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429章 “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转型”

第429章 “碳中和”目标下的“绿色转型”(1 / 2)

2024年的冬至,北京的风卷着碎雪,拍打在“建军科技”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发出细碎的声响。林晓阳站在发布会的舞台中央,身后的大屏幕上,“碳达峰·碳中和”六个绿色大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台下坐着国内外的媒体记者和行业专家,摄像机的红灯像星星一样闪烁,空气中弥漫着期待与审视交织的气息。

“今天,我代表建军科技向全球宣布:我们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林晓阳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清晰而坚定,“为此,我们计划未来十年投入一万亿研发资金,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氢能技术、智能电网三大领域,推动全产业链的绿色转型。”

台下瞬间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一万亿的投入,相当于“建军科技”过去五年的净利润总和,这样的决心让不少外媒记者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华尔街日报》的记者立刻举手提问:“林总,如此巨大的投入是否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毕竟新能源领域的回报周期很长。”

林晓阳笑了笑,调出一组数据图表:“2023年,我们的光伏业务营收增长了45%,储能电池的市场份额达到全球第二。事实证明,绿色转型不是成本负担,而是新的增长引擎。”他指向屏幕上的固态电池样品图,“更重要的是,我们刚刚在固态电池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能量密度突破1000Wh/kg,这将彻底解决电动车的续航痛点。”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晓阳的意识里响起,带着技术突破的喜悦:【检测到“关键绿色技术突破”,符合“碳中和”战略需求。】

【奖励“固态电池量产工艺包”:包含硫化物电解质规模化制备技术、电极界面修饰方法、柔性封装方案,可将生产成本降低至传统锂电池的60%。】

林晓阳的眼前浮现出工艺包的核心内容:采用干法电极技术替代传统的湿法涂布,不仅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还能使电极能量密度提升20%;新型硫化物电解质的电导率达到10?2S/,是液态电解质的五倍,彻底解决了固态电池的离子传导难题。这些技术细节,让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更有底气。

“1000Wh/kg意味着什么?”林晓阳举起手中的电池样品,“它能让续航1000公里的电动车成为常态,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电池寿命长达15年。更重要的是,它不含钴、镍等稀有金属,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比传统锂电池降低70%。”

发布会的现场直播屏幕上,弹幕瞬间刷屏:“终于不用再担心续航焦虑了!”“建军科技太给力了,这才是真正的科技向善!”“希望能快点量产,我等着换车呢!”

坐在台下第一排的林卫国,看着儿子从容应对记者提问的样子,心里充满了骄傲。他想起2010年推动智能手机业务转型时的艰难,而现在,林晓阳的视野已经从单一产品扩展到了全产业链的绿色变革,这是时代赋予年轻人的机遇,也是沉甸甸的责任。

发布会结束后,林晓阳直奔合肥的固态电池实验室。凌晨的实验室里,工程师们还在紧张地调试量产设备。“电极的一致性已经达到99.5%,”首席工程师李工指着监测屏幕,“按照系统奖励的工艺包,我们把硫化物电解质的颗粒度控制在50纳米以内,界面阻抗比之前降低了60%。”

林晓阳凑近观察窗,看着自动化生产线将一片片电极叠合成电池芯,机械臂的动作精准得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能量密度测试结果怎么样?”

“刚刚出炉的数据,1027Wh/kg!”李工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就算每天充一次电,也能用八年以上。”

林晓阳拿起一块刚生产出来的固态电池,重量比同等容量的锂电池轻了一半,用指甲划过铝塑膜外壳,感觉不到丝毫发热。“这就是未来的方向。”他想起爷爷林建军常说的“技术要经得起时间检验”,这块小小的电池,不仅承载着企业的绿色转型梦,更关系到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