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53章 系统触发召唤机,解锁郑和水手权

第353章 系统触发召唤机,解锁郑和水手权(2 / 2)

百姓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孩童指着甲板上的水手喊:“他们像水鸟一样会飞!”

二、查漏补缺:细节见真章

试航结束后,王海却没领功,反而拿着一份“缺陷清单”找到天宇。清单上密密麻麻写着二十多条不足:

- “破浪号”的舵盘转向阻尼过大,紧急情况下可能迟滞半秒;

- 帆索的麻绳未用桐油浸泡,海水浸泡后易脆断;

- 火炮的瞄准镜刻度与实际射程存在误差,需校准;

- ……

“主公,这些细节看似微小,却可能在风暴或接战时致命。”王海指着清单上的“舵盘问题”,“昨夜检修时,我让弟兄们拆了舵机,发现齿轮咬合处缺了半片垫片,补上后能让转向快十分之一秒。”

天宇看着清单,心中愈发敬佩。这些问题连船厂的老工匠都没察觉,王海却能在三日试航中一一找出。他当即下令:“按清单整改,需要多少工匠、多少材料,尽管开口。”

接下来的十天,水手们与工匠们同吃同住,手把手教他们航海所需的特殊工艺。王海亲自示范“浸油麻绳”的做法:“桐油要熬到冒青烟,再加三钱蜂蜡,这样泡出的麻绳,在海水里能顶五年不烂。”年轻水手则带着工匠爬上桅杆,讲解如何在横杆上固定帆索,既省力又安全。

有个老工匠不服气,觉得水手们“指手画脚”,故意在炮管校准上做了手脚。王海发现后,没动怒,只是让水手用未校准的炮射击,结果炮弹偏了十丈;再用校准后的炮射击,正中靶心。老工匠红着脸认错,从此对水手们心服口服。

郑和感慨道:“以前总说‘术业有专攻’,现在才知道,真正的行家,连对方的行当都能看透。”

三、组建舰队:分工明如镜

整改完成后,天宇正式下令组建“西征近海舰队”,由王海任舰队统领,下辖五艘主力舰、十艘补给船,共计一千五百名船员——除了召唤的五百名水手,其余一千人是从华夏城旧有船工中选拔的佼佼者,由郑和水手带教。

王海将舰队分成“操船”“导航”“作战”“补给”四大营,各司其职:

- 操船营由最擅长掌舵、调帆的水手组成,负责舰船的日常行驶与应急转向;

- 导航营多是精通星象、洋流的老水手,随身携带“过洋牵星图”(系统赠予的古代航海图),能在无地标时定位;

- 作战营的水手兼通火炮与格斗,腰间除了弯刀,还别着短铳,王海说:“接舷战时,铳打远,刀劈近,缺一不可;”

- 补给营则擅长淡水储存、食物防腐,他们能将普通干粮处理后保存三个月,还知道如何在海上收集雨水净化饮用。

分组当日,王海让各营展示技能:导航营的水手仅凭星象就能说出此刻的经纬度,误差不超半里;作战营的水手在摇晃的甲板上射击,十发九中;补给营的老水手拿出一小袋盐,说:“这盐混在干粮里,能防水手坏血病。”

天宇看着井然有序的舰队,对郑和道:“有他们在,海路西征无忧矣。”

郑和却另有发现:“这些水手不仅技艺精湛,还懂配合。你看操船营调帆时,导航营会同步报洋流,作战营则提前检查火炮,像一台精密的机器。”

四、临行嘱托:胸中有丘壑

出发前一夜,天宇在城主府设宴,为王海与舰队骨干践行。酒过三巡,王海放下酒杯,从怀里掏出一张海图,正是勘探队绘制的西澳航线图,上面已用红笔做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 “辰时过迷雾带,需备三盏引航灯”;

- “暗礁区两侧水深差异三尺,舵向需微调”;

- “卡鲁部落港口的潮汐表,附后”。

“主公,这是弟兄们根据勘探队的图做的补充,”王海指着一处批注,“此处洋流在月圆时会反向,主力舰队经过时需避开这三天。”

天宇接过海图,指尖触到墨迹未干的批注,心中暖流涌动。他举杯道:“王统领,海路艰险,一切小心。我在华夏城等着你们的捷报。”

王海起身,五百名水手骨干同时举杯,声音震得窗纸作响:“定不负主公所托,为华夏开拓万里海疆!”

次日黎明,舰队拔锚起航。五艘主力舰的帆叶上,都绣着“华夏”二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王海站在“破浪号”的船首,望着逐渐远去的华夏城,将天宇的嘱托刻在心里——不仅要安全抵达西澳,还要为后续船队探出一条万无一失的航线,让华夏的旗帜,能插遍更遥远的海域。

港口的百姓望着舰队消失在海平面,仍在议论纷纷:“那些水手真神了,船开得比水鸟还稳!”“听说他们连星星都能当路标,夜里行船都不怕迷路!”

天宇站在灯塔下,直到最后一缕帆影消失才转身。他知道,系统召唤的不仅是五百名水手,更是打开海疆的钥匙。有了这支舰队,华夏城的西征之路,才算真正打通了海陆两条动脉。而王海与他的弟兄们,将在未知的海域上,写下属于华夏的新篇章。

海风拂过灯塔,带着海水的咸涩,也带着远航的希望。天宇握紧手中的海图,上面的航线如同一条金色的绸带,一头系着华夏城,另一头,则系着遥远的西澳海岸,系着一个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