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初冬,一场薄雪覆盖了四合院的青瓦,将往日的喧嚣都埋进了寂静里。阎埠贵蹲在自家门槛上,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眼睛却透过窗棂的缝隙,死死盯着中院——贾家的门紧闭着,秦淮茹早上出门去工厂上班时,脸上没了往日的眼泪,只剩下麻木的疲惫,连跟他打招呼的力气都没有了。
“爹,您算啥呢?算盘珠子都快被您拨烂了。”二儿子阎解放背着书包从屋里出来,看到他这副模样,忍不住打趣。
阎埠贵停下算盘,白了他一眼:“小孩子家懂啥?我这是在算‘平安账’。”他压低声音,往中院的方向努了努嘴,“看到没?贾家那摊子,谁沾谁倒霉。你大哥在厂里听说了,贾张氏在拘留所里还不安分,想咬林科长一口,结果被警察训了顿,连抚恤金都差点给扣了。”
阎解放咋舌:“这么严重?那咱以后得离贾家远点。”
“还用你说?”阎埠贵敲了敲他的脑袋,“从今天起,院里的是非少掺和,尤其是贾家的事,问都别问。林科长那边……”他顿了顿,算盘又开始响,“保持距离,礼数到了就行,别想着攀高枝,也别得罪。”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贾张氏闹得越凶,林建军的态度就越硬,现在全院谁都看得明白,这位技术科长不是好惹的,跟他硬碰硬纯属自讨苦吃。至于易中海的“调解”、傻柱的“接济”,在阎埠贵看来都是“赔本买卖”,远不如守着自家的三亩三分地踏实。
【叮!】
林建军正在军工车间调试“高强度螺栓试验机”,系统的提示音突然响起,带着行为分析的冷静:
【检测到“阎埠贵”因“贾家闹剧警示”触发“风险规避”行为,通过“家庭成员约束+人际距离控制”实施“明哲保身”策略,将自身与“四合院是非圈”隔离,触发“理性自保”事件。】
【行为本质:基于“成本-收益”计算的生存智慧,既不参与冲突(避免损失),又不完全疏远林建军(保留潜在价值),形成“低风险互动”模式。】
【潜在价值:阎埠贵的“信息收集能力”(如工厂动态、街道通知)对宿主有辅助作用,可通过“技术资料交换”激活。】
林建军的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阎埠贵这点心思,他早就看透了。这位“三大爷”精于算计,却也懂得审时度势,比起贾张氏的蛮不讲理、易中海的和稀泥,这种“明哲保身”反而更省心——至少不会主动惹事。
下午,林建军去厂图书馆查阅资料,意外发现了几本1955年的《苏联金属学》杂志,里面有关于“铬钼钢热处理”的详细论文,正是他目前需要的。借阅时,管理员说这些旧杂志本要当废纸处理,是阎解放(阎埠贵二儿子,在图书馆当临时工)特意留给他的。
“让你爹有空来一趟,我给他带了点东西。”林建军对管理员说,心里清楚这是阎埠贵的“示好”——不直接送礼,而是用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既保住了面子,又表达了善意。
傍晚,阎埠贵果然揣着个布包来了林建军家(厂外平房)。布包里是他攒了半年的“宝贝”——一本1950年版的《机械工人切削手册》,纸页都泛黄了,却用线仔细装订过。“建军,听说你在研究高强度螺栓?这书里有‘螺纹加工精度’的老法子,说不定有用。”他把书递过去,眼神里带着期待,又藏着谨慎。
林建军接过手册,翻开一看,里面果然有手写的批注,是关于“丝锥磨损补偿”的经验算法,比现在的教科书还实用。“三大爷,这书太珍贵了,我不能白要。”他从书架上取下一个牛皮纸袋,“这是我从金属所借的《低合金钢焊接工艺》译文,里面有铬钼钢的焊接参数,您让解放拿去看,对他在图书馆整理技术资料有帮助。”
阎埠贵的眼睛瞬间亮了,接过纸袋时,手指都有些发颤。他翻开看了几页,满篇的专业术语虽然看不懂,却知道这是“硬通货”——儿子要是能弄懂这些,说不定能从临时工转成正式工。“这……这太贵重了……”
“互通有无嘛。”林建军的语气平淡,“您帮我留意厂里的技术旧报,我有合适的资料也给您留着,不算吃亏。”
“不算!不算!”阎埠贵连忙摆手,笑得眼角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这是等价交换,公平!公平!”他揣着纸袋,像捧着宝贝似的,脚步轻快地离开了,连平时舍不得用的手电筒都忘了拿。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阎埠贵离开后响起:
【“阎埠贵”与宿主建立“技术资料交换”机制,“低风险互动”模式形成,对四合院“是非干扰”的屏蔽效果提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