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院新设的“地气监测科”很快便运转起来。依据墨砚先生圈定的地脉支流走向,李元芳带着人手,在神都内外选定了十余处观测点。这些观测点或位于市井水井旁,或设在僻静山丘上,甚至有一处就秘密设置在已封闭的枯井附近。每处皆埋设了特制的、带有刻度的铜管以探测地温,并每日定时采集水样、记录周边动植物状态。
起初数日,数据并无明显异常,各点地温、水质波动皆在常理之内。负责记录的博士甚至有些气馁,觉得此举是否过于捕风捉影。
然而,到了第七日深夜,值守格物院的博士被一阵急促的铜铃声惊醒——那是连接各处观测点的简易传讯装置发出的警报,源头指向城东南永昌坊的一处观测井!
狄仁杰闻讯,立刻与李元芳赶至格物院。负责该点的博士呈上刚取回的水样和记录:井水温度在子时前后,竟突兀地上升了将近一度,水质也略显浑浊,带有极微弱的硫磺气息。而据附近更夫反映,同一时段,坊内犬吠声明显较往日焦躁。
“东南方向……”狄仁杰盯着地图上永昌坊的位置,手指顺着墨砚先生标注的一条地脉支流滑动,“此脉源自西北,穿皇城而过,延伸至此外郭……波动竟传得如此之远?”
墨砚先生捻须沉吟:“地脉传导,虽不及金石迅捷,然其势绵长。主源若有扰动,余波确可远达。只是……此次波动来得突兀,去得也快,不似自然舒缓之象。”
“更像是一次……‘脉动’?”狄仁杰捕捉到一个词。
“脉动?”王太医若有所思,“如同人之心脉搏动?若那星陨核心真有‘活性’,其能量起伏,或可引动地脉随之‘搏动’?”
这个猜想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惊。若真如此,那深埋地底之物,便不仅仅是蕴含着庞大能量的死物,而是某种……具备周期性活动规律的、近乎“活体”的存在!
“持续监测!重点关注此类突发波动的规律!”狄仁杰当即下令,“记录其发生时辰、持续长短、影响范围与强度!看看是否有迹可循!”
接下来的日子,格物院如同一个精密的外科医生,用各种自制的简陋“听诊器”,紧贴着神都的大地,捕捉着那来自地底深处的、微弱而神秘的“脉搏”。
成果渐渐浮现。经过半月余的持续记录和比对,他们发现,这种地脉“脉动”并非偶然,大致以七至九日为一个周期,每次持续约一至两个时辰,波及范围与强度则每次略有不同,但总体上,西北源头处最为明显,向东南方向逐渐减弱。
“七至九日……这周期,似乎与月相盈亏有些关联?”一位司天监出身的博士提出了疑问。
墨砚先生立刻调来近期的月相记录,仔细比对后,眼中露出讶异之色:“果然!脉动活跃之时,多在上弦月至望日之间,月华渐盈;而趋于平缓之时,则在望日后至下弦月,月辉渐亏。月属阴,其力能引潮汐,莫非……亦能引动这至阴之地底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