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191章 巧施手段安人心,憨痴所长遇知音

第191章 巧施手段安人心,憨痴所长遇知音(2 / 2)

一旁的陈墨听得目瞪口呆,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我们那是废寝忘食吗?我们那是被逼得没法吃饭睡觉啊!副所长这嘴……死的都能说成活的啊!

王主事也被刘邦这番充满感染力的描述说得一愣一愣的,下意识地点头附和:“是是是,杨院士和诸位学子的辛苦,我等也有所耳闻……”

刘邦趁热打铁,语气变得更加推心置腹:“是啊!陛下常言,科技乃强国之本!电学更是重中之重,关乎国运!杨院士他们,便是在为我大秦的未来开疆拓土啊!他们奋战在学术第一线,我等后方人员,若不能保障好他们的饮食起居,岂非失职?岂非愧对陛下重托?”

他声音不高,却句句敲在王主事的心坎上,直接把食堂后勤工作提升到了“保障国家未来”的战略高度。

王主事顿时觉得肩头责任重大,表情也严肃起来:“刘副所长所言极是!是我等考虑不周了!却不知……电学研究所目前用膳,有何难处?”

刘邦见火候已到,这才“为难”地开口道:“难处嘛……确实有一点。杨院士和研究太过投入,常常错过饭点,送去的饭菜都凉了,油腥凝固,难以下咽,长此以往,恐伤及诸位学子的身体,耽误研究进度啊!您想,若是帝国的精英们,因为吃不上口热饭而累垮了,陛下怪罪下来,你我都担待不起啊……”

王主事一听,顿时也急了:“这……这可如何是好?食堂有规矩,送饭有时辰,过了时辰……确实就凉了。”

刘邦立刻提出“解决方案”,语气无比自然:“王主事,你看这样可否?日后,我每日提前将所内用膳人数报于食堂。食堂呢,也不必麻烦专人等候,只需在饭点前后,派人将饭菜送至研究所门外即可。我们研究所自己派人接手,绝不耽误食堂弟兄们的工夫。”

“这……”王主事有些犹豫,这似乎有点不合规矩,增加了食堂的工作量。

刘邦马上补充道:“当然,研究所上下,必定铭记食堂兄弟们的辛苦和支持!另外,我看学子们熬夜辛苦,若能每餐再搭配些时令水果,给他们补充些营养,想必研究起来更能事半功倍!这些费用,皆从我研究所的经费中支取,断不会让食堂为难!”

一番话,既提出了要求,又体谅了对方的难处,还给出了解决方案,把王主事抬到了“支持国家战略”的道德高地上,让他根本无法拒绝。

王主事琢磨了一下,好像自己这边也没什么实际损失,就是送饭地点变了一下,还能落下个支持重点研究所的名声,何乐而不为?他当即拍板:“刘副所长考虑得周到!就按您说的办!从明日起,不!从今日晚膳起,食堂定时定点将饭菜水果送至研究所门外!”

刘邦顿时千恩万谢,又是一顶高帽子送过去:“王主事真是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有您这样的贤吏支持,何愁我大秦电学不兴?刘邦代杨院士和所内全体同仁,谢过王主事了!”

两人又客气寒暄了几句,刘邦这才心满意足地带着依旧处于懵逼状态的陈墨离开了食堂。

走出老远,陈墨才回过神来,看着刘邦的眼神充满了崇拜和不可思议:“副……副所长……您……您这就把吃饭问题解决了?还……还有水果吃?”

刘邦嘿嘿一笑,带着几分市井的狡黠:“这算什么?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凡事多说几句好话,把事情往大了说,往对了说,自然就好办多了。走吧,下一站,工学院。”

“工学院?去工学院做什么?”陈墨更加不解了。

“光有饭不行,还得让兄弟们吃上热饭。”刘邦眼中闪烁着精光,“总不能一直吃冷的吧?”

陈墨:“!!!”他感觉今天遇到这位副所长,简直就像遇到了传说中的点石成金的神仙!

两人又折返回去,直奔工学院。有了杜赫之前的介绍,刘邦很容易就找到了院长茅焦的公廨。

通传之后,茅焦听说电学研究所新来的副所长拜访,想起杜赫之前的交代和杨永信那个祸害,心里咯噔一下,硬着头皮请刘邦进来。

刘邦一进门,依旧是那套热情洋溢、礼貌周全的流程:“在下刘邦,新任电学研究所副所长,特来拜见茅院长!久闻茅院长乃帝国工学泰斗,今日得见,三生有幸!日后研究所一应器物打造,少不得要多多叨扰茅院长,还望院长勿怪,多多支持啊!”

