探员,或伪装成猎户、行商,或利用其高超的潜行技艺,穿梭在通往三路大军目标的山林小径、河谷密林之中。

他们的任务繁重而危险:侦查路况,标记出可能通行火炮的路径;排查一切可能的伏击点,清除敌军布设的简易陷阱和警戒装置;捕捉敌军的哨探,获取零星情报。

一支黑冰台小队正在一片茂密的竹林中小憩,队长摊开地图,低声道:“前方三里,鹰嘴崖,地形险要,易于设伏。甲组,你们从左侧迂回上去,查看崖顶情况。乙组,沿谷底小路侦查,注意地面和两侧的异常。发现任何可疑,立即发信号,不可恋战!”

“是!”队员们低声应诺,随即如同鬼魅般散入林中。

正是这些无声的英雄,在大军抵达之前,尽可能地扫清了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确保了主力的行军安全和效率。他们传来的信息,被迅速汇总到随中军同行的祁同伟那里,再呈报给扶苏,使得帝国高层对前方情况了如指掌。

在三路主力大军之后,是更为庞大却稍显臃肿的后勤队伍。无数的马车、牛车、独轮车组成的运输长龙,绵延数十里,蔚为壮观。车上满载着维持大军命脉的粮草、堆积如山的弹药箱、以及各种军需物资和医疗用品。

后勤军官们声嘶力竭地指挥着,确保车队不会混乱,不会掉队。

“快!快!把防雨布盖好!看这天色,说不定要下雨!”

“三号补给站到了!右路军第三师的弹药在这里卸货!核对清单!”

“伤员转运队的马车跟紧!注意颠簸,照顾好伤员!”

沿途预设的补给站早已忙碌起来。一级补给站的工作人员紧张地进行着物资的清点、分发和转运,确保能够及时为经过的部队进行补充。整个后勤系统,如同巨龙的血管和肠胃,高效而紧张地运作着,为前线的爪牙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