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48章 殖民求和,重申盟约

第348章 殖民求和,重申盟约(1 / 2)

初夏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拂过青岚港的码头。一艘悬挂着殖民当局旗帜的三桅船缓缓靠岸,船身的漆皮在风浪中剥落了不少,露出底下斑驳的木纹,与港口里崭新的华夏商船形成鲜明对比。跳板搭稳时,为首的使者整理了一下褶皱的制服,深吸一口气,踏上了华夏城的土地——这是悉尼殖民当局内乱平息后,首次派遣正式使团到访。

消息传到城主府时,天宇正在查看新到的西洋机械图纸。李文书捧着使者带来的国书,语气带着几分审慎:“大人,殖民当局的内乱虽平,但元气大伤,据说连驻守边境的军队都调回了一半。这次来求和,怕是真心实意。”

天宇放下图纸,指尖在国书上“重申《休战协议》”几个字上轻轻点过。三年前签订的《休战协议》,本是双方暂时妥协的产物,殖民当局仗着船坚炮利,从未真正遵守过“互不侵犯商路”的条款,时常在南洋海域刁难华夏商船。如今他们主动低头,显然是内乱让其自顾不暇。

“让使者在驿馆等候,”天宇沉吟片刻,“先看看他们的诚意。”

一、使者到访,姿态放低

殖民使团下榻的驿馆外,华夏士兵荷枪实弹,站姿挺拔如松。使者托马斯站在窗前,望着街上往来的行人——穿短打的工匠推着独轮车,戴头巾的西域商人与穿长衫的华夏掌柜讨价还价,连路边玩耍的孩童都能说几句生硬的拉丁语。这繁荣景象,与悉尼殖民点内乱后的凋敝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大人,华夏城的工坊已经能造出和我们一样的火炮了。”随团的军事顾问低声说,语气里带着难以置信。他刚在港口看到华夏军的新战舰,舰炮的口径与射程,竟与殖民当局最先进的战船不相上下。

托马斯的脸色沉了沉。内乱前,殖民当局总以为华夏城不过是“落后的土着聚集地”,靠着廉价的棉布和瓷器赚取利润,根本不放在眼里。直到内乱期间,华夏商船趁机打通了欧洲商路,甚至将改良后的铁器卖到了非洲,他们才惊觉,这个“落后的城邦”早已悄然崛起。

第三天,天宇在议事堂正式召见使团。托马斯一进门就注意到,议事堂的梁柱上挂着两幅地图:一幅是华夏城自治区域的详图,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水渠、堡垒和商路;另一幅是南洋海域图,华夏商船的航线用红线标出,从青岚港一直延伸到红海。

“城主大人,”托马斯躬身行礼,姿态比三年前的使者低了许多,“悉尼殖民当局愿意重申《休战协议》,并承诺严格遵守条款:不再干涉华夏商船的航线,不再在边境制造摩擦,愿以公平价格收购华夏的棉布与铁器。”

天宇端起茶杯,氤氲的水汽模糊了他的表情:“三年前,贵方也是这么说的。可去年冬天,我城三艘商船在马六甲海峡被贵方巡逻舰扣押,理由是‘未经许可进入殖民区域’。不知这次,如何让我相信贵方的承诺?”

托马斯的脸颊涨红了。他知道那件事——当时内乱正酣,驻守马六甲的军官为了掠夺物资,擅自扣押了华夏商船,还抢走了船上的货物。“那是个别军官的鲁莽行为,”他连忙解释,“相关人员已被解职,抢去的货物会加倍赔偿,我们还愿开放悉尼港,允许华夏商船停靠补给。”

天宇没接话,反而让李文书念了份清单:“近三年来,贵方违反协议共计十七次,扣押商船七艘,射杀水手十二人,造成我方损失折合白银三万两……”清单念完,议事堂里一片寂静,托马斯的额头渗出了冷汗。

二、讨价还价,底线分明

谈判持续了五天,焦点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商路划分、边境驻军、赔偿金额。

托马斯提出,华夏商船不得进入澳洲东海岸的“核心殖民区域”。天宇当即拒绝:“大海不是谁家的私产,只要是国际公认的航线,我城商船就有权通行。贵方可以指定停靠港口,但无权划定禁航区。”他让人拿出欧洲各国签订的《海洋公约》,指着其中一条说:“这是贵方自己认可的条款,总不能只约束别人,不约束自己。”

关于边境驻军,殖民当局希望华夏城削减黑风堡的驻军数量,理由是“担心威胁殖民点安全”。牛皋在旁冷笑:“去年贵方内乱时,是我黑风堡的驻军帮你们击退了袭扰的海盗,怎么,现在反倒成了威胁?要削减可以,贵方先把驻守新金山的军队撤了再说!”

托马斯被噎得说不出话。新金山是殖民当局的金矿所在地,驻军比华夏城所有堡垒的兵力加起来还多,他自然不敢答应。

赔偿金额的谈判更艰难。华夏城要求赔偿白银五万两,托马斯只愿出两万,还说“内乱后财政困难”。天宇让人带他去了趟华夏城的工坊区——那里,新造的织布机正日夜运转,铁坊的蒸汽锤每一次落下都能产出一匹优质钢材,码头的吊臂正将成批的瓷器装上远洋商船。

“贵方看,”天宇指着忙碌的工坊,“我城的损失,不是用白银能完全弥补的。但我们也不想赶尽杀绝,三万两白银,再加二十门新式火炮的图纸,这事就了了。”

托马斯盯着工坊里那些西洋技师都赞不绝口的机器,终于咬牙点头:“可以,但我方也有个条件:希望华夏城能派工匠去悉尼,指导我们建造织布厂和铁坊。”

“技术可以交流,”天宇笑了,“但得付费。一名工匠每月十两白银,食宿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