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发现,为格物院的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们开始将星象、月相纳入观测体系,尝试寻找天地运行与地底活动之间更深层的联系。
与此同时,对暗金晶体的研究也未放松。王太医发现,将晶体碎片置于特制的、混合了多种阳属性药草的温养液中,置于月光下(尤其是望月前后),其光华恢复的速度,竟比平日快上少许。虽然效果依旧微弱,但这无疑证明了,天地自然之力,确实能对此物产生影响。
“或许……我们不该总想着如何去压制、去净化。”狄仁杰在一次研讨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天地万物,相生相克,亦有其平衡之道。那星陨核心力量庞大,属性至阴,若强行压制,恐适得其反。我们能否效法自然,寻一至阳调和之物,或引天穹之力(如日光、乃至更虚无的星辰之力),与之形成某种动态的平衡,使其力量不再狂暴外泄,而是……内敛循环?”
这个想法颇为大胆,甚至有些玄奥。墨砚先生沉吟道:“引天穹之力调和地脉……此非寻常手段,古籍中或有零星记载,皆视为天人感应之至高境界,具体法门,早已失传。”
“失传,不代表不存在,更不代表无法重现。”狄仁杰目光坚定,“格物之要,便在穷究事物之理。既然月相能引动其‘脉动’,日光能滋养晶体,那星辰之力,未必不能为我所用。即便无法立刻找到具体法门,确立此研究方向,亦是进步。”
于是,格物院的研究方向,在狄仁杰的引导下,悄然发生着转变。从最初被动地监测、防御、净化,开始尝试主动地去理解、去沟通、去寻求与那未知力量的共存平衡之道。
李元芳虽对其中深奥道理不甚明了,但他能感受到狄仁杰与格物院众人身上那股日益浓厚的、专注而充满希望的气息。他依旧每日奔波,传递消息,守护安全,看着那些原本散乱的数据、现象,在狄仁杰与诸位博士的抽丝剥茧下,逐渐显露出内在的规律,心中亦充满了成就感。
这一日,狄仁杰站在格物院的观测台上,望着远处巍峨的皇城和更远处隐约的山峦轮廓。冬日的阳光带着暖意,洒在他的身上。
“元芳,你看这神都,”他轻声道,“看似平静,实则地脉之下,自有其呼吸吐纳。我们如今所做的,便是尝试听懂它的语言,了解它的脾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守护它。”
李元芳顺着他的目光望去,重重屋宇,芸芸众生,一切似乎都与往常无异。但他知道,在常人无法感知的层面,一场静默的探索与对话,正在进行。
“属下相信,在大人带领下,我们定能读懂它。”李元芳语气坚定。
狄仁杰微微一笑,没有回答。他知道,前路依旧漫长,甚至可能永无终点。但格物穷理,本就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重要的是,他们始终在这条路上,前行不辍。
神都的冬日,因着这份不懈的求索,似乎也少了几分凛冽,多了几分沉静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