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嘉四年癸未(公元563年)
春季正月,北齐任命太子少傅魏收兼任尚书右仆射。当时北齐武成帝(高湛)整天酗酒,朝政全交给侍中高元海。高元海平庸粗俗,武成帝也看不起他;因魏收向来才名显赫,所以任用他。但魏收胆小怕事、回避政务,不久就因“徇私纵容”获罪,被革去官职。
兖州刺史毕义云写信给高元海,议论时政。高元海入宫时,不小心把信丢了。给事中李孝贞捡到信后上奏,武成帝从此疏远高元海,任命李孝贞兼任中书舍人,征召毕义云回朝。和士开又趁机诋毁高元海,武成帝用马鞭打了高元海六十下,斥责道:“你过去教我谋反,让弟弟反哥哥,多不义!还教我用邺城兵力对抗晋阳,多愚蠢!”随后把高元海贬为兖州刺史。
正月二十日,周迪的部众溃散,他自己翻过山岭逃跑,投奔晋安(今福建福州)的陈宝应。朝廷军队攻克临川,俘虏了周迪的妻子儿女。陈宝应派兵资助周迪,留异又派儿子留忠臣跟随周迪。
虞寄给陈宝应写信,用十条理由劝他归顺,说:“自从上天厌弃梁朝德运,英雄纷纷崛起,人人都以为自己能得天下;但最终平定叛乱、被天下人拥戴的,是陈氏(陈朝)——难道不是天命所在、上天授予的吗?这是第一条。
凭王琳的强盛、侯瑱的兵力,进能动摇中原、争夺天下,退能在江南称雄、割据一方;可朝廷要么派一支军队征讨,要么靠一个谋士游说,王琳就土崩瓦解、逃奔异域,侯瑱就俯首称臣、归顺朝廷——这是上天借助朝廷威力消除祸患。这是第二条。
现在将军您以皇亲藩臣的身份,拥有东南的兵力,若能尽忠侍奉朝廷、全力辅佐君主,功劳岂止超过窦融(东汉初归降的藩王),宠信岂止胜过吴芮(汉初封王)?到时朝廷定会赐你封地、让你南面称孤(做藩王)。这是第三条。
圣朝不计较过去的过错、待人宽厚,像余孝顷、潘纯陀、李孝钦、欧阳頠等人,都被当作心腹、委以重任,朝廷对他们毫无猜忌。何况将军您的过错不如张绣(曾叛曹操),罪行不同于毕谌(曾叛刘备),何必担心安危、错失富贵?这是第四条。
如今北周、北齐和睦相处,境外没有忧患,朝廷可以集中兵力对付一方,这不是楚汉相争、诸侯连横的时代——怎能安然不动、空谈称霸?这是第五条。
再说留异将军在一隅观望,屡战屡败,名声实力尽失、士气低落;他的将领们犹豫不决、只图利益,谁会身披铠甲、手持兵器,长驱直入、破釜沉舟,奋不顾身地冲锋陷阵?这是第六条。
将军您的实力,比侯景强吗?您的部众,比王琳多吗?武皇帝(陈霸先)先灭侯景,当今皇上(陈蒨)再败王琳,这是天命,非人力能敌。况且战乱之后,百姓都厌恶纷争,谁会抛弃祖坟、丢下妻儿,冒死跟随将军你冲锋陷阵?这是第七条。
纵观古代,公孙述(子阳)、隗嚣(季孟)相继倾覆,馀善、卫右渠接连灭亡——天命可畏,山河难依。何况将军想用几郡之地对抗天下大军,以藩侯身份违抗天子命令,强弱、顺逆悬殊,怎能相比?这是第八条。
再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连亲人都不爱,怎能体恤他人?留异将军自身受朝廷爵位、儿子娶了公主,尚且背弃至亲、违抗明君,一旦陷入危亡,他怎会和你共患难、不背叛你?等到军队疲惫、战力耗尽,部下怕被治罪、贪图赏赐,定会像韩、智在晋阳争权、张耳、陈馀在井陉反目那样算计你。这是第九条。
朝廷军队万里远征、锋芒难挡,将军你在本地作战,士兵多有顾虑;双方兵力悬殊、将帅能力不等,你师出无名、行动无计划,这样起兵,难有胜算。这是第十条。
为将军打算,不如和留家断绝姻亲,送儿子入朝做人质,放下武器、停止用兵,完全遵从朝廷诏令。如今朝廷藩王还少、皇子年幼,凡是宗室亲属,都被恩宠扶持;何况凭将军的地盘、才能、名声、势力,若能遵守藩臣职责、北面称臣,功业难道是刘泽(汉初藩王)能比的?
