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朕的大秦!万邦臣服! > 第70章 铁流熔炉,春闱序章

第70章 铁流熔炉,春闱序章(1 / 2)

宗正寺深处那场无人知晓的血色洗礼,如同投入帝国深潭的一颗冰冷石子,涟漪尚未散尽,却已悄然改变了水流的质地。

朝堂之上,往日那些若有若无的审视目光、那些在廷议角落响起的、带着旧日贵族矜持的窃窃私语,如同被无形的寒霜冻结,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紧绷而高效的沉默与执行。

扶苏的意志,如同无形的巨手,彻底攥紧了帝国的权柄。六部运转的轰鸣声,在咸阳宫内外回荡得更加清晰,更加无所阻滞,一种压抑着巨大动能、欣欣向荣的铁流气息,弥漫在帝国的核心。

这股铁流般的意志,在帝国军事学院的巨大校场上,化作了最为直观的视觉冲击。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初升的朝阳将金色的光辉泼洒在宽阔的水泥校场上。这里没有亭台楼阁的雅致,只有一种粗粝而刚硬的秩序感。此刻,校场中央,九百一十七名军官,如同九百一十七块被锻打过的精铁,组成了一个巨大而森严的方阵。

他们身着统一的、以新式棉布和皮革混合缝制的深黑色作训服,挺立如松。肩膀之上,崭新的、代表着不同军衔等级的金属徽章在朝阳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这是军制改革的初步成果。他们的脸庞大多年轻,带着风霜磨砺的痕迹,眼神锐利如鹰隼,凝聚着一种近乎实质的杀伐之气。腰间的佩刀,统一的制式,刃口虽未出鞘,却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寒意。

这便是帝国军事学院的第一批毕业生!他们是帝国未来将星的种子,是在启用学院之前,便以近乎苛刻的标准,从北境边军、关中锐士、百战老卒乃至黑冰台密探中遴选出的真正精英。历时近一年的严酷打磨,从兵法韬略、格物新识到队列操典、器械运用,再到最残酷的实战演训与意志淬炼,淘汰率惊人。最终站在这里的九百一十七人,无一不是千锤百炼后的真正锐士!

方阵之前,帝国军事学院院长、武城侯王离,一身笔挺的墨色将官礼服,胸前缀满象征战功的勋章。他身形挺拔如标枪,鹰隼般的目光缓缓扫过眼前这支由他亲手参与锻造的钢铁洪流,眼中充满了自豪与凝重。他的声音通过简单的铁皮喇叭,在校场上空洪亮地炸开:

“帝国军事学院,首期军官速成班,毕业典礼!开始——!”

“轰——!”

九百一十七双军靴同时重重踏地,发出整齐划一、如同山崩地裂般的巨响!整个校场仿佛都为之震颤!

“奏军乐!迎——皇帝陛下!”

雄浑激昂的鼓点骤然擂响!紧接着,是低沉而穿透力极强的号角长鸣!一种从未在大秦出现过的、糅合了战鼓的雄浑与金戈杀伐之气的进行曲旋律,在校场上空激荡开来!这是扶苏根据记忆哼出旋律,由宫廷乐师“翻译”而成的秦版军乐。

在震撼人心的乐声中,在无数道狂热而敬畏的目光注视下,扶苏的身影出现在校场尽头的高台之上。他没有乘坐帝辇,而是身着玄黑色常服,外罩一件象征武力的轻便皮甲,步履沉稳,如同山岳般一步步登上高台。阳光落在他身上,勾勒出挺拔的轮廓,一股无形的、统御天下的帝王威压,瞬间笼罩了整个校场。

王离、蒙恬等重将,以及所有观礼的将领、勋贵、六部要员,皆躬身肃立,屏息凝神。校场上的军官方阵,更是如同凝固的钢铁雕塑,目光追随着那道身影,充满了无上的崇敬与效死的狂热!

扶苏站定在高台中央,目光缓缓扫过下方这片由铁与血、智慧与意志浇铸而成的黑色方阵。他的声音并不刻意高亢,却如同蕴含着某种奇异的力量,清晰地穿透了军乐的余音,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更仿佛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朕,看到了什么?”

他微微停顿,目光如炬:“朕看到的,不是九百一十七名即将奔赴前程的军官!朕看到的,是一股股即将注入帝国四肢百骸的滚烫铁流!是一块块即将锻造成帝国脊梁的百炼精钢!是九百一十七颗足以燎原的帝国军魂之火种!”

“你们,来自长城内外,来自关中沃野,来自百战沙场!你们身上,带着北境的风霜,带着函谷的锐气,带着巴蜀的坚韧!是帝国从万千热血男儿中,精挑细选出的真正精华!是帝国未来十年、二十年征伐四方、守护万民的擎天巨柱!”

“学院教给你们的,不只是杀人的技巧,不只是布阵的方略!学院赋予你们的,是身为帝国军人的荣耀!是令行禁止的铁律!是守护身后家园、扞卫脚下国土的如山重责!是忠诚于大秦、忠诚于朕的钢铁誓言!”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战鼓擂响:“帝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剧变!旧的秩序正在崩塌,新的时代正在破晓!而你们,就是这黎明前最锋利的长矛,最坚固的盾牌!你们手中所握,不止是刀剑,更是帝国未来的命运!”

“记住今日!记住你们身上的军衔!记住你们脚下的土地!记住你们为何而战——为朕,为大秦,为万世永昌!帝国在看着你们!朕,在看着你们!”

“朕,期待着你们的名字,响彻大秦的每一寸疆土!期待着你们的功勋,铭刻于帝国的丰碑之上!大秦万年!帝国军人——万胜!”