茅焦本以为又是杨永信派来催命骂人的,没想到来的这位如此谦逊有礼,说话又好听,顿时戒心去了一大半,连忙笑着回应:“刘副所长太客气了!支持研究所乃陛下严令,工学院自当尽力。请坐请坐。”

两人分宾主落座。刘邦绝口不提杨永信的任何不是,也不急着提要求,而是先夸赞工学院的技艺精湛,感叹帝国工学发展迅猛,又说起自己曾在蜀郡见过一些巧妙的水利器械,与茅焦相谈甚欢,气氛十分融洽。

聊得差不多了,刘邦才仿佛不经意地提起:“茅院长,今日冒昧来访,实则有一件小事,想请工学院帮个忙。”

茅焦心情正好,大手一挥:“刘副所长但说无妨,只要工学院能做的,绝不推辞。”

刘邦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所内同仁忙于研究,常常误了饭食。陛下仁德,食堂王主事也体恤,允诺每日送餐。只是您也知道,这饭菜易凉,吃了冷食对肠胃不好。我就想着,能否请工学院的巧匠们,帮忙打造十几口厚实些的大铁锅,无需多么精美,厚重耐用即可。再配些能架锅的简易炉灶,如此,饭菜送来后,置于锅中小火温着,诸位同仁何时得空,便能随时吃上一口热乎的,岂不美哉?这点小事,本不该来劳烦茅院长,只是所内……唉,实在抽不出人手,也无人会摆弄这些铁器……”

茅焦一听,原来是做几口大锅?这简直不要太简单!跟杨永信那些刁钻古怪、精度要求变态的器件比起来,这简直就是送分题!而且这刘邦副所长说话如此中听,事事为同仁考虑,让人好感倍增。

他当即满口答应:“刘副所长真是体贴入微!此乃大善之事!没问题!我立刻安排学院内的匠师,用最好的熟铁,打造二十口厚底大锅!再配二十个简易铁皮炉灶!保证今天下午……不,马上送到研究所!”

刘邦大喜过望,又是一连串的感谢:“茅院长雷厉风行,古道热肠!刘邦感激不尽!日后研究所若有所成,必有工学院一份功劳!您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目的达成,刘邦又陪着茅焦聊了几句闲话,便适时地告辞离开,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宾主尽欢。

离开工学院,陈墨对刘邦的敬佩已经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了。这位副所长,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不仅搞定了吃饭问题,连热饭的锅灶都预备好了!这办事效率,这沟通能力,简直神了!

刘邦则面色平静,带着陈墨悄无声息地返回了电学研究所门外,安静地等待着。

果然,不多时,食堂的队伍率先送来了一百多份饭菜和一大筐洗净的水果。紧接着,工学院的工匠们也拉着板车,送来了二十口簇新的、黑黝黝沉甸甸的大铁锅和同样数量的简易炉灶。以工学院如今的力量就做几口锅,分分钟便能搞定!

刘邦指挥着陈墨和其他几个被悄悄叫出来的学子,将饭菜分装进几口大锅里,盖上盖子,放在一旁的干净案上。

一切都准备妥当,香气开始从锅盖的缝隙中袅袅飘出。

研究所内,杨永信终于因为一个关键数据迟迟无法突破而暂时陷入了瓶颈,烦躁地一挥手:“暂时就到这里!吃饭!”

他的声音嘶哑,带着浓浓的疲惫和不甘。

众人如蒙大赦,却又习惯性地面露苦色,磨磨蹭蹭地准备去拿那想象中冰冷油腻的饭食。

然而,当他们拖着疲惫的步伐走向门口时,却惊讶地发现,那位新来的刘副所长正笑吟吟地站在那里,而他身后,是几口冒着丝丝热气的大锅和一堆红彤彤的果子!

“诸位同仁辛苦啦!”刘邦的声音洪亮而热情,“快来用膳吧!饭菜都热着呢!还有水果,大家尝尝鲜!”

刹那间,整个研究所安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呼和骚动!

“热……热饭?!”

“还有水果?!”

“我不是在做梦吧?!”

“快!快掐我一下!”

“唉我去,你真掐啊?!”

学子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鼻子,他们蜂拥而上,看着锅里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饭菜,看着那鲜艳欲滴的水果,一个个激动得眼眶发红,甚至有人当场就落下泪来。

多久了?多久没有闻到这么香的热饭味道了?

“多谢副所长!”

“副所长大人恩德!”

