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340章 应对“下海潮”的人才竞争

第340章 应对“下海潮”的人才竞争(1 / 2)

1997年的中关村人才市场,比盛夏的天气还要火热。林建军站在“建军科技”的招聘展位后,看着涌动的人潮,眉头微微蹙起。展台上的宣传册印着“参与863计划项目”“研发投入占比30%”,却依旧挡不住求职者们匆匆的脚步——他们大多直奔隔壁的外资企业展位,那里的招聘海报上,“年薪十万”“出国培训”的字眼像磁石一样吸睛。

“林总,小马师傅提交了辞职报告。”人事部经理小张拿着文件夹跑过来,额头上全是汗,“说是被深圳一家民营企业挖走了,给的年薪是咱们的三倍,还承诺给股份。”

林建军接过辞职报告,小马的字迹有力,却透着歉意:“……感念林总培养,但家里急需用钱,望批准。”他想起小马是车间的技术骨干,当年从轧钢厂跟着他出来,五轴机床的调试全靠他把关,现在连这样的老伙计都要走,可见这波“下海潮”的冲击力有多强。

回到公司,林卫国正在研发部主持会议,桌上摊着芯片测试报告,气氛却有些沉闷。见林建军进来,他压低声音:“爸,研发部的两个骨干也被挖了,说是去做互联网创业,期权给得很高。”

1997年的中国,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下海”成了最时髦的词。国企的人才被外企、民企争相挖角,技术人员更是香饽饽——有人用“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调侃,却道出了人才价值失衡的尴尬。建军科技虽然靠着863项目和半导体封装技术站稳了脚跟,但在高薪诱惑面前,也难免面临人才流失的阵痛。

“开个管理层会议。”林建军放下公文包,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光靠感情留不住人,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方案。”

会议室内,烟雾缭绕。郑师傅急得直拍桌子:“小马不能走!他走了,五轴机床的调试没人能接手,航天部的订单要耽误的!”苏岚翻着财务报表,眉头紧锁:“要是全员加薪,咱们的利润率会从18%降到10%,研发投入就得压缩。”

林建军没说话,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想起早上在人才市场看到的情景——外资企业的展位前,求职者最关心的不是项目前景,而是“薪酬结构”“股权兑现”。这代年轻人和他年轻时不同,他们敢闯敢拼,也更看重个人价值的变现,单纯靠“奉献精神”“家国情怀”已经不够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数据流动的清晰质感:【检测到“人才留存危机”,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主线。】

【奖励“现代企业薪酬体系设计方案”:包含技术入股细则、股权激励模型、绩效与贡献挂钩机制,适配高科技企业特点,可显着提升核心员工稳定性。】

信息流涌入脑海,林建军眼前瞬间明朗。方案将薪酬分为“基础工资+绩效奖金+项目分红+股权激励”四部分,核心技术人员可按贡献获得1%-5%的技术入股,连续服务满五年即可兑现,既保证了短期收入,又绑定了长期发展,正好解决“留不住人”的痛点。

“我有个想法。”林建军站起身,在白板上写下“技术入股+股权激励”八个字,“小马不是想要股份吗?咱们给他!不仅给他,给所有核心员工都给!”

他详细解释方案:基础工资保持行业中上游水平,项目成功后按贡献大小分红;工作满三年的技术骨干,可将专利、技术成果折算成股份,每年按利润分红;连续服务十年的,股份可自由流通。“简单说,公司挣钱了,大家一起分;公司做强了,大家手里的股份更值钱。”

郑师傅愣住了:“这……这不就成了‘共同致富’?以前谁敢想工人能当老板?”

“现在就能想,就能做。”林建军看向苏岚,“财务上能支撑吗?”

苏岚飞快地计算着:“按目前的利润,拿出15%做股权激励,不会影响研发投入。而且技术入股能折算成资本公积,还能合理避税。”她翻出系统奖励方案里的“股权稀释模型”,“只要公司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股权价值就能覆盖成本,甚至还有盈余。”

方案推出的那天,林建军亲自去找小马。车间里,小马正收拾工具箱,听见动静,头也没抬:“林总,我……”

“先别急着走。”林建军把一份《技术入股协议》放在他面前,“你负责的五轴加工技术,按评估值能折算3%的股份,今年的分红大概有这个数。”他写下一个数字,比小马在深圳的年薪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