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99章 系统奖励“改革开放政策解读”

第299章 系统奖励“改革开放政策解读”(1 / 2)

1978年的冬夜,轧钢厂技术科的灯光穿透寒雾,在积着薄雪的地面上投下一方暖黄。林建军坐在靠窗的木桌前,指尖划过一份刚从北京寄来的内部文件——《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意见》,纸张边缘还带着油墨的清香。他眉头微蹙,铅笔在“允许企业自主销售超计划产品”这句话下画了道加粗的横线。

“这意思是……以后工厂能自己卖东西了?”林建军喃喃自语,哈出的白气在台灯下凝成短暂的雾团。桌上还摊着几份资料:《人民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特约评论员文章、外贸部关于“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结合”的报告,甚至还有一份手抄的“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消息——这些零碎的信息像散落的拼图,在他脑海里慢慢拼凑出一个全新的时代轮廓。

【叮!】

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在意识里响起,带着一种类似纸张翻动的清脆质感:【检测到宿主持续关注政策动态,符合“时代趋势把握”主线。】

【奖励“改革开放政策前瞻解读(1978-1990)”:包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路径、工业企业转型要点、技术成果商品化操作指南,附典型案例分析。】

信息流瞬间涌入脑海,像打开了一扇政策窗口:1979年将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允许企业留成利润自主支配;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工业产品价格将逐步放开;1988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出台,为“技术入股”提供法律依据……文档里还特别标注了“技术成果转化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2)以内部承包为主,第二阶段(1983-1987)允许与外部企业合作,第三阶段(1988-1990)可成立独立技术公司。

林建军猛地直起身,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终于明白,自己之前推动的“设备改造专利申请”“青年技术培训班”,其实早已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技术不仅要服务生产,更要成为能创造价值的“商品”。

“小林,还没走?”张厂长裹着军大衣走进来,帽檐上还沾着雪,“刚才看你这灯亮着,就知道你又在琢磨事。”他拿起那份《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意见》,手指在“利润留成”四个字上敲了敲,“这文件我也看了,有点懵——咱们是国营大厂,搞这些‘自主销售’,算不算‘走资本主义道路’?”

“厂长,这不是资本主义。”林建军指着系统奖励的“政策解读”里的案例,“您看这个:上海汽轮机厂1979年试点,用留成利润搞技术改造,当年产值就增长20%。这说明,给企业一点自主权,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顿了顿,语气更坚定,“咱们厂的技术改造项目,尤其是那项‘坦克发动机热态间隙补偿技术’,完全可以试试‘技术输出’——给其他军工厂做技术服务,收点服务费,既能创汇,又能给厂里留资金。”

张厂长的眉头拧成个疙瘩:“技术还能卖钱?这在以前可是‘泄密’的罪名。”

“现在不一样了。”林建军拿出专利证书,“国家都承认专利了,说明技术是有价值的。再说咱们只输出民用技术,军工核心参数严格保密,没问题。”他翻开笔记本,里面已经画好了初步方案:成立“技术服务部”,由郑师傅带队,专门为兄弟厂提供设备改造指导,收费标准参照外贸部的技术咨询价目表。

张厂长盯着方案看了半晌,突然一拍大腿:“干!反正现在是试点,咱们也试试水!真出了问题,我这个厂长担着!”他看着林建军,眼里满是信任,“这些年你做的事,没一件不靠谱的。这事就交给你,需要啥人啥物,厂里全力支持。”

得到厂长支持,林建军立刻行动起来。他先在技术科内部开会,宣布成立“技术服务部”的消息,没想到却遭遇了阻力。

“林主任,这不合适吧?”老技术员周师傅皱着眉,“咱们是国营厂的技术员,哪能出去‘卖手艺’?传出去让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