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331章 土着结盟,共御外侮

第331章 土着结盟,共御外侮(2 / 2)

三十多个声音跟着呐喊,震得树叶簌簌落下。仪式结束后,每个首领都收到了一面锦旗,上面绣着部落的图腾和“华夏同盟”四个字。石敢当把锦旗挂在自己的山洞里,每天都要摸一摸:“这旗子,比红毛鬼子的枪管用。”

三、互利互助,根基渐牢

结盟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互助。天宇根据各个部落的特长,给他们安排合适的营生:鹰族擅长射箭,就编入巡逻队,负责边界的警戒;狼族擅长追踪,就协助斥候打探消息;石族擅长采石,就参与堡垒的修建,按劳取酬。

红河谷的铁矿需要人手,天宇优先雇佣附近的部落壮丁,工钱比殖民据点高三成,还管三顿饭。有部落首领担心壮丁被“骗去当奴隶”,天宇就让他们派人监督,每天点名,每月放假回家一次。

“以前给红毛鬼子干活,挨打受骂,还不给饱饭。”在铁矿干活的石族壮丁“石头”说,“现在华夏城的工头从不打人,饭里还有肉,月底能领铜钱,能给娃买糖吃。”

部落的孩子也被送入学堂。起初家长不放心,怕孩子被“教坏”,但看到孩子回来能说流利的汉语,能算清交换的账目,还会念“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渐渐放了心。山鹰的孙子“小鹰”在学堂里成绩最好,还被选为“小先生”,教其他孩子认土着文字。

“他说,以后要编一本汉土对照的书,让大家都能看懂彼此的话。”山鹰说起孙子,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这娃,比我有出息。”

华夏城的工坊也向部落敞开大门。铁匠刘师傅收了三个土着徒弟,教他们打铁;织坊的陈大娘教部落妇女纺线,说:“你们的兽皮暖和,但棉布更轻便,学会了,冬天能给娃做件软和的棉衣。”

四、共御外侮,同盟如钢

结盟的力量,很快在一次危机中显现。

深秋的一天,暗哨传来消息:有两百多名殖民军,伪装成商人,偷偷越过界碑,往红河谷的铁矿摸来——显然是想趁秋收时偷袭,抢占铁矿。

天宇接到消息,立刻派快马通知各部落。山鹰第一个带着五十名弓箭手赶到,狼嚎带着三十名追踪手,沿着殖民军的踪迹设下陷阱;石敢当则带着族人,在铁矿旁的悬崖上备好滚石。

当殖民军进入伏击圈,山鹰一声令下,弓箭如雨点般落下;狼嚎吹起牛角号,藏在草丛里的部落勇士冲出,用石矛和弯刀砍杀;华夏军的虎蹲炮“轰”地炸开,殖民军顿时乱了阵脚。

激战中,小鹰抱着药箱,跟着医官穿梭在战场,给受伤的勇士包扎;石头抡着矿上的铁镐,一镐砸翻一个殖民军士兵,脸上溅着血,眼睛却亮得惊人。

不到一个时辰,殖民军就溃败了,丢下几十具尸体和十几支火枪,狼狈地逃回界碑外。打扫战场时,山鹰看着地上的殖民军尸体,对天宇说:“以前我们各部落自相残杀,才让红毛鬼子钻了空子。现在我们抱成团,他们再来多少,都得躺下!”

天宇捡起一支殖民军的火枪,递给山鹰:“这枪,咱也能造。等开春,我让工匠教你们修枪、用枪,以后咱不仅有石矛弓箭,还有火枪火炮,看谁还敢来犯!”

夕阳下,华夏军和部落勇士并肩站在铁矿旁,旗帜猎猎作响。山鹰举起酒坛,再次喊出盟誓的誓言,三十多个部落的语言和汉语交织在一起,像一首雄浑的战歌。

天宇知道,土着结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当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习俗,都围绕着“守护家园”这个共同的目标凝聚时,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分开。

夜色渐深,篝火旁,部落的巫医用古老的曲调唱起新歌,歌词是小鹰教的汉语:“华夏土,部落家,手拉手,不分他;外寇来,一起打,保家园,笑哈哈……”歌声飘向远方,像在告诉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同盟的力量,比山还稳,比钢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