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54章 召水手组近海舰,练技能备远航

第354章 召水手组近海舰,练技能备远航(1 / 2)

青岚港的晨雾尚未散尽,五艘中型战船已在泊位上列成严整的横队。船头的“华夏”旗号在风中猎猎作响,甲板上,蓝色短褂与灰色军甲交织成流动的色块——五百名郑和船队水手与韩信派来的三百名登陆士兵,正进行第七日的协同训练。王海站在旗舰“破浪号”的船楼顶端,手里的望远镜来回扫过各船,不时扯着嗓子喊出指令,声音穿透雾气,在水面上荡开层层涟漪。

“左舷帆再松半尺!风摆要跟上水流!”

“弩手就位!目标三百步外浮靶,三轮齐射!”

“登陆跳板准备!听令后三十息内必须架稳!”

指令声中,水手们如臂使指地拉动帆缆,帆布在风力作用下鼓起饱满的弧度,战船在狭窄的港内灵活转向,尾迹在水面上划出精准的“S”形;士兵们则在颠簸的甲板上快速列阵,弩箭上弦的脆响连成一片,三轮齐射后,远处的浮靶尽数碎裂;负责跳板的水手与士兵配合默契,木质跳板在绞盘转动下缓缓放下,稳稳搭在岸边的礁石上,误差不超过半尺。

天宇站在港口的观礼台上,看着这一切,指尖在袖中轻轻叩击。三日前,韩信亲自将三百名精选士兵送到港口,这些士兵熟悉登陆作战,却对舰船操控一窍不通,头两日训练时,光是在摇晃的甲板上站稳就摔了不少人。如今不过十日,他们已能与水手们配合无间,连王海都私下赞叹:“韩将军的兵,骨头硬,学得快。”

一、分职训练:术业有专攻

舰队的训练采取“分职合练”的模式,白日里各营专攻技能,黄昏时再进行协同演练。王海将五百名水手按技能分为“操船”“帆缆”“兵器”“补给”四队,每队由经验最丰富的老水手带队,从清晨到日暮,港口里的号子声与器械碰撞声就没断过。

操船队的训练最磨性子。水手们在模拟舵舱里反复练习“三点转向”——以港内的灯塔、钟楼、礁石为参照点,要求在五十息内完成九十度转向,误差不得超过五度。老水手周平是操船队的教头,他的左手因常年掌舵而指节变形,却能在颠簸中精准把控舵盘的力度。“舵如人心,”他给年轻水手示范时总说,“轻了随波逐流,重了容易侧翻,得找到那股‘顺力而为’的巧劲。”

有个叫小石头的年轻水手总掌握不好力度,练到第五日时急得砸了舵盘。周平没骂他,只是让他闭眼感受船身的晃动:“你听,船在说话呢。它往左偏,就是告诉你‘风大了’;往右晃,就是说‘水流急了’。听懂了,舵就好掌了。”当晚,小石头抱着舵盘在甲板上睡了一夜,次日训练时,转向精度竟达标了。

帆缆队的训练则像一场精密的舞蹈。二十名水手负责一面主帆,起帆时需同步拉动十二根绳索,力道不均就会导致帆布撕裂。教头郑武是个彪形大汉,却心细如发,他给每根绳索编了号,用不同的哨声指挥动作:短哨代表“拉”,长哨代表“松”,两短一长则是“稳住”。训练到第三日,帆缆队已能仅凭哨声完成整套起帆动作,帆布升起的弧度分毫不差,连最挑剔的船匠都挑不出毛病。

兵器队的训练最具杀气。水手们不仅要熟悉船载弩箭、投石机的操作,还要练习接舷战时的短兵相接。教头秦武曾是郑和船队的护卫队长,弯刀使得出神入化,他教的“甲板刀法”专门针对狭窄空间设计,劈砍时避开船舷障碍,格挡时借力船板反弹,招招实用。士兵们跟着学了几日,发现这套刀法比陆战刀法更适合船舱缠斗,不少人私下请秦武多教几招。

补给队的训练看似平淡,却关系着远航的生死。他们在颠簸的船舱里练习“快速分装”——将干粮、淡水、药品按三日用量分装成小包,确保紧急情况下能迅速搬上小艇;还演练“海水淡化”,用特制的陶管加热海水,收集冷凝后的淡水,这套技术连港口的老船工都啧啧称奇。“远航时,一滴水、一块饼都可能救命,”教头老冯说,“咱的活,看着慢,实则比弩箭还关键。”

二、协同演练:磨合见真章

分职训练的成果,要在协同演练中才能真正检验。每日黄昏,王海都会设置“突发场景”,考验各队的配合速度与应变能力。

第七日的演练场景是“遭遇风暴”。王海让人在港内升起信号旗,模拟风力骤增到八级的紧急情况。指令下达后,操船队立刻喊着号子调整舵向,将船首对准风向以减少阻力;帆缆队同时动作,主帆降下三分之二,仅留副帆保持平衡,动作快得像一阵风;兵器队则迅速收起甲板上的弩箭,用帆布覆盖投石机,防止器械进水;补给队早已将易滚动的粮桶固定在舱底,同时备好排水泵,随时准备应对船舱漏水。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从指令下达到处置完毕,仅用了两刻钟。站在观礼台上的郑和忍不住点头:“当年我下西洋遇风暴,处置速度也不过如此。这些水手,真是把‘协同’二字刻进骨子里了。”

更难的是“登陆作战”演练。韩信派来的士兵擅长陆战,却对“从船到岸”的衔接陌生。起初,士兵们顺着跳板冲锋时总有人打滑,登陆后队列也散了形。王海与带队的张校尉商量后,想出“梯次登陆法”:第一波士兵手持盾牌护住跳板两侧,第二波紧随其后列阵,第三波则搬运弩箭等重装备,水手们在船舷用投石机压制“岸防目标”,形成掩护。

第九日的演练中,三百名士兵仅用一炷香时间就完成登陆,列阵、架弩、推进一气呵成,连张校尉都有些意外:“以前总觉得水手是‘摇船的’,没想到配合起来比陆地上的弟兄还默契。”

天宇看着士兵们在沙滩上摆出防御阵型,而水手们已在船上调整好投石机角度,随时准备提供火力支援,心中愈发踏实。他对身边的李文书说:“海陆协同,就像人的左右手,缺了谁都不行。现在看来,这双手已经能握紧拳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