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48章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第348章 应对亚洲金融危机(1 / 2)

1998年的夏天,建军科技的出口部办公室里,电风扇转得有气无力,却吹不散满室的焦灼。外贸经理老周把一叠退单摔在桌上,纸张边缘被他捏得发皱:“韩国的订单全黄了!三星那边说资金链断了,付不了预付款;东南亚的经销商更绝,直接把货囤在港口,说要等汇率稳定了再提货。”

林建军拿起一份退单,韩国客户的签字龙飞凤舞,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决绝。这是他们最大的海外订单,5万台“建军2号”手机,占上半年出口量的三成。如今说黄就黄,仓库里已经堆了8万台成品,再这么下去,资金链迟早要断。

“林总,银行那边又来电话了。”苏岚拿着手机走进来,脸色凝重,“说咱们的出口押汇风险等级上调了,要提前收回1000万贷款。”她翻开账本,红色的赤字刺眼夺目,“库存积压的资金成本每天都在涨,再不想办法,下个月的工资都难发。”

车间里也弥漫着不安的气氛。郑师傅蹲在生产线旁,看着停转的装配线,眉头拧成了疙瘩:“林总,要不……先裁掉一批临时工?能省点工资。”他身后的年轻工人都低着头,手里的螺丝刀转来转去,没了往日的劲头。

林建军没说话,走到窗边望着厂区外的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像海啸般席卷而来,韩元贬值三成,泰铢几乎腰斩,曾经火热的海外市场一夜冰封。他想起年初去香港参加电子展时,外商还在抢着签单,说“中国手机性价比最高”;短短半年,风向就变得如此之快。

“裁员不行。”林建军转过身,语气异常坚定,“越是困难的时候,越不能散了人心。”他想起1989年外资撤离时,他们靠自主研发光刻胶挺了过来;1992年应对价格双轨制,靠多渠道采购活了下来;这次危机,未必没有转机。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穿透迷雾的清晰:【检测到“外部经济危机应对”需求,符合“企业抗风险”主线。】

【奖励“内需市场开拓方案”:包含农村市场调研数据、产品简化策略、渠道下沉方案,可快速打开国内下沉市场,抵消出口下滑影响。】

信息流涌入脑海,林建军眼前瞬间亮了——方案里的农村市场数据触目惊心:全国县域及以下市场手机普及率不足5%,但年增长率高达40%;农民最需要的不是复杂功能,而是“信号好、待机长、耐摔”的实用机型;渠道方面,供销社、邮政网点是最好的下沉节点,成本比城市专柜低60%。

“有办法了。”林建军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农村包围城市”六个字,“韩国人不要的货,咱们卖给农民;东南亚不敢提的货,咱们改装成适合农村的机型。”

“农村?”老周愣了愣,“农民买得起手机吗?”

“怎么买不起?”林建军指着方案里的数据,“现在农村个体户、种粮大户不少,他们需要联系生意、了解行情,只是嫌城里的手机太贵、功能太复杂。咱们做一款简化版,把摄像头、短信群发这些砍掉,保留通话和基本功能,价格压到1500块以内,肯定有市场。”

林卫国立刻接话:“我马上组织研发部改设计!把多余的芯片模块拆掉,电池容量加大到1000Ah,待机时间能从3天延长到7天,正好适合农村充电不方便的情况。”他拿起手机样机,“外壳换成耐磨的工程塑料,再做个防尘防水的涂层,适应农村环境。”

苏岚在计算器上飞快计算:“简化版的成本能控制在800块,按1500块卖,毛利率还有47%。如果月销10万台,就能补上出口的缺口。”她翻出农村信用社的资料,“我联系了省联社,他们愿意给农民提供分期付款,首付只要300块。”

说干就干。郑师傅带着车间工人改造生产线,把装配线上的摄像头安装工位拆掉,换上简易的功能测试模块,三天就完成了改造;老周带着团队下乡,跟县供销社签协议,把手机摆在农资柜台旁边,还培训了一批“农村促销员”,都是熟悉当地情况的村干部;林卫国则蹲在实验室,给手机加了个“超强信号模式”,能在山区、偏远地区增强接收能力。

第一批“建军乡村版”手机运到河北保定的县城时,正赶上秋收。供销社的柜台前围满了人,一个种苹果的老农拿着手机,在促销员的指导下拨通了省城批发商的电话,声音洪亮得整个柜台都能听见:“王老板,我这苹果熟了,你派车来拉!啥?价格?你用这玩意儿跟我聊,省得跑一趟!”

当天就卖了300台。老农们拿着手机,不是用来玩游戏、发信息,而是记农资电话、联系收割机、询问粮食收购价。有个养牛户特意让促销员把“畜牧站”“兽医站”的号码存进去,说“牛病了能及时找兽医,比跑十里地强”。

林建军跟着送货卡车跑了趟山东临沂。在一个乡镇集市上,他看见郑师傅正蹲在地上,给农民演示手机的“防摔功能”——把手机从一米高的地方扔下去,捡起来照样能用。围观的人啧啧称奇,一个戴草帽的汉子当场掏钱:“就冲这结实劲儿,我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