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评估:阎埠贵的“明哲保身”从“消极回避”转为“积极避险”,通过“价值绑定”降低自身被波及的风险,生存智慧评级提升至“优秀”。】
【“训禽”进度:94%,四合院“理性生存者”群体(以阎埠贵为代表)开始形成,降低整体冲突概率。】
林建军翻开阎埠贵给的手册,上面的批注字迹娟秀,不像阎埠贵的手笔。他忽然想起王师傅说过,阎埠贵的老伴年轻时是教会学校的学生,懂英文,这些批注大概是她帮忙整理的。这家人的“算计”里,倒也藏着几分过日子的踏实。
消息传回四合院时,阎埠贵正给三个儿子“上课”。他把林建军给的译文摊在桌上,用戒尺敲了敲:“都给我看清楚了!这就是‘知识’的好处!你爹我为啥让你们少惹事?因为精力得用在正地方!解放,你把这上面的参数背下来,去厂里跟技术员请教,机会是自己挣的,不是盼来的!”
阎解放连连点头,阎埠贵的大儿子阎解成却有些不以为然:“爹,林科长现在是红人,咱跟他走这么近,会不会被易大爷说闲话?”
“说啥闲话?”阎埠贵瞪了他一眼,算盘珠子又开始响,“易大爷自己都顾不上自己了,还管别人?我跟你说,这院里现在谁最靠谱?林科长!他手里有技术,有工厂撑腰,跟他处好关系,比啥都强。但记住了——只换资料,不谈是非,谁的船翻了,咱都别伸手捞,捞不好把自己淹了!”
这番话被路过的傻柱听了个正着。他站在拐角,手里的空饭盒捏得发白,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阎埠贵的话虽然势利,却比易中海的“道德绑架”实在多了。自己这阵子接济贾家,到底是帮人,还是把自己往水里拖?
【叮!】
系统的提示音捕捉到傻柱的心理活动:
【“阎埠贵示范效应”显现,傻柱的“自我怀疑”加剧,对“无底线接济”的抵触情绪提升20%,为后续“觉醒”埋下伏笔。】
阎埠贵的“明哲保身”很快在院里见了成效。几天后,街道来统计“困难户”,贾张氏想让秦淮茹去申请“额外补助”,拉着阎埠贵想让他“帮忙说话”,却被他用“我家也困难”堵了回去。
“三大妈,你看我这账本。”阎埠贵掏出记账本,指着上面的数字,“仨儿子上学,老伴常年吃药,每月赤字两毛五,我自己都想申请补助呢,哪有脸帮别人说话?”他算得清清楚楚,连贾张氏想借他的“困难证明”抄抄都没答应。
贾张氏气了个倒仰,却没辙——阎埠贵的账记得比谁都细,街道干事看了都直点头,挑不出半点错处。秦淮茹站在一旁,看着阎埠贵油盐不进的样子,忽然明白过来:这院里,早就没人愿意为贾家的“糊涂账”买单了。
傍晚,阎埠贵蹲在门口,看着贾家紧闭的门,又看看远处林建军家亮着的灯,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他知道,这种“明哲保身”不是长久之计,但至少眼下最稳妥。林建军的技术越来越硬,工厂的军工订单越来越多,跟着这种“有硬本事”的人保持距离地“合作”,总比跟着易中海混日子、跟着傻柱当冤大头强。
他从怀里掏出林建军给的译文复印件,小心翼翼地收进怀里,又把自己的记账本翻到新的一页,写下:“11月15日,换得‘焊接参数’一份,价值相当于3斤粮票,划算。”
窗外的雪又开始下了,落在四合院的屋顶上,悄无声息。阎埠贵打了个哈欠,起身关窗——管他院里谁哭谁笑,管好自己的账本,守好三个儿子,比啥都重要。林建军说得对,技术能炼钢,规矩能安身,这两样,他虽然学不会技术,却能守住规矩,守着自己的小日子,在这乱世里,也算一种本事。
【叮!】
系统的提示音在夜色中响起:
【“阎埠贵明哲保身”事件稳定,其“风险隔离”策略成功,未被贾家牵连,家庭稳定度提升15%。】
【奖励:“1958年工业原材料价格波动预测”(对阎埠贵“囤货计划”有指导价值);宿主“技术资料获取渠道”增加(通过阎解放)。】
林建军站在实验室的窗前,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手里拿着阎埠贵给的手册,上面的批注在灯光下清晰可见。他知道,阎埠贵的“明哲保身”里藏着小人物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或许不够高尚,却足够务实。在这个即将迎来更多风浪的年代,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惹是非,不当冤大头,未尝不是一种清醒。
四合院的“禽兽”们还在各自的轨道上挣扎,而他与阎埠贵之间这种基于“等价交换”的默契,像一层薄薄的冰,暂时冻结了潜在的冲突。至于这层冰能冻多久,林建军并不在意——他的战场从不在这方寸小院,而在更广阔的工业天地,在每一份需要用技术和规矩守护的未来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