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74章 林卫国的“工厂实践”

第274章 林卫国的“工厂实践”(2 / 2)

林卫国按照父亲说的,垫上铜皮,果然间隙刚刚好。他茅塞顿开,在本子上飞快记录:“45号钢,工作温度+15c,轴承间隙预留0.01,用0.005铜皮调整……”

旁边的小李师傅看得直点头:“卫国这孩子,一点就透,比我们当年机灵多了。”

老周师傅也凑过来看:“你看这笔记记得,比图纸还清楚。小林师傅,你这教徒弟的法子,跟你修机器一样,精准!”

林建军笑了笑:“不是我教得好,是他肯琢磨。”他转向林卫国,语气严肃起来,“记着,参数是死的,人是活的。明天把《金属材料学》那本书带来,我教你算不同材料的热胀系数。”

接下来的日子,林卫国像块海绵一样吸收着知识。白天跟着父亲和老师傅们拆设备、修零件,晚上就在灯下啃书本,把父亲奖励的“材料力学进阶知识”笔记翻得卷了边。那笔记里用通俗的例子解释复杂的原理:用“扁担挑水时中间弯得厉害”讲挠度,用“面团发酵膨胀”比喻金属蠕变,刚好能和白天的实践对应上。

有一次,车间的一台龙门刨床突然卡壳,横梁升降失灵,几个老师傅捣鼓了半天也没找到原因。林卫国看着图纸,突然指着液压系统的溢流阀说:“会不会是这里的弹簧疲劳了?您看,这弹簧用的是60Si2n钢,图纸上标着疲劳极限350pa,可这台床子用了八年,说不定超过极限了。”

林建军眼睛一亮:“拆下来看看!”

果然,溢流阀的弹簧断了一根细钢丝,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换上新弹簧后,刨床立刻恢复了正常。老周师傅拍着林卫国的肩膀:“行啊小子!不光会拆机器,还懂材料脾气,这本事,比你爸当年还早露锋芒!”

林卫国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是我爸给的笔记里讲的,说弹簧钢超过疲劳极限就容易断。”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建军意识里响起,带着欣慰的波动:【林卫国“材料力学知识”成功应用于实践,解决设备故障,技术传承进度提升至45%。】

【奖励“典型零件失效分析案例集”,包含轴、齿轮、弹簧等常见故障原因及预防措施,加速实操能力提升。】

林建军把案例集悄悄塞给儿子:“晚上回去看看,明天给我讲讲这个齿轮断齿的原因。”

林卫国接过薄薄的册子,如获至宝。里面的每个案例都配着实物照片和受力分析图,比课本上的理论生动多了。他熬夜看完,第二天一早就拉着父亲讨论:“爸,您看这个断齿,是不是因为齿根圆角太小,应力集中导致的?就像您说的,扁担钩子太尖容易断一个道理。”

林建军赞许地点头:“没错。以后设计或维修齿轮,记得把齿根圆角加大0.5毫米,能多扛三成力。”他转身对围观的工人说,“以后这小子的话,你们也得听听,他肚子里的理论,有时候比咱们老经验管用。”

工人们纷纷点头。现在的林卫国,已经不是那个需要手把手教的学徒了。他能独立完成中小型设备的维修,还能根据材料特性提出改进建议,车间里的年轻人都愿意跟他讨教,连老师傅们遇到难题,也会下意识地问一句:“卫国,你觉得这毛病可能出在哪儿?”

三个月后,厂里评选“优秀学徒”,林卫国全票当选。领奖状那天,他特意把父亲拉到一边,小声说:“爸,我想试试改改那台老冲床的安全装置,用咱们学的杠杆原理,让手一靠近模具就自动停车。”

林建军看着儿子眼里闪烁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他用力点头:“好,爸支持你。需要什么材料,跟厂里申请,就说是技术科的试验项目。”

夕阳透过车间的高窗,把父子俩的影子拉得很长。林卫国手里攥着奖状,心里充满了干劲。他知道,自己迈出的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机器等着他去修理,更多的技术等着他去攻克。但只要跟着父亲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总有一天,他也能像父亲一样,成为厂里离不开的技术骨干,用双手和知识,为这台国家的“大机器”添砖加瓦。

车间里的机器还在轰鸣,像一首永不停歇的歌,唱着一代又一代技术工人的坚守与传承。而林卫国,就是这歌声里最年轻、最清亮的那个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