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214章 始平四载万象新,朝堂奏对惊乾坤

第214章 始平四载万象新,朝堂奏对惊乾坤(2 / 2)

他特意顿了顿,目光转向工部尚书程邈的方向,继续说道:

“至于工匠之人,其境遇较之农户,可谓更上一层楼。陛下与朝廷高度重视百工之技,其俸禄待遇极为优厚,丝毫不逊于殷实农户,甚至因其技术含量而略高一筹。”

“大量优秀工匠经过吏部组织的严格培训与考核,凭借其精湛技艺,已成为工部建设司、将作监等衙署之正式吏员或技术骨干,真正端上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其社会地位相较于以往,更是得到了显着提升,真正做到了‘工匠亦可光耀门楣’。”

“如今,帝国原秦籍之熟练工匠,除非自愿,已极少从事纯粹的、繁重的体力劳作,此类基础建设工作,多由勤劳肯干的新附之‘新秦民’承担。”

说到这里,郑国话锋一转,语气平和但肯定:“然即便如此,这些新秦民在帝国各大工地劳作,亦毫无怨言,反而干劲十足。只因在帝国工地上工,不仅提供统一、干净之食宿保障,所发饷银丰厚且从不拖欠,逢年过节更有工部准备的米、面、肉、布等丰厚赏赐。较之他们原先在草原、在山林、在戈壁那种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艰苦生活,如今已是天壤之别,宛若一步登天!他们对此心怀感激,劳作极为卖力。”

这时,兵部尚书蒙恬忍不住激动的心情,跨前半步,洪声插话道:“陛下,郑尚书所言,句句属实!如今我大秦各地征兵,可谓应者云集,各地校场人满为患!皆因如今家家富足,子弟入伍毫无后顾之忧,且民智已开,《大秦帝国军人权益保障法》的推行,帝国子民皆知参军报国,不仅光荣,更是晋升之重要途径,待遇亦极为优厚!”

“若此时还有如先前六国余孽般不识时务之宵小之徒,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煽动造反分裂帝国,莫说无人会愚蠢响应,恐怕当地百姓知晓后,第一个便会将其扭送官府,甚至活活打死!民心之向背,于此可见一斑!”

蒙恬这番铿锵有力的话语,引得殿内众人,尤其是武将序列的官员,纷纷点头称是,面露深以为然之色。文官队列中也有许多人抚掌赞叹。

民富则国安,民心顺则天下定,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百姓们能吃饱穿暖,有屋住,有衣穿,有余钱改善生活,能通过皇家商号购买到香皂、细布、美酒、糖果、书籍文具,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未来充满希望,谁还会被那些虚无缥缈的口号所蛊惑,去跟着造反,破坏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

更何况,陛下推行之新政,早已通过蒙学、官学提供的免费教育,帝国医馆提供的免费医疗保障,官府免费发放的优质粮种、新型农具,逐年降低的农税以及各种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将整个大秦帝国上上下下、从勋贵到平民、从原秦人到新秦人的利益,都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帝国的统治根基,从未像今日这般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扶苏高踞龙椅,听着郑国这一项项细致入微、充满自豪的汇报,听着蒙恬充满激情的补充,心中的帝国蓝图愈发清晰、明亮。

帝国有钱、有粮、有人、有技术、更有无可动摇的民心向背,这所有的一切,都为他下一步推行更宏大的计划,无论是更深层次的内部改革,还是更远距离的对外探索与征服,提供了最坚实、最可靠的保障。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一支支装备着划时代的“秦魂”步枪、由“秦魄”重炮提供火力支援、乘坐着“腾云”系列履带车辆和运输车的帝国钢铁洪流,将纵横驰骋于更广阔、更未知的天地之间,将大秦的文明与秩序,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接下来,按照流程,其他各部主官也依次出列,奏报去岁成绩与新岁规划。

工部尚书程邈出列,声音洪亮地奏报了去岁在驰道建设,特别是通往新疆的主干道、水利工程、重要城池修缮加固、铁路勘探与建设,以及诸多新技术研发方面的巨大进展。

他特别提到,新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详细规划图纸已经全部完成,并由快马送往楼兰,只待天气转暖,冰雪彻底消融,即可调集人力物力,大规模动工。同时,他也汇报了在北方边境试验性的“种树固沙”计划已选定了几种耐寒耐旱的树种,开春后将由农学系系正赵过派来的专人指导进行小范围试种。

