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新年展望(1 / 2)

除夕夜,轧钢厂家属区的鞭炮声比往年更密集,红纸屑像花瓣一样铺满了积雪的路面。林建军家的客厅里,一盏新买的梅花灯映得满室暖黄,餐桌上摆着苏岚拿手的红烧排骨、炸丸子,还有林卫国特意从北京带回的烤鸭,油光锃亮的,引得刚满周岁的林晓阳在婴儿车里直拍手。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苏岚笑着给林卫国夹了块鸭皮,又往林建军碗里添了勺排骨汤,“建军,少喝点酒,明天还得去厂里值班。”她今天穿了件新做的枣红色棉袄,是林卫国用第一个月的助教工资买的布料,衬得她气色格外好——自从升任副院长后,她负责的儿科保健项目评上了全市先进,说话做事都带着股从容的底气。

林建军举着酒杯,却没喝,只是看着儿子:“卫国,你那个半导体材料测试,结果咋样?”

林卫国咽下嘴里的肉,眼睛一亮:“通过了!军方的测试报告刚下来,咱们研发的硅外延材料,纯度达到99.999%,跟日本的产品差不多,成本却低一半!”他从包里掏出份报告,上面盖着“保密”印章,“下学期打算跟深圳的电子厂合作,搞个中试线,把实验室成果变成产品。”

“跟深圳那边联系上了?”林建军放下酒杯,接过报告仔细看着。系统发布第五阶段任务后,他一直琢磨着技术产业化的事,儿子的项目正好能和厂里的智能传感器计划衔接,“我跟老首长提过这事,他说可以帮忙对接特区管委会,政策上能给不少便利。”

“真的?”林卫国兴奋地往前凑了凑,“那太好了!我们实验室缺台电子束蒸发设备,进口要等半年,要是能在深圳搞到二手的……”

“这事我来办。”林建军打断他,指尖在报告上的“关键参数”处画了个圈,“厂里的精密加工车间能改造成净化间,你们出技术,我们出场地,搞个‘厂校联合实验室’,比单打独斗强。”

苏岚抱着林晓阳,听着父子俩讨论得热火朝天,忍不住笑:“吃饭都堵不上你们的嘴。晓阳,你看你爸和你哥,三句话不离技术。”她逗着怀里的孩子,“长大了可别学他们,天天泡在车间和实验室里。”

林晓阳似懂非懂,抓住林建军递来的筷子,往嘴里塞,引得全家都笑了。这孩子比同龄孩子长得壮实,眼睛尤其亮,林建军按系统奖励的“智力开发方案”,每天用不同颜色的积木给他做形状游戏,现在已经能准确分辨圆形和方形了。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除夕夜特有的暖意:【检测到“跨代际技术对话”:林建军的产业规划与林卫国的科研进展形成呼应,家族技术传承链完整。】

【奖励“厂校合作框架协议(范本)”:包含知识产权分配、经费分摊、人员互通等条款,可直接用于清华大学与轧钢厂的合作签约。】

林建军的脑海里瞬间清晰起来:协议范本里详细标注了“技术入股比例”(校方40%、厂方60%)、“收益分配方式”(前三年优先投入再研发)、“保密条款”(军工相关技术需报备),甚至连实验室的水电费分摊都写得明明白白,比他自己草拟的方案周全多了。

“爸,您发啥呆呢?”林卫国推了推他,“明天去给阎三大爷和傻柱叔拜年不?我带了北京的果脯,给他们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