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温暖的波动:【检测到“卫星发射”重大事件,触发“科技启蒙”效果。】
【奖励“卫星轨道计算基础资料”:包含开普勒定律通俗解读、近地轨道参数计算示例,适配青少年理解水平。】
林建军的脑海里瞬间涌入一份图文并茂的资料:用“苹果落地”解释万有引力,用“操场跑步”比喻卫星轨道,甚至还有用硬纸板制作轨道模型的方法。他心里一亮,这正是给卫国最好的“庆祝礼物”。
“对了,”林建军像是突然想起,从自行车后座的工具包里拿出一个铁皮盒子,“今天修机器时,车间老周给了我几块废弃的铝合金边角料,咱们可以做个卫星模型。”
林卫国立刻凑过来,看着爸爸用剪刀把铝合金片剪成卫星的纺锤形,又用细铁丝做了几对“太阳能帆板”。“爸,这个帆板是干什么用的?”
“给卫星供电的。”林建军一边用砂纸打磨边角,一边解释,“卫星在天上没有电线,只能靠太阳能发电,就像咱们用的手电筒,得有电池才能亮。”他故意用儿子能听懂的方式,把复杂的能源系统说得简单明了。
月光下,父子俩趴在桌上摆弄模型,苏岚在旁边缝补衣服,偶尔插句话,提醒他们别扎到手。窗外的广播还在播放卫星发射的新闻,巷子里的欢呼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传来的笑声和谈话声。
“爸,以后我能造卫星吗?”林卫国举着做好的模型,在月光下转圈,仿佛模型真的在绕地球飞行。
“只要你肯学,一定能。”林建军看着儿子兴奋的样子,语气无比肯定,“但你得记住,造卫星不是靠喊口号,得靠真本事——数学、物理、材料学,一样都不能少。就像咱们修机器,光说‘能修好’没用,得知道哪里坏了、怎么修,这才是真本事。”
林卫国重重点头,把卫星模型小心翼翼地放在窗台上,让它正对着西边的天空。“我明天就去问老师,开普勒定律是什么。”他攥着小拳头,眼里的光比天上的星星还亮。
夜深了,林建军躺在床上,听着身旁妻儿均匀的呼吸声,脑海里回放着卫星发射的新闻。他知道,“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只是开始,未来国家还会有更先进的卫星、更强大的武器,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需要无数像他一样的技术人员坚守岗位、默默付出。
系统空间里,那份“卫星轨道计算基础资料”泛着柔和的光,像一颗微型卫星在静静旋转。林建军知道,这份资料不仅是给卫国的,也是给他自己的——技术之路没有尽头,从机床到卫星,从车间到太空,每一步都需要脚踏实地,却又要敢于仰望星空。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照在窗台上的卫星模型上,铝合金的外壳反射出淡淡的光。这束微光,仿佛是从太空传来的信号,连接着车间里的扳手与宇宙中的卫星,连接着一个技术工人的坚守与一个国家的航天梦想。
林建军握紧了苏岚的手,心里一片安宁。他知道,明天醒来,他还是会去维修组调试机床,卫国还是会去子弟学校上课,但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那颗在太空中播放《东方红》的卫星,不仅照亮了夜空,也照亮了无数人心中的科技之光,包括他自己,也包括他的儿子。
而这束光,终将穿透时代的迷雾,指引着他们,指引着这个国家,走向更辽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