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 第259章 三线工厂的“紧急支援”

第259章 三线工厂的“紧急支援”(1 / 2)

1970年的深秋,西南山区的雨淅淅沥沥下了半个月,把三线工厂的黄土路泡得泥泞不堪。林建军裹紧了身上的旧军大衣,踩着没过脚踝的泥浆,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厂区里走。裤脚沾满了泥点,军用胶鞋早已湿透,寒意顺着裤管往上爬,冻得他膝盖发僵。

三天前,他接到老首长的秘密电话,只有一句话:“西南三线某厂的精密镗床卡壳了,影响导弹零件生产,速来。”没有多余的信息,却透着十万火急的意味。林建军连夜跟张厂长请了“探亲假”,带着工具箱登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转了三趟车,又坐了两天拖拉机,才抵达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工厂。

“是林师傅吧?”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在厂门口等他,胸前的口袋别着“技术员李建国”的标牌,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焦虑,“可把您盼来了!那台捷克产的镗床已经停了五天,我们的技术员快把机器拆成零件了,还是找不出毛病!”

林建军点点头,没多说话,跟着李建国往车间走。厂区里弥漫着煤烟和机油的味道,简易的厂房依山而建,墙上刷着“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标语,雨水冲刷后有些模糊。偶尔能看到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匆匆走过,脸上带着和李建国一样的焦灼——三线工厂的任务大多涉密且紧急,机器停摆一天,就可能影响整个项目进度。

走进镗床车间,一股浓重的铜锈味扑面而来。那台捷克镗床像一头趴在地上的钢铁巨兽,导轨上积着薄薄的油泥,几个技术员正围着它发愁,见林建军进来,都停下了手里的活。

“林师傅,您看这情况。”李建国递过一张图纸,“这台床子负责加工导弹尾翼的连接座,要求公差0.005毫米。五天前突然出现进给不稳,有时候快有时候慢,加工出来的零件全废了。我们查了电机、丝杠,甚至把液压系统都拆了,愣是没找到问题。”

林建军没急着动手,先围着机床转了一圈,目光扫过控制面板上的旋钮和指示灯。他伸手摸了摸电机外壳,冰凉的金属上凝着水珠——这里的湿度比北方高得多,电路容易受潮。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意识里响起,带着环境分析的数据流:【检测到“三线工厂镗床故障”,核心问题指向“电路接触不良+湿度干扰”。】

【签到“三线车间”成功,获得“机床电路优化方案”:包含防潮接线端子改造、脉冲信号滤波设计,可解决潮湿环境下的进给不稳问题。】

林建军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优化后的电路图:在原有电路基础上,增加三个防潮密封接线盒,在脉冲发生器输出端串联一个Rc滤波器,能有效过滤湿度引起的杂波。他心里有了底,对李建国说:“把电路图拿给我,再找两个懂电路的师傅。”

车间的角落堆着几张旧木板,搭成临时的工作台。林建军铺开图纸,用红铅笔在上面圈出三个关键点:“你们看,这里的接线端子暴露在空气中,湿度一大就氧化,导致接触电阻忽大忽小;还有这个脉冲信号,没加滤波,电机收到的指令就会‘打架’,进给自然不稳。”

李建国凑过来一看,眼睛顿时亮了:“对啊!我们怎么没想到?山里湿气重,普通接线端子确实容易坏!”他这才明白,问题不在机械部分,而在电路的“隐性故障”上。

林建军让工人找来环氧树脂和密封胶,又从自己的工具箱里拿出几卷耐高温的绝缘胶带——这是他特意从厂里带来的,知道西南潮湿,普通胶带不经用。“先把这三个接线盒拆下来,用砂纸打磨干净,涂上环氧树脂密封,再换上防潮端子。”他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讲解,“记住,胶要涂匀,不能有气泡,不然等于白做。”

两个年轻技术员看得专注,连呼吸都放轻了。林建军的动作不快,却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剥线的长度、拧螺丝的力度都恰到好处,连密封胶的厚度都控制得一样。李建国在旁边记笔记,心里暗暗佩服——这才是真正的技术高手,一眼就能看穿症结,手上的活儿更是没话说。

雨还在下,车间的窗户被风吹得哐哐响。林建军蹲在机床底下接线路,额头上的汗珠混着灰尘往下淌,滴在布满油污的地面上。他没顾上擦,只是偶尔抬头对李建国喊一句:“滤波器的电容用10微法的,电阻选100欧,精度1%的那种。”

天黑时,电路改造终于完成。林建军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对李建国说:“通电试试,先空转半小时。”

李建国紧张地按下启动按钮,镗床的电机发出平稳的嗡鸣声,进给手轮转动时,指针在刻度盘上匀速移动,再也没有之前的卡顿。“成了!”他激动地喊起来,声音在车间里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