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所有生员,无论是否获得院长推荐,毕业之时,皆需参加学院统一卒业大考!”扶苏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此考由各院院长及礼部、吏部共同主持,考核其专业学识与实务能力!成绩合格者,按其考绩分数高低,由吏部统一安置于帝国各级官署、工坊、医馆、商行(专营)等相应岗位!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卒业,留院重修一年,再考!若连续三次卒业大考皆不合格……”扶苏目光陡然转冷,“黜落学籍,永不录用!吏部亦永不叙用!”
冷酷而高效的淘汰机制!如同无形的鞭子,悬在了未来每一位学院生员的头顶。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皇帝陛下对于人才质量近乎苛刻的要求,以及对学院这块“帝国智慧摇篮”所寄予的厚望。
最后,扶苏的目光再次变得深远:“教育之基,在于蒙童。皇家学院乃塔尖,广布郡县之蒙学、乡学,方为基石。工部、礼部听旨!”
茅焦、叔孙通同时出列:“臣在!”
“朕命工部,会同礼部,制定详细章程,于帝国境内各郡、各县、各乡,广设官办学堂!务必确保,凡我大秦子民之适龄孩童,无论男女,无论贫富,皆有书可读,有蒙可开,不收任何费用,免费提供午餐!所需营造经费,以及后续学堂费用,由户部专项拨付!学堂规制,可因地制宜,但求坚固、宽敞、明亮!优先使用水泥等新式材料及技艺进行建设,教育乃我大秦万年大计!质量必须过关!”
此令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让所有孩童读书?无论男女贫富?免费入学?这简直是石破天惊之论!麒麟殿内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和低低的议论声。纵然是李斯、陈平这等见识过陛下诸多“惊世之举”的重臣,此刻也难掩惊愕。
“陛下!”一位老成持重的博士官忍不住出列,声音带着忧虑,“陛下圣心仁厚,泽被万民,臣等感佩!然…然遍设郡县乡学,所需师资何止万千?恐一时之间,难觅如此众多通晓文墨、堪为人师者!若滥竽充数,恐误人子弟,反失陛下兴学美意啊!”
这确实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难题。扶苏对此早有预料,他神色不变,沉稳开口:“卿之所虑,甚为务实。朕已有对策。”
他目光扫过殿内所有官员,声音清晰有力:“其一,鼓励各地官衙吏员,于公务之余,兼任学堂蒙师!凡自愿兼任、且经礼部派驻郡县之学官考核合格者,按其教学课业多寡,由郡县府库额外发放‘教学津贴’!此津贴,列入郡县正项开支,由户部监察!”
让吏员去教书?百官又是一愣。但仔细一想,这似乎可行。基层吏员大多通晓文墨,熟悉地方事务,若能在不影响本职的前提下兼任蒙师,既能解决师资短缺,又能额外增加收入,调动其积极性。
“然!”扶苏语气陡然转厉,“各郡守、县令,必须严格把关!吏员兼任蒙师,绝不可影响其本职公务!若有玩忽职守,因教废政者,严惩不贷!其教学水准,亦需由礼部学官定期考核,不合格者,即刻撤换!此乃双刃之剑,用得好,利国利民;用不好,遗祸地方!吏部、礼部,当协同制定详细考绩章程,务必确保教学之质,不负朕兴学育才之初心!”
李斯和陈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与叹服。陛下此法,可谓另辟蹊径,既利用了现有的人力资源,又通过严格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以约束,最大程度规避了风险。虽然执行起来挑战巨大,但若真能推行下去,其意义之深远,难以估量!
“陛下圣虑周详,臣等叹服!”叔孙通率先躬身,心悦诚服。那位提出质疑的博士官也默默退回队列,再无异议。
“此外,”扶苏补充道,“礼部当广发文告,鼓励民间饱学宿儒、致仕官员、有德长者,投身蒙学教化!凡经学官考核合格,愿执教于官学者,朝廷给予优渥束修及礼遇!亦可于地方设立私塾,朝廷予以规范引导,并择优给予一定钱粮补助!官学为主,私塾为辅,双管齐下,务求教化普及!”
“臣等领旨!必竭尽全力,推行陛下兴学之策!”程邈、叔孙通、李斯、郑国齐声应诺。他们深知,这广布郡县乡学的诏令一旦实施,将彻底改变帝国的根基,其影响之深远,或许更甚于驰道与火药!
“陛下!”蒙恬见诸事议定,再次出列,声音洪亮,“臣蒙恬有本奏!驰道延伸巴蜀之役,已依陛下先前旨意,于三日前,由工部派遣精干匠作,携骊山化学院试制之首批‘开山火药’,奔赴蜀道险隘处!章邯将军遣精兵护卫,昨日已成功实施首次爆破!据八百里加急传报:一声巨响,山崩石裂,昔日需数万民夫经月方能勉强凿通的顽石屏障,顷刻间化为坦途!工部匠作言,以此火药开山,辅以水泥筑路,巴蜀贯通之期,必可较原计划缩短三成以上!此乃陛下神机,火药之威,利国利民!”
“彩!”殿内瞬间爆发出由衷的喝彩声!群臣脸上无不洋溢着振奋之色!火药开山!这传说中的神物,首次应用于帝国工程,便展现出如此惊天动地的伟力!巴蜀贯通的意义,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将极大地丰富帝国的仓廪,将巴蜀地区的物产运抵大秦各地,届时无论是上税还是农税,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扶苏端坐御座之上,冕旒玉珠之后,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深邃而满意的弧度。麒麟殿内,灯火通明,映照着群臣激昂振奋的脸庞。窗外,晨光熹微,彻底驱散了最后的夜色,将咸阳宫巍峨的轮廓清晰地勾勒在淡青色的天幕下。
骊山惊雷,已化为开山裂石的伟力。
万民归心,凝聚成帝国最坚实的根基。
春闱将启,为帝国遴选新血。
龙卫初建,铸就最锋利的盾牌。
学院待启,点燃智慧的火种。
蒙学广布,播撒未来的希望。
而巴蜀地区那一声震彻峡谷的爆破轰鸣,如同一声嘹亮的号角,宣告着大秦始平二年的征程,已在钢铁、火药与无数生民沸腾的热血中,轰然开启!
“善!都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今我大秦便要让着天堑变宏途!”扶苏的声音响起,沉稳而充满力量,清晰地压下了殿内的喧腾,“诸卿!”
百官瞬间肃立,屏息凝神。
“蓝图已绘,号角已鸣!”扶苏的目光如同火炬,扫过阶下每一位臣子,“望诸卿戮力同心,各司其职,勿负朕望,勿负这煌煌大秦,勿负这天下苍生!以始平元年之丰稔为基,共筑我大秦千秋盛世!”
“臣等谨遵圣谕!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陛下,为大秦,为盛世——万死不辞!”山呼海啸般的誓言,带着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与信念感,冲出麒麟殿,回荡在咸阳宫清冽的晨空之中,久久不息。
扶苏缓缓起身,玄色冕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流淌着威严的光泽。他望向殿外那片越来越亮的天光,心中豪情激荡。
这大秦的筋骨,正一日强似一日。
这帝国的血脉,正日益畅通奔涌。
而属于始平时代的、更加辉煌壮阔的篇章,正由他亲手,在这新春的第一次朝会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