我虞寄感恩戴德、真心归顺,不觉说出这些狂言,即便被处死,也心甘情愿。”
陈宝应看信后大怒。有人对陈宝应说:“虞公病情加重,说话多有错乱。”陈宝应的怒气才稍减,又因虞寄深得民心,所以暂且宽容了他。
北周梁躁公侯莫陈崇跟随周武帝(宇文邕)去原州。武帝连夜返回长安,有人私下奇怪原因,侯莫陈崇对亲信说:“我近来听术士说,晋公(宇文护)今年不吉利,皇上突然连夜回京,不过是晋公死了罢了。”有人告发了这事。正月二十一日,武帝在大德殿召集大臣,当面斥责侯莫陈崇,侯莫陈崇惶恐谢罪。当天夜里,冢宰宇文护派士兵到侯莫陈崇府中,逼他自杀,葬礼仍按常规举行。
正月二十八日,陈朝任命高州刺史黄法氍为南徐州刺史,临川太守周敷为南豫州刺史。
周武帝命司宪大夫拓跋迪制定《大律》十五篇。二月初六,颁布施行。律法规定的刑罚分为五类:一是杖刑,从十五下到五十下;二是鞭刑,从六十下到一百下;三是徒刑,从一年到五年;四是流刑,从二千五百里到四千五百里;五是死刑,分缢死、绞死、斩首、枭首、车裂五种;共二十五等。
二月十六日,陈朝任命司空、南徐州刺史侯安都为江州刺史。二月二十七日,北周下诏:“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是皇上的亲兄长,担任辅政重臣;从今往后,诏书诰命及各级官府文书,都不能直呼他的名字(以示尊崇)。”宇文护上奏坚决推辞。
三月初一,发生日食。
北齐下诏命司空斛律光率领两万步兵、骑兵,在轵关(今河南济源附近)修筑勋常城;又修筑二百多里长城,设置十二个戍卫据点。
三月二十二日,北齐任命兼尚书右仆射赵彦深为左仆射。
夏季四月初二,北周任命柱国达奚武为太保。
周武帝准备视察太学,任命太傅燕国公于谨为“三老”(古代尊奉的德高望重之臣)。于谨上奏坚决推辞,武帝不许,还赐他“延年杖”(象征敬老的手杖)。四月二十五日,武帝亲临太学。
于谨进门时,武帝在门屏之间迎接下拜,于谨回拜。官员在厅堂正中设三老席,面向南。太师宇文护登阶,摆放小桌;于谨入席,面向南靠桌而坐。大司马豆卢宁登阶,帮于谨摆正鞋子。武帝登阶,站在礼器“斧扆”(绘有斧纹的屏风)前,面向西。
官员送上饮食,武帝跪下摆放酱碟,亲自为于谨割肉。于谨吃完后,武帝又跪下献上酒器请他饮酒。官员撤去餐具后,武帝面向北站立,向于谨请教治国之道。于谨起身,站在席后回答:“木头按墨线加工才直,君主听从劝谏才圣明。贤明君主虚心纳谏、知晓得失,天下才能安定。”又说:“可以放弃粮食、放弃军队,但不能放弃信用——愿陛下坚守信用不丢失。”还说:“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行善的人就会日益增多,作恶的人就会日益减少。”最后说:“言行是立身根本,愿陛下说话前再三思考、行动前反复谋划,别犯过错。天子的过错,像日月食一样人所共知,愿陛下谨慎。”武帝两次下拜接受教诲,于谨回拜。礼仪结束后,众人退出。
陈朝司空侯安都自恃功高、骄横跋扈,多次召集文武官员骑马射箭、饮酒赋诗,府中宾客常达上千人。他部下的将领大多不守法度,官府要查捕时,这些人就逃到侯安都府中避难。陈文帝(陈蒨)性格严谨,心里对侯安都不满,但侯安都毫无察觉。
侯安都每次上奏,奏章封好后,若想起有没说完的事,就拆开奏章自己添写“又启某事(再奏某事)”。陪文帝宴饮时,酒喝到尽兴,他有时伸腿坐、斜靠坐(不合礼仪)。曾在乐游园陪文帝举行“禊饮”(春日祈福宴),侯安都问文帝:“现在当皇帝,和你做临川王时比,怎么样?”文帝不回答,侯安都再三追问,文帝才说:“这虽有天命,也靠你的功劳。”
