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系统提示音带着数据加载的轻快节奏:【“建军1号”首发成功,实现国产GS手机零的突破。】
【奖励“移动通信专利布局图”:包含23项核心专利的申请策略,覆盖基带算法、射频电路、功耗控制,为应对专利战提供防御屏障。】
林建军看着布局图上密密麻麻的专利节点,突然想起上个月去深圳考察时的情景——电子市场里,走私的诺基亚手机被炒到一万二,还得托关系才能买到。那时他就跟林卫国说:“中国人不能总用别人的手机,咱们得有自己的‘争气机’。”
现在,“争气机”真的来了。苏岚拿着销售报表冲进研发中心,报表上的数字红得刺眼:“上市一个月,已经卖出十五万台!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连邮电局都来批量采购,说要用作公用电话亭的移动终端。”
林卫国却没那么兴奋,他正对着系统奖励的专利布局图研究:“爸,你看诺基亚的这些专利,好多都跟我们的技术路线重合。他们肯定会来找麻烦。”
“来找麻烦才好。”林建军指着布局图上的“反向侵权点”,“系统给的这几个专利,正好能卡住他们的射频前端设计。他们敢告咱们,咱们就反诉,让他们知道中国企业不是软柿子。”
初秋的一天,林卫国带着“建军1号”去参加国际通信展。在诺基亚、爱立信的展台前,金发碧眼的工程师们看着这台陌生的中国手机,眼神里满是不屑。直到林卫国现场演示——在同样的屏蔽环境下,“建军1号”的通话清晰度远超某款知名品牌的样机,他们才收起了轻视。
“这是你们自己的芯片?”诺基亚的技术总监拿起手机反复翻看,语气里满是惊讶。
“100%自主研发。”林卫国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明年我们会推出支持短信群发的升级版,芯片制程会从1微米降到0.8微米。”
那天晚上,林建军接到老首长的电话,老人在那头笑得像个孩子:“我让通信部的同志买了十台‘建军1号’,给边防哨所送去了!以前他们用进口手机,在高原上总断信号,你们这机子,通话清楚得很!”
挂了电话,林建军走到阳台上,看着中关村彻夜通明的研发大楼。移动通信事业部的灯亮得最显眼,那里,林卫国正带着团队调试第二代芯片。远处的街道上,不时有拿着“建军1号”的人走过,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像一串流动的音符。
“爸,您看这个。”林卫国拿着份电报走进来,上面印着“东南亚经销商订单二十万台”。他眼里的光比阳台上的月光还亮,“泰国、马来西亚的客商说,咱们的手机比欧洲品牌便宜三成,信号还好,他们想做总代理。”
林建军接过电报,指尖划过“二十万台”的字样,突然想起1984年创办精密仪器厂时,全厂人凑钱买第一台磨床的日子。从高精度量具到半导体封装,再到如今的手机芯片,这条路他们走了十一年,每一步都踩在“自主研发”的基石上。
“告诉他们,代理可以,但必须保证售后。”林建军的语气坚定,“咱们卖的不只是手机,是中国技术的信誉。”
深秋时节,“建军1号”的销量突破百万台,成了1995年中国科技界最大的黑马。报纸上称它“敲开了移动通信国产化的大门”,电视台的记者扛着摄像机来采访,镜头里,林卫国拿着手机,对着镜头说:“明年,我们要让国产手机走进千家万户,让中国人用得起、用得好自己的手机。”
林建军站在人群后,看着儿子意气风发的样子,突然想起很多年前——林卫国还是个孩子,趴在轧钢厂的机床旁,看他修设备,眼里满是好奇。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孩子将来会带领团队,造出中国自己的手机芯片。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跨越时代的厚重:【“国产GS手机突破”完成,打破外资垄断,符合“科技强国”主线。】
【家族科技传承进度:90%。提示:技术突破需配套专利保护,下一阶段重点应对知识产权挑战。】
林建军抬头望向夜空,中关村的星星被灯光映得有些黯淡,却掩不住那片土地上正在萌发的生机。他知道,“建军1号”的成功只是开始,就像当年的光刻胶、高温合金一样,这步突破之后,还有更严峻的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这股自主研发的劲头在,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车间里,郑师傅正拿着“建军1号”给食堂的伙计们演示:“看,这是咱们自己造的手机,打给上海的闺女,声音清楚着呢!”手机里传来女孩清脆的笑声,像一串银铃,在车间里久久回荡。这笑声里,藏着一个民族在科技赛道上奋力追赶的决心,也藏着一个家族三代人“科技报国”的滚烫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