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59章 清土着除威胁,搭营地固滩头

第359章 清土着除威胁,搭营地固滩头(2 / 2)

韩信沉吟片刻:“告诉他们,二十里外的山谷归他们,我们不越界。每月给他们十石粮食、五把铁斧,换他们帮忙守着西边的山口——那里有野兽出没,我们需要预警。”

首领听完翻译,猛地拍了下大腿,当即解下腰间的兽牙项链递给韩信——这是部落最珍贵的信物,代表“血盟”。翻译解释:“他说,成交。以后你们的敌人,就是他们的敌人。”

韩信接过项链,回赠了一把嵌着宝石的短刀——这是天宇特意准备的外交礼物,刀鞘上的鎏金花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首领捧着短刀,眼神里的敌意彻底消散,转而变成孩童般的好奇,反复摩挲着光滑的刀鞘。

半个时辰后,被俘的土着们扛着士兵们赠送的麦饼和铁制工具,跟着首领往西北山谷走去。临走时,首领回头指了指东边的森林,又指了指天上的太阳,翻译解释:“他说,太阳落山时,森林里有‘会飞的野兽’(指夜行动物),让你们别靠近。”

韩信点头示意感谢,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灌木丛中,才对身旁的士兵道:“派十个人远远跟着,确认他们真的撤到二十里外。”

三、营地初建:木石筑成的滩头堡垒

清除威胁的指令刚传下,后勤工匠们便像上了发条的陀螺,瞬间铺开阵势。三十名木匠带着士兵们劈砍刚运来的桉木,将树干削成四棱方柱,作为木屋的立柱;五十名泥水匠和着海沙、石灰与淡水,搅拌成灰浆,准备砌筑仓库的地基;还有二十名铁匠,在临时搭建的土灶旁烧起炭火,通红的铁块被大锤砸得“叮叮当当”响,正在赶制栅栏的铁刺。

“先圈防御圈!”后勤官站在沙丘上,用竹竿划出范围,“以栈桥为中心,往北扩一百步,往南扩一百五十步,挖两丈宽、一丈深的壕沟,沟底埋尖木桩!”

士兵们扛着铁铲、锄头冲进沙滩,铁锹插入沙层的“噗嗤”声此起彼伏。海沙混着贝壳被挖出来,堆在壕沟内侧,形成一道半丈高的土墙。有经验的老兵指挥着新兵:“把尖木桩斜着埋,头朝上,这样野兽踩上去才会被扎得更深!”

木栅栏的搭建最费力气。需要将碗口粗的桉木削尖,每隔五尺埋一根,再用横木连接加固。士兵们分成两组,一组用锤子夯打木桩,“砰砰”的敲击声震得地面发颤;另一组则在栅栏顶端绑上铁刺——这些铁刺是铁匠们连夜赶制的,像张开的獠牙,闪着寒光。

“作战区设在东头,靠近栈桥,方便快速登船;后勤区在中间,仓库和铁匠铺都放这儿;休息区往西,离水源近。”韩信拿着图纸,在沙地上画出分区,“木屋先搭三十间,每间住十人,用草席当屋顶,能挡雨就行,等站稳脚跟再盖砖房。”

工匠们领了命令,立刻分工:有的在作战区搭建箭塔,塔高五丈,用四根主柱支撑,顶端搭起了望台,能看到三里外的海面;有的在后勤区砌筑粮仓,地基用石灰和糯米浆混合夯实,防止受潮;还有的在休息区平整地面,用石块垒起简易的灶台,烟囱冒出的青烟很快在营地升起,带着饭菜的香气。

最忙碌的是水井队。他们在休息区旁找到了一处潮湿的沙地,用铁锹挖出深坑,刚挖了两丈深,就有清水渗出。“有水了!”士兵们欢呼起来,七手八脚地用竹篮将泥沙吊上来,又用木板圈住井壁,防止坍塌。很快,第一桶清澈的井水被提上来,喝在嘴里带着淡淡的甘甜。

傍晚时分,站在刚搭好的箭塔上往下看,整个营地已初具雏形:一圈深壕沟围着木栅栏,栅栏顶端的铁刺在夕阳下闪着冷光;三十间木屋像整齐的棋子,分布在休息区;作战区的箭塔高高矗立,哨兵正拿着望远镜观察远方;后勤区的铁匠铺还在“叮叮当当”忙碌,火星溅在暮色里,像散落的星星。

韩信沿着栅栏检查,用剑鞘敲了敲木桩,听着沉闷的响声,满意地点点头。他走到壕沟边,看着沟底密密麻麻的尖木桩,又望向二十里外的山谷方向——那里炊烟袅袅,显然土着部落也在安营。

“今晚轮岗加倍,明早开始修码头。”韩信对身旁的队长道,“滩头阵地,必须固若金汤。”

队长刚要应声,就见了望塔上的哨兵喊道:“西边发现火把!是土着部落的人!”

韩信立刻抬头,只见西北方向的山脊上,果然有十几点火光在移动,像一串游动的星子。他正要下令戒备,翻译匆匆跑来:“是土着首领!他派人来说,‘会飞的野兽’出来了,提醒我们关好栅栏!”

韩信松了口气,对哨兵道:“给他们回个信号,举三下火把,多谢。”

很快,营地的火把亮起,在暮色中连闪三下。远处的火把也回应般闪了三下,然后便熄灭了。

沙滩上的风渐渐凉了,士兵们围着灶台吃着热粥和麦饼,看着眼前初具规模的营地,脸上露出疲惫却踏实的笑容。栅栏外的海浪还在温柔地拍打着沙滩,栅栏内的鼾声、铁器碰撞声、远处土着部落的隐约歌声,交织成一片安宁的夜曲——这片滩头阵地,终于有了“家”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