宴后,侯安都上奏,请求借用皇宫的帐幕、水上游乐设施,想带妻妾在御堂(皇帝理政的厅堂)设宴饮酒。文帝虽答应了,心里却很不高兴。第二天,侯安都坐在皇帝御座上,让宾客们坐在大臣的位置上,向他敬酒祝寿。恰逢重云殿失火,侯安都率领将士身披铠甲进入大殿,文帝极为厌恶,暗中开始防备他。
等到周迪造反时,朝廷大臣商议,认为应当派侯安都去讨伐他,可陈文帝却改派了吴明彻。文帝还多次派朝廷使者去查问侯安都的部下,搜捕那些逃跑、叛乱的人。侯安都只好派他的别驾(官名)周弘实去投靠中书舍人蔡景历,顺便打探皇宫里的情况。蔡景历把周弘实的言行都记录下来,详细上奏给文帝,还趁机迎合文帝的心意,说侯安都要谋反。文帝担心侯安都不接受征召,所以故意任命他为江州刺史(先稳住他)。
五月,侯安都从京口返回建康,率领部众进入石头城(建康军事要地)。六月,文帝在嘉德殿设宴招待侯安都,又召集他部下的将领们在尚书朝堂集合——宴席上当场拿下侯安都,把他囚禁在嘉德殿西侧的省署里;同时逮捕了他的将领们,没收了所有马匹、兵器后,又把这些将领释放了。接着文帝拿出蔡景历的奏表,向朝臣们展示,随后下诏书公布侯安都的罪行。第二天,赐侯安都死,但宽恕了他的妻子儿女,还拨款帮他办理丧事。
当初,陈高祖(陈霸先)在京口时,曾和将领们宴饮。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上前敬酒祝寿,各自夸耀自己的战功。高祖说:“你们都是优秀的将领,但各自都有缺点。杜公志向大却见识浅,对下属随便亲近,对上级傲慢无礼;周侯交友不挑人,对人太过真心实意;侯郎(侯安都)傲慢放纵又不知满足,举止轻浮、随心所欲——这些都不是能保全自己的做法啊。”后来这三个人的结局,果然像高祖说的那样(都不得善终)。
六月二十七日,北齐武成帝派兼散骑常侍崔子武出使陈朝(通好)。
北齐的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特别受武成帝宠爱。武成帝无论是在朝堂处理政事,还是在宫里设宴享乐,片刻都离不开和士开——有时和士开好几天不回家,一天要进宫好几次;有时放他回家后,刚走没多久就又派人去追;追的人还没到,就接连派骑兵去催促。和士开用尽各种奸猾、谄媚的手段,武成帝对他的宠爱越来越深,前后赏赐给他的财物,多到数不清。
每次在武成帝身边侍奉,和士开的说话、举止都极其粗俗轻佻;两人从白天玩到深夜,完全没有君臣之间的礼节。和士开还曾对武成帝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到最后都成了灰土,尧、舜和桀、纣,说到底有什么差别!陛下该趁年轻力壮,尽情享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一天过得痛快,能抵得上一千年。国家大事全交给大臣去办,还怕办不好?别让自己活得这么辛苦拘束!”武成帝听了特别高兴,于是把政务全交出去:让赵彦深管官员任免,元文遥管财政开支,唐邕管地方军队和骑兵,信都人冯子琮、胡长粲负责东宫(太子事务)。武成帝三四天才上一次朝,每次只批几个字,几乎不说什么话,一会儿就退朝回宫了。胡长粲是胡僧敬的儿子。
