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火器改良(2 / 2)

郑和转身对亲兵下令:“给南洋军港送二十门,再配五百发新炮弹。告诉马六甲的守将,谁敢来犯,就用这炮给他们醒醒神!”

亲兵刚要应声,老孙又补了句:“大人,这炮还能装开花弹!”他让人抱来个铁皮包裹的炮弹,“里面塞了炸药和铁珠,炸开时跟天女散花似的,对付集群敌船最管用!”

试射开花弹时,连郑和都眯起了眼。炮弹落在靶船周围,“轰隆”一声炸开,铁珠像撒豆子似的横扫过去,船板上瞬间多了密密麻麻的小孔。“好!”郑和赞道,“有这炮,南洋的海疆就更稳了!”

他想起上个月收到的急报:荷兰人在爪哇海域游弋,还派人测绘军港地图,显然没安好心。以前的炮只能守港,这新炮却能把防线往外推十里,让敌船连港口的影子都摸不着。

“孙师傅,”郑和看着忙碌的工匠们,“这炮得有个名字。”

老孙想了想,指着炮尾的闭锁栓:“它像头收拳待发的猛虎,就叫‘镇海虎’吧!”

“好个镇海虎!”郑和大笑,“就叫这名!老夫再给你添个彩头——每造一门,赏银五十两,工匠们的工钱涨三成!”

工匠们欢呼起来,有个年轻铁匠喊:“大人,我们还想给炮装轮子!推着就能走,岸上也能用!”郑和点头:“准了!需要什么材料,直接报兵部!”

午饭时,郑和和工匠们蹲在坊里吃窝头,就着咸菜聊炮。老孙说,闭锁栓的密封圈用的是南洋的橡胶,比麻绳耐火药腐蚀;膛线的钢材掺了镍,不容易炸膛。“都是南洋商站送来的好东西,”他感慨,“以前造炮缺材料,现在商船一趟能拉十船铁料,想造多少造多少!”

郑和望着窗外的海河,远处的码头停着几艘蒸汽船,正往军工坊运铁锭。他突然明白,这火炮的改良,从来不是孤立的——有了南洋的铁矿、橡胶,有了江南的钢钎、车床,有了工匠们的琢磨,才能从笨重在前装炮,变成灵活精准的“镇海虎”。

临走时,郑和让人给南洋军港写了封信,特意叮嘱:“新炮到后,多练夜间射击,让炮手摸熟膛线脾气。另外,给各商站发信,让他们留意西洋火炮的动向,有新样式就画下来送来。”

军工坊的汽笛声再次响起,又一门“镇海虎”开始试射。炮弹呼啸着划破长空,在远处激起雪白的水花,像在宣告:海疆的防线,已经不是过去的模样了。

郑和站在码头,望着那道越来越远的弹道,心里清楚:这炮不仅是武器,更是底气。有了它,南洋的商站才能安心做买卖,移民才能踏实种地,那些漂在海上的“珍珠”据点,才能串得更牢、更亮。

船开时,他回头望了眼军工坊,烟囱里的烟正笔直地往上冲,像根撑起海疆的铁骨。他知道,这“镇海虎”的吼声,很快会传到马六甲、婆罗洲、爪哇……让所有想闹事的人都听听,这是谁的海。