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镇国公朱寿”的诞生(2 / 2)

“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这权力也太大了吧?这是要出征?跟谁打?”

天幕下,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众人也愣住了。

朱元璋皱着眉头,一脸困惑,他习惯性地转向旁边看似在神游天外,实则竖着耳朵听故事的李善长:“善长啊,你读书多,记性好,给咱讲讲,咱大明到了正德年间,国公应该没几个了吧?这突然冒出来的‘镇国公朱寿’,是哪路神仙?咱怎么不记得洪武、永乐两朝封过这么个号?”

李善长虽然下定决心韬光养晦,但被皇帝点名问及自己最擅长的典章制度,那股子好为人师、爱炫耀的本性还是按捺不住。他清了清嗓子,微微挺直腰板,如数家珍般答道:

“回陛下,我朝国公之位,虽陛下及后世子孙或有加恩,然世袭罔替、声名显赫者,屈指可数。以臣推断,至正德朝,除南京守备魏国公(徐达后人)、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后人)、以及那曲阜的衍圣公(孔子后人)外,在北京的,恐怕只有定国公(徐达次子后人,永乐所封)、英国公(张辅后人,永乐所封)、成国公(朱能后人,永乐所封)这三家了。”

说到这里,李善长顿了顿,脸上露出极其严肃甚至有些惊骇的表情:“而且,陛下,这‘镇国公’的封号,绝非寻常!我朝国公,多以地名如魏、黔、定、英、成等为号,以示尊荣。这‘镇’字,有镇守天下、威压四方之意,非同小可!敢用此号,其人心志,恐怕……恐怕已非人臣之想,颇有当年曹操、王莽之流的气象了!这正德朝,怕是要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啊!”

朱元璋听完,脸色彻底阴沉下来。曹操、王莽?这还了得!他死死盯着天幕,倒要看看这个“镇国公朱寿”到底是何方神圣!

天幕上,朱及第坏笑了一下,揭晓了谜底:

“各位别猜了!这个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镇国公朱寿’,不是别人,正是咱们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本人!”

“轰!”整个奉天殿前彻底炸锅了!

朱元璋先是目瞪口呆,随即暴怒:“胡闹!简直胡闹!皇帝自封公爵,自授将军?成何体统!把国家名器当儿戏吗?!”

朱标也傻眼了:“这……这……四弟的后人,怎会如此……如此不拘一格?”

文官们痛心疾首:“昏君!昏君啊!自甘堕落,皇帝不当,要给自己当臣子,上了殿到底谁拜谁,斯文扫地!”

武将们则表情古怪,想笑又不敢笑,觉得这皇帝虽然荒唐,但……好像有点意思?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朱厚照用这种自导自演、看似荒唐透顶的方式,狠狠地抽了整个文官体系一记耳光!你们不是用祖制、规矩把我困在皇宫吗?那我就自己创造一个身份,跳出这个牢笼!‘镇国公朱寿’可以干所有‘皇帝朱厚照’不能干、不敢干、或者干了会被文官骂死的事情!比如——亲自带兵,去边境打仗!”

“这场由皇帝本人主演的‘角色扮演’大戏,将如何发展?文官集团又会如何应对?咱们下回分解!”

天幕在洪武君臣一片哗然和难以置信的目光中缓缓暗下,留下一个无比荒诞却又暗含深意的历史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