武成帝让和士开和胡皇后一起玩“握槊”(古代棋类游戏),河南康献王高孝瑜劝谏说:“皇后是天下人的母亲,怎么能和臣子手碰手(玩游戏)!”高孝瑜又说:“赵郡王高睿,他父亲是被害死的(高睿父高琛因罪被处死),不能和他走太近。”从此高睿和和士开一起诬陷高孝瑜。和士开说高孝瑜生活奢侈、超越本分(模仿皇帝);高睿说“太行山以东地区,只听说有河南王,没听说有陛下”。武成帝因此对高孝瑜心生猜忌。
后来高孝瑜私下和尔朱御女(宫中女官)说话,武成帝听说后勃然大怒。七月初三,强迫高孝瑜喝了三十七杯酒。高孝瑜身材肥胖,腰带有十围粗(一围约一尺),武成帝让手下娄子彦把他抬出去,在车里用毒酒害死了他。车到西华门时,高孝瑜毒性发作,烦躁挣扎着跳进水里淹死了。朝廷追赠他为太尉、录尚书事。当时在宫里的诸侯(皇族子弟),没人敢出声,只有河间王高孝琬大哭着退了出去。
秋季七月十一日,北周武帝前往原州。
八月十四日,北齐把三台宫(邺城宫殿)改建成大兴圣寺。
九月初六,陈朝广州刺史、阳山穆公欧阳頠去世,文帝下诏让他的儿子欧阳纥继承父亲的爵位。
九月初八,北周武帝从原州登上陇山(今陕西、甘肃一带)。
周迪又翻过东兴岭(今江西、福建交界处)作乱,九月十五日,文帝下诏命护军章昭达率军讨伐他。
九月三十日,北周武帝前往同州。
当初,北周想和突厥的木杆可汗联合出兵讨伐北齐,答应娶木杆可汗的女儿做皇后,还派御伯大夫杨荐和左武伯、太原人王庆去突厥结盟。齐人听说后很害怕,也派使者去突厥求亲,送的礼物非常丰厚。木杆可汗贪图北齐的厚礼,想把杨荐等人抓起来送给北齐。杨荐察觉到后,责备木杆可汗说:“太祖(宇文泰)过去和可汗您一心维护邻里友好,柔然(蠕蠕)有几千个部落来投降,太祖把他们全交给可汗的使者,好让可汗您满意。现在您怎么突然想背恩忘义,就不怕鬼神怪罪吗?”木杆可汗脸色凝重地沉默了很久,说:“您说得对。我已经决定了,会和你们一起平定东边的敌人(北齐),之后再送女儿去北周。”杨荐等人这才完成使命回国。
北周大臣请求派十万人马进攻北齐,只有柱国杨忠认为,有一万骑兵就够了。十月二十七日,北周派杨忠率领一万步兵、骑兵,和突厥军从北路讨伐北齐;又派大将军达奚武率领三万步兵、骑兵,从南路出兵平阳,约定在北齐的晋阳会师。
冬季十一月初六,章昭达大败周迪。周迪脱身逃进山谷里藏起来,当地百姓一起帮他隐瞒——朝廷即使对百姓动刑杀人,也没人肯说出他的下落。
十二月初六,北周武帝返回长安。
十二月十一日,陈朝宣布大赦。
章昭达率军翻过山岭,向建安(今福建建瓯)进军,讨伐陈宝应。文帝下诏命益州刺史余孝顷,率领会稽、东阳、临海、永嘉等地的军队,从东路出发与章昭达会师。
这一年,陈朝开始在健康祭祀始兴昭烈王(陈文帝之父陈道谭),用的是祭祀天子的礼仪。
北周杨忠攻克北齐二十多座城池。齐人把守陉岭(今山西代县附近)的险要关口,杨忠攻破了关口。突厥的木杆、地头、步离三位可汗,率领十万骑兵赶来会合。十二月十九日,联军从恒州兵分三路,一起攻入北齐境内。当时连续下了几十天大雪,南北一千多里的地方,平地积雪有几尺厚。北齐武成帝从邺城日夜兼程赶去迎敌,十二月二十八日,抵达晋阳。斛律光率领三万步兵、骑兵驻守平阳。十二月二十九日,北周军队和突厥军逼近晋阳。
武成帝害怕敌军强大,穿着军服带着宫女向东逃跑,想躲开敌人。赵郡王高睿、河间王高孝琬拉住他的马劝谏。高孝琬请求把军队交给高睿部署,说一定能让军队整齐有序。武成帝听从了,下令全军的进退都由高睿指挥,又让并州刺史段韶总管全军。
天嘉五年甲申(公元564年)
春季正月初一,北齐武成帝登上晋阳北城,军中阵容非常整齐。突厥人责怪北周人说:“你们说北齐混乱,所以我们才来讨伐。现在北齐人眼里也有骨气(“眼中有铁”,指意志坚定),怎么能抵挡得住啊!”
