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非看不到海贸之利,却从未将其与征倭大计如此环环相扣地联系起来。此等远见卓识,已远超寻常谋士。
崔佑璋更是听得心潮澎湃,他看着杨映溪在阐述战略时那自信从容、光芒四射的模样,心中激赏与倾慕交织,忍不住击节赞叹:“妙极!秦公子,此论,高屋建瓴,将商业、航路与军事战略融为一体,令人茅塞顿开!墨玄,我以为秦公子之策,实为老成谋国之见!”
萧墨玄缓缓点头,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肯定:“公子,深谋远虑,是本王局限了。南洋之事,依先生之策,全力推进,朝廷的各方资源,我会尽力配合。”
他顿了顿,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至于吐蕃使团与王家……。”
“王爷,”杨映溪接过话头,神色恢复冷静,
“吐蕃使团之事,正可作为我们暗中布局的掩护。他们吸引朝野目光之际,正是我们在南洋和针对倭岛的准备加速进行之时。同时,对王家和使团的监控布局,亦不可松懈。”她随即将自己已安排下去的情报搜集、人员安插以及对王家施压的计划简要陈述了一遍。
萧墨玄和崔佑璋听完,对她的高效和周全更是无话可说。
“如此甚好。”萧墨玄最终拍板,“明面上的防卫与监控,由佑璋负责协调京畿卫戍和皇城司。暗中的情报与谋划,就劳公子多费心了。”
崔佑璋郑重领命,随即看向杨映溪,眼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与担忧:“你又发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并早已布下后手。只是……如此一来,你便又站到了风口浪尖。王家和吐蕃若真有勾结,你便是他们首要的障碍之一。”
杨映溪苑尔一笑,神色平静:“在其位,谋其事。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没什么风浪是能永远避开的。”
她抬眼看他,微微一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调侃,“况且,不是还有崔大人和王爷在前面顶着吗?”
她语气轻松,之前那点不快早已烟消云散,全心投入大局。这份迅速调整心态、举重若轻的能力,让崔佑璋既心疼又敬佩。
商议既定,崔佑璋与杨映溪一同告退离开王府。暮色渐沉,两人并肩走在王府外的青石路上。
“放心……,”崔佑璋声音低沉而坚定,“只要我在,绝不会让他们伤你分毫。”
他看着她,目光深邃,“不过,你自己也务必小心。王家经营多年,树大根深,狗急跳墙之下,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我明白。”杨映溪点头,“我会注意的。”
当崔佑璋告辞离开时,夜色已深。他站在街角,回头望了一眼秦府方向,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情绪。他知道,前方的路更加危险,但他与她并肩作战的决心,也愈发坚定。
而书房内的杨映溪,在送走崔佑璋后,并未休息。她重新坐回案前,铺开一张新的白纸,一边进一步完善针对吐蕃使团和王家的引蛇出洞之计,一边开始起草给南洋船队和商站的密令,要求他们加快建立补给点、绘制精确海图……。
窗外,五月暖风依旧,却已带上了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机遇与危机并存,明线与暗线交织,而她,已然做好了在这盘牵扯到朝堂、边疆、世家、外国势力乃至未来海洋霸权的大棋上,落下关键棋子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