吏部尚书杜赫则奏报了去岁对全国各级官员的考核结果,对新设郡县官员的选派情况,以及各中枢巡察组对地方吏治巡查后的汇报总结。

他表示,目前帝国吏治总体清明,行政效率在各项新制度的推动下不断提升。对于新地官员的特殊培训也在有序进行,旨在让他们更快适应复杂环境,有效推行帝国政令。

礼部尚书叔孙通重点汇报了教化推广的成果。他提到,在过去一年中,帝国新增官学、蒙学数百所,尤其是在新附之地,虽然遇到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巨大阻力,但在当地驻军的协助和地方官员的努力下,推广秦语秦文、传播帝国律法及礼仪的工作已艰难起步,并初见成效。他特别强调,文化的融合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续投入和耐心引导。

刑部尚书冯劫奏报了全国治安状况持续向好,各类刑事案件发案率较往年有明显下降。他重点提及了与兵部共同拟定的《关于帝国伤残退役官兵转任地方治安吏员暂行办法》已初步拟定,并开始在关中、三川等几个郡进行试点,反响良好,待总结经验后,便可向全国推广,这既能妥善安置有功将士,也能提升地方治安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忠诚度。

最后,轮到了兵部尚书蒙恬。他昂首挺胸,大步出列,声若洪钟,带着军人特有的豪迈与自信:“陛下!臣,兵部尚书蒙恬,奏报军务!”声音在殿内回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去岁一年,帝国五大军区将士士气高昂,求战心切!军械装备汰旧换新工作进展顺利,目前除必要的近战刀剑、盾牌及弓弩等传统装备予以保留外,帝国主力作战部队已全部完成燧发枪、各式火炮等火器之列装!火器操典也已下发至各营,严格训练!”

他略微停顿,目光炯炯地继续说道:“新疆驻防之详细方案,包括兵力部署、后勤补给线、预警机制、应对不同方向威胁之预案等,已由总参谋长韩信将军亲自审定完成,并已下发至新疆都护府及西域……新疆各驻屯点。各战略要地、关隘、绿洲之驻军均已按计划就位,针对性的高原、荒漠作战训练大纲亦已开始实施。”

“陛下,臣可断言,如今帝国军威之盛,将士之精,装备之利,远超以往任何时期!四海之内,已无堪我一击之敌!只需陛下一声令下,帝国百万忠诚锐士,便可挥师所指,荡平一切不臣之虏,扬我大秦天威于四海八荒!”

听着这一份份沉甸甸、充满了自豪与信心的奏报,扶苏脸上的笑容愈发深邃和欣慰,但也隐隐的有一丝不安,帝国的军队如今就是一群骄兵悍将,过的太顺了。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整个帝国就像一台经过了精密调试的巨型机器,每一个部件都在高效、顺畅地运转,爆发出惊人的力量。文治武功,内政外交,民生军备,无不在向着好的方向飞速发展。

他知道,眼前这辉煌的一切,都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始平四年,注定将是大秦帝国积蓄力量,迈向更高峰、更广阔天地的关键起点。

他缓缓自龙椅上起身,身姿挺拔如松,目光如同巡狩的雄鹰,扫过殿内每一位臣工,朗声开口,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好!甚好!诸位爱卿之奏报,详实有力,成绩斐然,朕心甚慰!此乃帝国之大幸,亦乃我亿万黎庶之洪福!然,”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凝重,“居安思危,方能长治久安;进取不息,方为强国之道!昔日之成就,已成过往,未来之辉煌,犹待开创!望诸公在新的一年里,戒骄戒躁,勿忘初心,再接再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精益求精!我等当同心同德,共铸帝国万世不朽之基业!”

“臣等谨遵圣谕!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百官齐声应诺,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声浪,直冲殿宇穹顶,充满了对帝国未来的无限信心与昂扬斗志。这声音,仿佛是大秦这艘巨轮破浪前行时,发出的最雄壮的汽笛。

朝会在这片激昂振奋、团结一心的气氛中结束。扶苏在内侍的簇拥下,步出气势恢宏的麒麟殿。广场上空猎猎飘扬的玄鸟旗帜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极目远眺,远处咸阳城密集的里坊间,已是炊烟袅袅,人声隐约可闻,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华景象。

帝国的统治机器已经高效运转,民心的向背已然明朗如镜,科技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隐隐展现。扶苏胸中豪情激荡。他期待着,给这个古老而又焕发新生的帝国,带来更加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而他心中那片关于“日不落帝国”的宏伟蓝图,也必将在不久的将来,一步步在这颗星球的每一个角落,变为现实。世界的旧有格局,或许真的将由此而彻底改变,开启一个全新的、属于大秦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