北周用步兵做先锋,从西山下来,在离城两里左右的地方驻扎。北齐将领们都想主动出击,段韶说:“步兵的力量和气势,本来就有限。现在积雪这么厚,主动出击不方便,不如列阵等待他们。他们行军疲劳,我们以逸待劳,一定能打败他们。”等北周军队到了阵前,北齐出动所有精锐士兵,呐喊着冲出去。突厥人吓得魂飞魄散,退到西山不肯作战,北周军队大败而回。
突厥人率军撤出北齐边境,还放纵士兵大肆抢掠——从晋阳往西七百多里的地方,人和牲畜全被抢光。段韶率军追击,但不敢逼近。突厥人回到陉岭时,路面结冰湿滑,只好铺上毛毡才能走。突厥的战马又冷又瘦,膝盖以下的毛都掉光了;等走到长城时,战马几乎全死了,士兵们只好砍断长矛当拐杖,勉强回去。
达奚武率军到了平阳,还不知道杨忠已经撤退。斛律光写信给他说:“大雁已经飞到高远的天空,捕鸟的人还在沼泽里傻等。”达奚武收到信后,也率军撤退。斛律光追击他,攻入北周境内,俘获两千多人后返回。
斛律光在晋阳拜见北齐武成帝,武成帝因为刚遭遇强敌入侵,抱着斛律光的头哭了起来。任城王高湝上前说:“哪至于这样啊!”武成帝这才停住。
当初,北齐文宣帝(高洋)在位时,北周人常怕北齐军队渡过西边的黄河来攻,每到冬天,就守着黄河把冰凿碎(防止北齐军渡河)。等武成帝即位后,受宠的小人掌权,朝政渐渐混乱,反而变成北齐人凿冰,来防备北周军队逼近。斛律光对此很担忧,说:“国家本来有吞并函谷关、陇山(指北周领土)的志向,现在竟沦落到这地步,只知道沉迷声色吗!”
