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风卷着落叶掠过华夏城的城门,三匹快马踏碎晨露,停在城楼下。为首的使者翻身下马,手中举着一面绣着苍鹰的旗帜——这是黑岩部落的信物。他风尘仆仆地对守城士兵说:“我族首领有请华夏城主,共商边境互市之事。”
议事堂内,天宇看着黑岩部落的国书,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近半年来,周边势力的使者络绎不绝,有的带着礼物示好,有的揣着试探来谈判,还有的甚至暗藏挑衅。“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天宇对身旁的李文书说,“但无论他们带着什么心思,咱都得拿出华夏城的气度与规矩。”
一、初次交锋:以理服人
黑岩部落的首领是个身材魁梧的壮汉,名叫黑石,见面就提出要以“对等”的姿态划分互市区域,甚至暗示华夏城需每年向他们缴纳“通道费”。
“首领说笑了,”天宇放下茶杯,声音不高却带着分量,“互市是互利之事,你部落有皮毛、矿石,我城有棉布、铁器,交换能让双方都过好日子,何来‘通道费’一说?”
黑石拍着桌子站起来,身后的护卫也跟着拔刀:“这地界本就是我们的猎场,你们占了便宜,交点钱天经地义!”
天宇却没动怒,反而让人抬来一箱铁器:“这些是我城新造的镰刀、铁犁,锋利耐用,比石制工具强十倍。若真心互市,这批货先送给你们试用,秋收后用皮毛来换即可。”他指着窗外正在操练的士兵,“若想动武,我城的枪炮也不是摆设。但打起来,谁也落不到好处,首领觉得划算吗?”
黑石看着那些闪着寒光的铁器,又瞥了眼窗外整齐的方阵,紧握的拳头慢慢松开。他部落的农田正因缺少农具而歉收,这些铁器正是急需之物。“好,”黑石哼了一声,“我信你一次,若铁器好用,互市的事好商量。”
一个月后,黑岩部落的使者再次到来,这次带来了满满十车皮毛,还带来了黑石的歉意:“镰刀确实好用,秋收比往年多了两成。首领说,以前是他鲁莽,愿按华夏城的规矩定互市条约。”
天宇让人拟定条约,明确规定“互市区域归双方共管,税费均分,禁止强买强卖”,还特意加了一条“若有纠纷,由双方使者共同调解,不得私自动武”。黑石看后,在条约上按下了自己的手印——这是他第一次在非部落的文书上签字。
二、化解危机:以信立身
与黑岩部落达成协议的消息传开后,流沙国的使者带着难题来了。他们的商队在华夏城与青狼部落的商人发生冲突,双方抢货时伤了人,青狼部落放言要报复,流沙国怕引发战争,特意来求助。
“按规矩办。”天宇让人调查清楚,原来是青狼部落的商人缺斤少两,被流沙国商队发现后恼羞成怒,先动了手。他当即让青狼部落赔偿流沙国的损失,还罚他们停业整顿半个月。
青狼部落的首领不乐意:“都是来做生意的,何必这么较真?”
“规矩就是规矩,”天宇沉声道,“谁坏了规矩,就得受罚,不管他是哪个部落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商人都放心来交易。”
流沙国的使者感动不已,回去后告诉国王:“华夏城不仅实力强,更讲信用,跟着他们做生意,踏实。”很快,流沙国与华夏城签订了“互助条约”:若遇外敌,互相支援;商队往来,免收关税。
更意外的是,连曾与华夏城有过摩擦的白象国也派来了使者。他们的都城遭遇洪水,粮食短缺,想向华夏城借粮。有人劝天宇:“白象国以前总在边境找茬,别帮他们。”
天宇却让人打开粮仓:“借粮可以,但要立字据,明年秋收后归还,利息是十车象牙。另外,我城可派工匠去帮你们修水渠,预防下次洪水。”
白象国使者没想到华夏城如此大度,当即答应。半年后,他们不仅按时还了粮,还多送了五车香料,国王亲笔写了感谢信:“华夏城雪中送炭,此恩不忘。”
三、建立同盟:以实力为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