“呜呜……终于能吃口热乎的了……”

感激之声此起彼伏,众人看向刘邦的眼神,充满了由衷的感激和崇拜。只有杨永信,对此似乎没什么太大感觉,只是嘟囔了一句“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干嘛”,便自顾自地拿起一个大碗,盛了满满一碗饭,又夹了许多菜,然后找了个角落,狼吞虎咽起来,吃相极为豪放,心思显然还沉浸在他的实验难题里。

刘邦看着众人感激涕零的样子,心中满意,但面上只是谦和地笑着:“诸位不必客气,分内之事,大家快吃吧,趁热吃。”

他也盛了一碗饭,夹了些菜,然后非常自然地走到了杨永信旁边,席地而坐。

杨永信正埋头苦干,风卷残云,根本没注意到身边多了个人。

刘邦也不介意,他慢条斯理地吃着饭,然后看似随意地拿起放在一旁的那本《电学启蒙(初稿)》,翻到做了标记的一页,用一种请教的口吻,小心翼翼地说道:“杨所长,您忙着,下官有点小事想请教一下,就耽误您片刻功夫。”

杨永信嘴里塞满了食物,含糊地“唔”了一声,算是回应。

刘邦指着书上一处:“杨所长,下官愚钝,看这本书到了这里,关于这个‘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比喻说是如同水路中‘水流’与‘水压’,下官觉得此比喻甚是精妙,一下子就明白了不少。但后面突然引入‘电阻’之说,比喻为水路中的‘狭窄河道’,下官就觉得有点……嗯……转得有些急了,若是能在‘水流’‘水压’之后,再加一个‘河床宽窄影响水流’的例子循序渐进,是否更容易让如我这般初学之人理解?”

杨永信咀嚼的动作慢了下来,他有些意外地抬眼瞥了刘邦一眼。他本以为这个副所长就是个来打杂的官油子,没想到还真去看书了?而且还看出了点门道,提出了具体意见?

这倒是有点意思。

他咽下嘴里的食物,难得没有发火,而是皱着眉头想了想,道:“嗯?有点道理……当时赶时间,没想那么细。还有呢?”

刘邦心中一喜,有门!

他立刻又翻了几页,指出几处表述不清、图示可能存在歧义的地方,语气始终保持着谦卑的请教姿态,每一句都不离“下官愚见”、“是否可行”、“请所长定夺”。

杨永信一边吃,一边听,时而点头,时而反驳几句,但总体态度竟然是交流而非训斥!这让偷偷观察这边的学子们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杨所长居然能和人正常讨论问题了?虽然讨论的还是学问,但这态度简直是破天荒头一遭!

刘邦一边听杨永信说,一边不知从哪里摸出一个小本子和一支铅笔,认真地记录着:“所长高见!这里下官记下了,回头就找几个文笔好的学子,按照您的意思重新修改润色这一部分……还有这里,这个图示似乎画得有些偏差,容易误导,也需重绘……这些琐事所长您不必费心,下官找人来办,等修改好了,再请您亲自把关审定,您看如何?”

他巧妙地将所有修改工作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并且最终决定权依然恭恭敬敬地交给杨永信,既解决了问题,又极大地满足了杨永信的虚荣心和掌控欲。

杨永信被刘邦这一连串恰到好处的马屁和极其顺畅舒适的办事流程拍得浑身舒坦,他什么时候享受过这种既能专注于核心研究,又有人能把周边琐事处理得如此妥帖周到还顺带吹捧一下他学问的服务?

简直太对他胃口了!

他难得地露出一个算得上是笑容的表情,虽然看起来有点别扭,拍了拍刘邦的肩膀:“嗯!不错!老刘啊,没想到你还挺懂行!陛下派你来,算是派对了!以后这些杂事,就交给你了!这书,就按你说的,弄好了给我看看!”

一声“老刘”,表明杨永信已经在心里接纳了这位副手。

刘邦心中大定,脸上笑容愈发真诚:“所长放心!下官必定竭尽全力,为您,为研究所,扫清一切障碍!”

一顿饭下来,刘邦不仅解决了全体人员的温饱问题,收获了人心,更重要的是,初步搞定了最难搞定的顶头上司杨永信,为自己接下来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看着杨永信吃完饭又一头扎回实验台,虽然依旧暴躁,但似乎顺畅了不少的背影,再看看周围那些终于吃到一顿安心饭、脸上重新焕发出些许生机的学子们,刘邦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这电学研究所的烂摊子,他刘邦,接定了!而且,一定要把它打理得漂漂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