正月十八日,陈文帝到北郊祭地。
二月初一,发生日食。
当初,北齐文宣帝命令大臣们修改北魏的《麟趾格》,编成《齐律》,但过了很久都没完成。当时军务、国事繁多,审理案件很少依据律文,官员们一直沿用“临时变通处理”的做法。武成帝即位后,想革除这一弊端,就督促修订律令的人加快进度,到这时终于完成——《齐律》共十二篇,《齐令》共四十卷。
其中刑罚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死刑,最重的是车裂,其次是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再其次是斩首,最后是绞刑;第二类是流刑,把犯人发配到边境当兵;第三类是徒刑,刑期从五年到一年;第四类是鞭刑,鞭数从一百下到四十下;第五类是杖刑,杖数从三十下到十下;总共十五等。
那些在朝做官的人、老人、小孩、太监、傻子,以及因过失犯罪可以赎罪的人,都能用绢布折算成钱来赎罪。三月初三,朝廷颁布施行新律令,同时宣布大赦。从这以后,官员们办案开始遵守法令。武成帝又下令,官员子弟要经常学习律令,所以北齐人大多懂法。
朝廷还规定:百姓十八岁受分田地、缴纳租税和劳役税,二十岁服兵役,六十岁免除劳役,六十六岁归还田地、免除租税。一个成年男子分八十亩“露田”(种谷物的田,死后要归还官府),成年女子分四十亩,奴婢按普通男女的标准分田,一头牛分六十亩。
大致规定:一对成年夫妻要缴纳的劳役税是一匹绢、八两丝绵,“垦租”(上缴朝廷的粮食税)二石,“义租”(上缴郡里、防备水旱的粮食税)五斗;奴婢按普通男女的一半标准缴税;一头牛缴二尺绢、一斗垦租、五升义租。垦租送到朝廷,义租送到郡里储存。
三月十一日,北齐几十个强盗和田子礼等人,一起劫持了太师、彭城景思王高浟,想立他为头领。他们冒充朝廷使者,直接闯进高浟的府第,进到内室后,假传圣旨,把高浟拉上马,用刀逼着他,想带他去皇宫南殿(造反)。高浟大声呼喊不肯从命,强盗们杀了他。
三月二十二日,北周开始下令让百官上朝时手持“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拿的手板,用来记事)。
北齐任命斛律光为司徒,武兴王高普为尚书左仆射。高普是高归彦哥哥的儿子。三月二十六日,任命冯翊王高润为司空。
夏季四月初三,北齐武成帝派兼散骑常侍皇甫亮出使陈朝。
四月十二日,北周武帝派使者出使陈朝。
四月十五日,北周任命邓公、河南人窦炽为大宗伯(掌管礼仪的官)。五月初四,封世宗(宇文毓)的儿子宇文贤为毕公。
五月初六,北齐武成帝返回邺城。
五月二十四日,北齐任命赵郡王高睿为录尚书事,前司徒娄睿为太尉。五月二十六日,任命段韶为太师。五月二十九日,任命任城王高湝为大将军。
六月初五,武成帝前往晋阳。
北周任命太保达奚武为同州刺史。
六月,北齐武成帝杀了乐陵王高百年(前太子)。当时有白色虹霓两次环绕太阳,还有红色星星出现,武成帝想杀高百年来“镇住”灾异。刚好博陵人贾德胄教高百年写字,高百年曾写过几个“敕”字(“敕”是皇帝对臣下的命令,普通人不能随便写),贾德胄把字封好上奏给武成帝。
武成帝大怒,派人召高百年入宫。高百年知道自己躲不过去,就剪下腰带,掰下一块玉玦留给妻子斛律氏,然后在凉风堂拜见武成帝。武成帝让高百年写“敕”字,对比后发现和贾德胄上奏的字很像,就派手下人用乱棍打他,又让人拖着他绕堂走、一边走一边打——所到之处全是血,高百年快断气时,被斩首扔进池塘,池水都染红了。
斛律氏拿着玉玦痛哭,不肯吃饭,一个多月后也死了,玉玦还握在手里,拳头掰都掰不开;她父亲斛律光亲自去掰,才把拳头掰开。
六月初十,北周把“御伯”官名改为“纳言”(掌管传达皇帝诏令)。
当初,北周太祖(宇文泰)跟随贺拔岳在关中时,派人去晋阳接晋公宇文护来关中。宇文护的母亲阎氏和周武帝的姑姑都留在了晋阳,北齐人把她们安置在中山宫(当奴隶)。等宇文护掌权后,派密使潜入北齐寻找她们,却没消息。