“万胜!万胜!万胜!!!”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轰然爆发!九百一十七名军官,连同所有观礼的将士、官员,无不血脉贲张,用尽全身力气嘶吼!声浪直冲云霄,震得校场四周的旌旗猎猎作响!一股冲天的豪情与无匹的战意,在校场上空凝聚、沸腾!

扶苏的演讲,如同一把重锤,彻底点燃了这支新生力量的灵魂!他们不再仅仅是士兵,他们是被帝王亲口赋予使命的帝国铁流!

毕业典礼的喧嚣与热血尚未散尽,章台宫暖阁内,却弥漫着另一种凝重而务实的气息。蒙恬站在巨大的帝国沙盘前,眉头紧锁,手指在代表四大军区的区域上重重划过。

“陛下,军心可用!此九百余锐士,皆是璞玉良才,更兼满腔热血!若此刻将其分散至四大军区,必能如星火燎原,加速军区改制,涤荡旧军陈腐之气!尤其北部、西部,直面匈奴、西域,亟需此等新鲜血液注入,以应未来大战!”蒙恬的声音带着急切,他仿佛已看到这些铁血种子在边关落地生根,催生出一片片新军绿洲。

扶苏端坐于案后,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他目光沉静,落在沙盘上那象征着帝国心脏的咸阳区域。

“蒙卿,星火燎原,固然可期。”扶苏缓缓开口,声音沉稳,“然,燎原之火,亦需熔炉锤炼,方能百炼成钢,而非流于野火,稍纵即逝,或反噬其主。”

他抬眼,目光锐利地看向蒙恬:“四大军区之改制,尚处萌芽,各军势力盘根错节,皆是旧军根基深厚之地。王贲、章邯、任嚣、王离,皆朕肱骨,然其麾下各级将校,泥沙俱下,积弊已久。骤然将未经真正战火淬炼、未识朝堂倾轧之险的雏鹰投入其中,他们满腔热血,锐意革新,固然可嘉,但锋芒太露,极易成为旧势力眼中之钉,肉中之刺!轻则处处掣肘,寸步难行,锐气尽丧;重则……恐成旧势力反扑之祭品!此非助其成长,实乃拔苗助长,葬送良才!军区改制时机尚未成熟。”

扶苏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咸阳的位置:“而咸阳,朕之脚下!禁军,天子亲卫!此地,才是真正的大熔炉!禁军积弊,尤甚边军!空享厚禄,骄惰成风,战力堪忧,几成帝国最大之笑话!然,正因其腐朽,正因其身处中枢,其一举一动,皆在朕与朝堂诸公的注视之下!将此九百锐士,尽数注入禁军!”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铿锵有力:“以彼之锐气,涤荡此间之沉疴!以彼之铁律,重塑禁军之筋骨!让这九百把新锻的利刃,在这帝国最高、最复杂的熔炉里,与旧势力碰撞、交锋、淬火、融合!让他们在朕的眼皮底下,学会如何在复杂的泥潭中坚持原则,如何在权力的旋涡中保持清醒,如何将一腔热血转化为真正的治军之能!用这九百锐士的锋芒,替朕,将禁军这块顽铁,彻底锻造成一支真正的铁军!一支令行禁止、能征善战、足以震慑内外、成为帝国所有军队标杆的——天子亲卫!”

暖阁内一片寂静,只有扶苏斩钉截铁的话语在回荡。蒙恬眼中的急切渐渐褪去,代之以深深的思索与叹服。他明白了陛下的深意。这不仅仅是对年轻军官的保护和更深层次的锤炼,更是一次对帝国核心军事力量进行彻底改造的雷霆手段!

让这些带着学院烙印、只忠于陛下的新鲜血液,去冲击禁军这个最顽固的堡垒,其引发的震动和示范效应,将远超将他们分散到边关!一旦成功,一支全新的、强大的禁军矗立在咸阳,本身就是对四大军区最有力的鞭策和威慑!

“陛下深谋远虑,洞悉入微!臣……愚钝!”蒙恬心悦诚服地躬身,“此策,大善!以禁军为熔炉,淬炼新锐,更以新锐之锋芒,重塑禁军!一举两得!臣附议!”

“好!”扶苏眼中精光一闪,“此事,由你蒙恬亲自督办!授予你临机专断之权!这九百锐士,入禁军后,不搞特殊,但务必置于关键职位——排长、连长、营长、乃至旅长!让他们从基层开始,用学院的规矩,去碰禁军的顽石!朕,要看到火花,更要看到成果!三月为期!三月之后,朕要看到一支不一样的禁军!”

“臣!领旨!”蒙恬的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一场无声的、却注定激烈无比的改革风暴,即将在帝国的心脏,在禁军内部,猛烈刮起!

毕业典礼的余温尚在,校场上的誓言犹在耳畔。当帝国军事学院首期毕业生九百一十七名军官,以整齐的队列,沉默而坚定地开入咸阳宫城外围庞大的禁军营区时,整个禁军系统如同被投入巨石的深潭,瞬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没有盛大的欢迎仪式,没有上官的亲切接见。迎接他们的,是壁垒分明的沉默、好奇、审视,以及更多的是——毫不掩饰的敌意与轻蔑。

“呸!一群毛都没长齐的雏儿,也配来管老子?”

“听说在学院里读了几天书,就真把自己当盘菜了?”

“哼,天子门生?好大的威风!老子在战场上砍人头的时候,他们还在吃奶呢!”

“看着吧,用不了三天,就得哭着鼻子滚回去找陛下告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