后来北齐派使者到玉壁(北周城池),请求和北周互通贸易。宇文护想趁机找母亲和姑姑,就派司马下大夫尹公正到玉壁,和北齐使者交谈,使者很高兴。北周勋州刺史韦孝宽抓获了北齐人,又把他们放回去,还托他们带信,说明北周想和北齐通好的意思。
当时北周人因为之前攻打晋阳没成功,正谋划再联合突厥讨伐北齐。武成帝听说后非常害怕,就答应送宇文护的母亲回北周,并且请求通好,先把周武帝的姑姑送了回去。
秋季八月初一,发生日食。
北周派柱国杨忠率军,准备会合突厥讨伐北齐,走到北河(今黄河支流)就回来了。
八月初二,北周任命齐公宇文宪为雍州牧,宇文贵为大司徒。九月初二,任命卫公宇文直为大司马。朝廷追记开国功臣的功劳,封开府仪同三司、陇西公李昞为唐公,太驭中大夫、长乐公若干凤为徐公。李昞是李虎的儿子,若干凤是若干惠的儿子。
九月初十,北齐武成帝封儿子高绰为南阳王,高俨为东平王。高俨是太子高纬同母弟。
突厥入侵北齐幽州,出动十多万兵力,攻入长城后大肆抢掠,然后返回。
北周武帝的姑姑回到北周时,武成帝派人替宇文护的母亲写了封信,信里提到宇文护小时候的几件事,还附上宇文护母亲当年织的锦袍,作为凭证。信里说:“我们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运,蒙受大齐的恩德,可怜我年老,开恩允许我们母子相见。连禽兽草木都知道母子相依,我到底犯了什么罪,要和你分离!现在又哪来的福气,能再见到你!说起这些,悲喜交加,简直像死而复生。世上的东西,想要都能得到;可母子分在两国,去哪找啊!就算你贵为王公,富过山海,可我这个八十岁的老母亲,在千里之外漂泊,随时可能死去,连一天都不能和你相见、同住——冷了穿不上你送的衣服,饿了吃不上你给的饭。你就算荣华富贵到极点,在世上光宗耀祖,对我有什么用!今天之前,你没能供养我,过去的事就不说了;今天之后,我的小命就全靠你了。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鬼神,别以为冥冥之中没人知道,就可以欺负我!”
宇文护收到信,悲痛得不能自已,回信说:“天下四分五裂,我遭遇灾祸,离开母亲身边已经三十五年。凡是有血有肉的人,都知道母子情深,谁像我宇文护(“萨保”是宇文护的小名)这样,不能尽孝!儿子做了公侯,母亲却成了奴隶——夏天不知道母亲热不热,冬天不知道母亲冷不冷,不知道母亲有没有衣服穿、能不能吃饱,母亲就像在天地之外,我连一点消息都得不到。我心怀冤屈痛苦,本以为要伴随一生,就算死后有知,也只能指望在阴间见母亲一面!没想到北齐网开一面,施予恩惠,把母亲您和四姑都宽恕释放。刚听到消息时,我魂都飞了,哭天抢地,控制不住自己。北齐的大恩大德,我已铭记在心;无论是治家还是治国,信义都是根本,我估摸着母亲回来的日子,应该不远了。只要能见到母亲的面,我这辈子的愿望就满足了。您的恩情让我起死回生,就算让我背山扛岳,也报答不了这份恩情!”
北齐人留住宇文护的母亲,让她再给宇文护写信,要求宇文护写更恳切的回信,双方反复通信好几次。当时段韶在边境抵御突厥军,武成帝派黄门徐世荣乘驿车送北周的信给段韶,问他的意见。段韶说:“周人反复无常,本来就没信义,上次晋阳之战,就能看出他们的本性。宇文护表面是丞相,实际是北周的掌权人。他既然为母亲求和解,却不派一个使者来,只靠书信就想接走母亲,恐怕会显得我们软弱。不如表面答应他,等两国和亲的事确定后,再送他母亲回去也不晚。”武成帝不听,马上就把宇文护的母亲送回了北周。
阎氏回到北周后,满朝上下都庆祝,周武帝还为此大赦天下。对阎氏的供养照料,极尽奢华丰厚。每逢春夏秋冬的节日和伏日、腊日,周武帝都会带领亲戚们行家庭礼仪,向阎氏敬酒祝寿。突厥从幽州撤军后,留在塞北驻扎,又召集各部兵马,派使者告诉北周,想按之前的约定和北周一起攻打北齐。闰九月十四日,突厥再次入侵北齐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